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小麗 蔡清泉
10多年來,無論在哪個班當班長,郭振恩就一句話:“我和大家一起干。”
鉗工郭振恩有一雙很特別的手,寬大的手掌,有力的指節,光禿禿的指頭。14年前,當有人為這雙已經磨平了指尖的雙手開出12萬元的年薪時,郭振恩嚇了一大跳。那一年,郭振恩30歲。
回憶起十幾年前的往事,郭振恩不好意思地笑:“那數字是挺讓人動心的,可我總覺得還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27歲,已經成為荊門石化維修車間最年輕的班長;29歲,獲得了湖北省鉗工狀元稱號;30歲,拿到了全國鉗工比賽第三。在私營企業老板眼里,郭振恩那雙手的價值遠遠超過12萬元。
19歲那年,郭振恩技校畢業來到維修車間。這個身材單薄、笑容靦腆的青工,每天只知道悶頭在油膩膩的工作臺前銼、鋸、量。可就是這么一個貌不驚人的毛頭小伙子,第一次參加比賽,就取得了全廠鉗工第一名的好成績!第二年,第三年,他技壓群雄連拿冠軍。

□ 郭振恩在搶修設備。童繼紅 攝
總結比賽經驗時,郭振恩只說了兩句話:“我喜歡鉗工這一行。還有,我比別人能吃苦。” 都說鉗工又臟又苦又累,郭振恩吃的到底是什么樣的苦呢?為了裝置能及時開工,他連續19個小時在生產現場處理設備故障;為了裝置關鍵機組的安裝,他連續6個月沒有一天休息;為了備戰湖北省和全國的鉗工比賽,兩個月的集訓期他用斷的鋸條、銼刀和鉆頭堆了整整一紙箱,直到比賽結束后三個月,郭振恩看到鐵家伙還想吐。
妻子很難理解郭振恩的自討苦吃。自從結婚后,郭振恩總是無休止地加班,沒完沒了的比賽,仿佛鐵人一般永遠屹立不倒。直到有一天,郭振恩為了測量軸流機的間隙,用并不強健的身體拆卸螺栓時,一聲碰撞,他感覺到錐心的刺痛。一周后,工程完工,郭振恩讓妻子陪他去醫院檢查。X光片顯示:肋骨骨折。妻子當時就掉淚了:“你這么拼命是為了什么啊?是不是天天和這些鐵家伙打交道,以為自己也是鐵打的?”身體是鐵打的,心卻不是鐵做的,郭振恩沉默了。
妻子曾經給他算過一筆賬,郭振恩工作24年,加班已經超過7000多個小時。郭振恩也給妻子算過一筆賬:“15年才能練就一個好鉗工。”郭振恩用11年的時間練就了一個全國第三、湖北第一。在他獲得“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石化杰出青年創新創效獎、“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時,郭振恩很激動:“全國有那么多的優秀鉗工,我能代表石化行業的鉗工站在這里,代表荊門石化培養出來的鉗工站在這里,這樣的榮譽千金難買!”
從湖北省第一名到國家級技能大師,郭振恩又用了8年時間。2012年,以郭振恩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落戶荊門石化。這是一支擁有19名高技能人才的鉗工團隊,郭振恩是這間工作室的技術帶頭人。
工作室成立后,郭振恩如魚得水。酮苯裝置的幾臺高溫泵密封泄漏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鉗工除了無休止地更換密封圈,別無他法。郭振恩在工作室展開了“專家門診”,采取“以熱攻熱”的方式,改循環水冷卻為蒸汽冷卻,機泵密封的使用壽命由原來的三天增加到半年。北蒸餾裝置的一臺原料泵因振動過大,經常停運,他們重新找正安裝,找到了故障原因,設備很快恢復正常。加氫裝置一臺壓縮機汽封密封泄漏,經常造成油箱潤滑油乳化,郭振恩設計增加了一道汽封管線,節約費用20萬元。
把機泵維修時間從15天減少到3天,把煙機盤車器拆裝時間由4小時縮短到10分鐘,把機泵密封使用壽命由15天延長到8個月以上,郭振恩工作室大放異彩。
工作室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是帶徒。在鉗工隊伍中,年齡斷層、技術斷檔現象特別明顯,為挖掘和培養人才,郭振恩把心血全部投入到了剛入職的大學生身上。
秦愛兵、李兵是郭振恩的兩名愛將。在他的嚴格指導培訓下,秦愛兵和李兵從師傅身上接過了擔子,擔任了大修班班長。同時,在2011和2012年湖北省的鉗工技能大賽中,哥倆不分伯仲,同時摘取了金牌。
郭振恩還擔任著鉗工大班的班長職務。這個維修大班是2009年組建的,主要承擔所有新建裝置轉動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7套一類裝置的動設備檢維修工作。同時,全廠急難險重的搶修工作也要由這個班來完成。
今年五一前夕,當郭振恩得知自己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時候,正穿著雨衣和水鞋在焦化裝置的一臺機泵前緊急搶修。泵頂流水,腳底是油,機泵大蓋和轉子部分因嚴重結焦緊緊地連在一起。根據現場的情況,郭振恩用他設計制作的液壓千斤頂和液壓拉板,將零件逐步拆卸。
“郭式拉板”是郭振恩的第一次技術革新。郭振恩不好意思地說:“當年做這個拉板,真不是沖著什么技術革新去的,只想設計出一個簡單的工具,讓大伙兒的勞動強度減弱些。”20年前的一次軸流機檢修,郭振恩所帶的班組需要更換石墨材質的軸承葉片。石墨怕撞,怕壓,怕擠,如同鍋里炒豆腐般。更換的軸承不是一個兩個,而是400多個!為了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郭振恩設計出了一種拆卸石墨軸承的拉力器,這種拉力器不但能減少石墨軸承的損壞,工作效率比以往還提高了10倍!
在這個拉力器的基礎上,郭振恩又針對不同的機泵拆卸,設計出了多種拉力器,這些拉力器被全廠所有的鉗工班組所用,稱之為鉗工“神器”。
10多年來,無論在哪個班當班長,郭振恩就一句話:“我和大家一起干。”壓縮機檢修,操作空間只有20厘米,郭振恩躺在地上安裝配件,大伙兒看不下去了,要換他,他說:“我個子小,行動方便。”面對第一次承擔大修任務的徒弟,他站在旁邊鼓勵:“大膽去干,有我在。”
在同事眼里,郭振恩很簡單。工作時傾盡全力努力工作,喝酒時摟著班員的肩膀大口喝酒。他是大師也是大哥,是班長也是兄弟。
郭振恩說,他愛這個班,喜歡和他的這些弟兄在一起,這種同甘共苦的感覺無法用金錢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