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乜甄 王瑞華

2014年6月26日,由中國設備管理協會主辦,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專家服務中心承辦的第四屆全國汽車行業設備管理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由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協辦,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寶歐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為支持單位。
論壇匯集了汽車研發制造、自動化裝備和智能裝備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給企業間創造了一個充分交流設備管理經驗和技術創新的機會,更好地為汽車行業的高效運行保駕護航。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景曉波認為,中國汽車工業雖然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就,但是存在的問題和矛盾還相當突出:一是產業整體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發展不夠完善,尚未形成國際一流水準的企業和品牌。二是相關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不能對汽車產品技術創新和制造水平提升形成有效支撐。三是外部性結構問題,即汽車產業和市場發展與資源、能源、交通、環境等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就中國汽車行業而言,汽車產業的全球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汽車工業發達國家采用新技術發展新產品,汽車電子技術在發動機、底盤、車身控制,故障診斷以及娛樂、智能化交通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汽車在安全、能耗、排放和舒適性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為汽車發展的主攻方向。
汽車行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如何使中國汽車行業由大變強,這是汽車行業所有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設備是企業進行生產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設備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設備在現代企業生產中的作用和影響日益擴大,設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設備科學管理是優化資源配置和實行經濟增長的重要內容,是企業進行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企業的設備管理,對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十分重要。
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副秘書長魏景林強調:“提高設備管理現代化水平,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是廣大企業和設備管理工作者的共同事業。我們既要繼承、發揚中國特色的設備管理優良傳統,還要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使設備管理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設備管理工作要適應國家發展和改革的要求,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p>
由于設備管理在汽車行業具有的重要作用,參會企業就設備管理經驗展開交流。全國汽車行業設備管理理事會理事長黃集長認為,設備管理部門應能搭建清晰的設備管理體系平臺,領導管理人員起到帶頭作用,能充分授權,加強人才培養。設備管理部門人員精益化配置,提高整體運作效率?,F場人員要有強烈的設備問題管理意識,現場設備的標準管理到位。為提高汽車行業設備管理水平,要經過標準化—系統化—精益化的設備管理過程,而且在過程中要努力提高設備管理體系的信息化和數字化。

參加論壇的各企業部門負責人與專家學者相互交流了設備管理和維保方面的技術經驗,為中國汽車行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其中,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國家級專家周洪澍闡述了潤滑技術在汽車行業設備管理中的作用與應用。如今,工業企業面臨主要問題是節能、降耗、減排、環保、安全、經濟、可靠性等方面。合理潤滑對汽車發動機十分重要。合理選用潤滑裝置、潤滑劑,合理控制在用油污染,對關鍵設備應定期進行油液監測,確定合理換油期,保證設備的可靠性并最大限度的發揮效能,從而達到節能、環保、安全、經濟的目的。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介紹了北汽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在設備管理方面,詳細介紹了工廠使用的TPM系統管理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設備維護中心對設備維保實行統一管理,主要工作為兩維修、兩維護、一改進,即緊急維修、修正性維修,預防性維護、預見性維護和持續改進。這是基于設備綜合管理的理論基礎上,中心維護人員自主創新,摸索出適用于自身工廠設備的管理方法。作為設備部門,不僅要保障車輛的正常生產還要保障車輛的質量,承諾保障生產設備的維修質量。同時與各級設備維護中心建立很好地聯系,共同分享經驗技術、進行人才交流。
對于特種設備的管理,由于特種設備的維護需要專業資質,體系要更加標準化、精益化。要大力推行網上專業考核審核,注重狀態監測,做到預測性維修。努力推進特種設備信息化管理,打造信息化平臺,建立體系,管理外包等。
另外,汽車行業的自動化生產已成為一種趨勢,它將大力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和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也對相應產品做了詳細介紹。工業機器人在汽車、醫藥、工業自動化等領域應用廣泛,以其高速、精準的特點幫助制造商提高生產效率和商品品質的穩定性,為客戶提供先進的機器人解決方案,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自動化需求。
關于全國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魏景林副秘書長指出,“十二五”期間汽車工業的發展,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擴大開放和自主發展相結合,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快培育自主品牌,積極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加快零部件發展及其制造體系完善,著力發展汽車服務業,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全面優化汽車產業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和布局結構,把汽車產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的基礎上,不斷增強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