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憶昔
“五四”新文化時期的胡適先生在提倡白話文的一次演講會上,用“打油詩”發言說:“文字沒有雅俗,卻有死活可道。古人叫作欲,今人叫作要;古人叫作至,今人叫作到;古人叫作溺,今人叫作尿;本來同一字,聲音少許變了,并無雅俗可言,何必紛紛胡鬧?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號;古人懸梁,今人上吊;古名雖未必佳,今名又何嘗少妙?至于古人乘輿,今人坐轎;古人加冠束幘,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轎作輿,豈非張冠李戴,認虎作豹……”你看胡適先生這樣深入淺出、詼諧幽默地將文言白話對照,介紹古今文字知識,你說幽默不幽默呢?
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詼諧、機智、幽默。一次,王蒙應邀到上海某大學演講,一開始他就說:“由于我這幾天身體不太好,感冒咳嗽,不大能說話,還請大家諒解。不過,我想這也不一定是壞事,這是在時刻提醒我——多做事少說話……”幽默的開場白立刻引起了臺下的笑聲和掌聲。
章太炎在日本填戶口調查表,“職業: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齡:萬壽無疆”。
劉半農作《教我如何不想他》,經趙元任譜曲,傳唱甚廣。十年后,劉與觀眾見面。一女青年說:“原來是這樣一個老頭兒。”劉回家后寫了一首詩:“教我如何不想他,可能相共吃杯茶?原來這樣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摘自《意林》)
【素材點撥】
生活中,幽默就像潤滑劑協調著人們的關系,化解著尷尬、誤會,顯示出一個人的素質、修養以及應變的靈敏與機智。
【適用主題】
機智幽默;風范;自嘲;人際關系;感悟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