任雪君
摘 要:本文探討了BTEC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并建議在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引入BTEC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BTEC 生本教育 實踐性 綜合能力
BTEC是英國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的簡稱,是英國權威的職業資格開發和頒證機構。BTEC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有很大的新穎之處。BTEC主張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結合不同的知識結構,運用豐富的學習方法,突出綜合能力的培養,采用獨特的考核評估方式,培養“人格本位”“能力本位”的新型人才,它可以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借鑒采用。
一、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
中職計算機課的教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在沒有出現網絡教學軟件之前,教師在計算機教室多采用黑板或投影儀來輔助講解操作性較強的知識,但當學生面對計算機時又常常難于控制自己,容易分散精力,而且教師又無法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單獨輔導。所以經常是教師在上面熱血沸騰地講,學生在下面亂七八糟地操作,造成教學效果不佳。在網絡教學軟件出現后,大大改善了計算機教學的模式,教師可以利用一部分時間控制計算機進行廣播教學,然后讓學生自己上機操作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增加,教師也得以解放。但長期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卻很容易抹殺學生個人的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因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一步步跟著教師走,處于完全被動的狀態,學生參與課堂不多,學習主動性差,導致課堂氣氛沉悶。而最后,評價學生最終成績優異與否,卻是以一學期的一兩次理論考試作為判斷依據。
二、BTEC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理念——學生本位
BTEC教學模式注重“人格本位”“學生本位”。學生本位主張三大理念:人是學習的人,人是發展的人,人有享受尊重、平等教育的權利。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進而不教而教”的方法,轉變以前重理念、輕實踐的學習方式,強調動手,結合實踐,做到理實一體。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不會令學生覺得枯燥,反而可以讓學生融會貫通,通過自己的實際能力來獲取更多的知識;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還可以提高他們探究問題、創新思路的能力。
2.教學目標——綜合能力的培養
BTEC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針對中職計算機的教學特點及學生的基本素養,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除了明確課程相關的教學目標外,還要明確本課程在發展學生綜合能力方面有所收獲。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后可以獲得以下的經驗和能力:會說、會寫、會做;會思考、會表達、會交流、會安排等基本技能。此外,教學目標應時刻圍繞能力目標展開,通過制定具有符合學校特色、學生特點的教學大綱,購買適合本校學生實際水平和能力的教學參考書籍,采用分模塊、分層次、分階段、讓學生自主選擇進行學習的方式,結合專業特點鼓勵學生周末下企業了解產業技術更新,著實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切實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教學方式——生本教學理論與實踐式教學相結合
實踐性教學是BTEC教學的主要形式,強調實踐性、綜合性和職業性。學生在完成實踐過程中,要學會自主查找資料,學會與人交往與合作,掌握實踐進程的管理,應對實踐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各種突發事件,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等。針對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實際,結合BTEC教學形式,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教學組織形式。
(1)角色扮演——學生當小老師。在老師講授全新的知識時,可能有部分學生通過自學等方式已掌握了部分或全部內容,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讓這部分學生扮演“小老師”,鼓勵他們勇敢地走上講臺,像老師一樣在講臺上給其他同學“講”課。在“講”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讓臺下的同學提出問題和看法,并要求“小老師”回答這些問題。“小老師”在無法回答問題時,再尋求其他幫助,比如求教老師。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鍛煉學生上臺講的勇氣和膽識,而且還讓學生學會“如何組織語言”才能讓其他人聽得明白易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使掌握的知識更為牢固,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在學習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這種教學方式的核心是:學生能回答的,教師決不回答;學生不能回答的,教師創造條件努力讓學生自己回答。
(2)任務書——學生自主學習。制定學習任務書,要求教師在學生學習之前,根據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特點,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相關問題并以文件的形式存儲。在課堂上,學生圍繞任務書上的任務,通過實踐操作、知識查閱或團隊討論等形式,運用自身能力解決任務書上的問題。任務書上任務的設置要注重由淺至深、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有選擇性。筆者采用任務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回歸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帶著問題去學習,通過自身和團隊的力量解決問題,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能力,而且通過有選擇性的學習還能體現因人而異的分層教學,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集體精神。中職計算機課程多數以實踐操作為主,特別是“Office軟件的使用”均可以采用任務書的教學方式。
(3)小組拼圖——項目交叉學習法。小組拼圖——項目交叉學習法是小組學習與自主學習的巧妙結合。筆者根據學校學生的學習實際,實施“小組拼圖——項目交叉學習法”的形式,先把學生分成N組(一般4人一組),各小組選擇一個分塊內容進行專門學習與操作;在完成第一輪的任務后,該小組被解散,根據一定的規則再組建新的課堂小組,去完成第一次分組時沒有做過的任務,實現每個分塊內容都有體驗的特點。根據完成任務的情況,還可以評選出“優勝組”“最佳合作組”等榮譽。結合不同的分組標準,組建不同的分塊小組,這樣使學生學習更加感興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圍繞項目開展學習,從而克服了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比較松散的缺陷,使整個項目實施過程更加緊湊,使項目的整個進度可控性更強,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圖文混排課程教學就非常適合這種方法。endprint
(4)桌墊法——團隊協作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大部分是操作課,它由一步一步明確的操作步驟所組成,比較適合團隊合作學習。協作學習主要采用合作、伙伴的形式,教師先將4名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給每個小組發一張事先準備好的桌墊紙,學生圍坐在一起進行討論學習,并將學習成果記錄在桌墊紙上。每小組設置組長,各組長負責幫助、督促本組同學的學習。組長的人選以自愿或者輪流的方式確定,讓學生們都得到親身體驗。最后要求每個小組向全班同學進行學習匯報。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PPT制作課程內容比較適合于這種方法。
(5)成功體驗——作品展示法。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實踐性較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要求一個學生或一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制作出一個作品,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作品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每個層次對應不同的操作要求和考核評分標準,讓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制作的層次。在作品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給予評分,對作品的細節提出質疑并給出合理的建議與意見,最后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評價可以采用貼花、投票等多種方式進行。
(6)實物展示——抽象理論具體化。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理論概念抽象、枯燥,如果教師只是照搬照抄,學生定會感到無趣,課堂教學陷入“教師無奈、學生無趣”的氛圍。反過來,教師如果在課堂上能夠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直接具體的實物進行教學,就能將枯燥化為生動、抽象化為具體,學生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此方法最適合在講解計算機硬件組成課程內容時采用。比如,在介紹軟盤的使用時,3.5英寸軟盤有一個寫保護口,很多同學對這個寫保護口的概念很模糊。筆者將寫保護口的狀態與功能總結成一句口令,即“通則不寫”,意思是說光線能透過這個寫保護口時說明軟盤就不能寫(不能修改)。為了防止學生混淆,筆者將一張3.5英寸軟盤的寫保護劃片打開,讓盤片上的孔對著眼睛,并告訴學生,3.5英寸盤上的這個孔相當于老師的眼睛,當這只眼睛睜開時,它就是處于高度警惕的戒備狀態,別人就無法侵犯(寫保護了),而當閉眼時(把劃片封上),它是處于放松警惕的狀態,就不能進行寫保護了。這樣一個棘手而又枯燥的知識點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學生理解了也記得更牢了。
4.評價方式——注重綜合能力的評價
BTEC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筆者根據十多年來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一線教學經驗認為,評價學生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將學生的學業評價分為四大塊:基礎理論知識(約占35%)、實踐操作(約占35%)、學習興趣(約占15%)和平時課堂表現(約占15%)。
(2)評價方式:把期中、期末一兩次的測試評價轉為由教師、學生本人、同學共同參與的交互評價。例如學生自我評價20%、教師評價60%、同學評價20%。
(3)評價內容:一是結合學業日常測試,占40%。二是結合每年的“校技能大賽”和區、市、省技能大賽等比賽,根據不同的賽級,獲獎的占30%。三是結合多證書考核,如計算機專業有很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常見的如“計算機操作工初級、中級、高級”“多媒體操作員初級、中級、高級”等等,根據考取證書的級別和數量,占30%。我們通過以上三方面評價的有機結合,能夠全面、綜合地評價學生。
因此,BTEC可以貫穿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整個過程,它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教學理念、全新的教學目標、全新的教學過程。把BTEC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根據學生的實際創造性地進行延伸與拓展,可使中職計算機教學更貼近學生、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四明職業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