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德國總理默克爾24日—25日率團前往以色列參加第五次德以政府協商會議。隨同默克爾出訪的有16位部長和國務部長,幾乎是整個德國聯邦內閣,這樣的規模前所未有。德國《法蘭克福匯報》25日評論稱,默克爾此行是為了修復與以色列“脫軌的關系”。 24日晚,默克爾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舉行會談,并發表了兩國政府首腦共同聲明。骨盆傷勢仍未痊愈需要拄拐的默克爾對內塔尼亞胡說:“我們這屆新政府成員幾乎都來了,我們希望以此表達對以色列的友誼。”她表示德國是以色列“堅定的支持者”,同時表示支持巴以和平相處。25日默克爾在訪問中還稱,“伊朗不僅僅是以色列的威脅”。 內塔尼亞胡24日以“親愛的安琪拉”稱呼默克爾,并稱贊其為“以色列可靠的朋友”,強調以德雙方合作十分緊密。內塔尼亞胡還表示,以色列人民需要“真正的和平”,因此對他而言伊朗核問題最為重要。 雖然兩國領導人表面上很親熱,但眼下的德以關系實際有不少疙瘩。據德媒報道,兩國最大的分歧點是猶太人定居點問題,德國政府認為這是實現以巴和平的障礙。2012年11月29日,第67屆聯大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員國地位。當時,德國投了棄權票。以色列方面認為這一棄權足以將柏林列入以色列“敵人”的陣營。德國《明鏡》周刊近期爆料稱,默克爾和內塔尼亞胡之間存在深刻分歧,兩人在一次通電話時甚至嚷了起來。 前不久,德國籍的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在以色列議會的發言引發以經濟部長貝內特的退場風波。以色列《國土報》評論稱,德以關系“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糟糕”。德國《法蘭克福匯報》24日稱,德國年輕一代在對法西斯大屠殺記憶淡化的同時,在立場上越來越傾向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前駐柏林大使約蘭本·茲夫甚至宣稱,德以關系已經“脫軌”。 不過,此次媒體普遍認為,默克爾率領規模空前的代表團訪問以色列,修復關系之意非常明確。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4日評論稱,一年一度的德以內閣會談凸顯了兩國在二戰結束70年來建立的鞏固關系。在二戰中,法西斯德國曾經殘殺了600萬猶太人,兩國直到大屠殺結束后的第20年,即1965年才建立了外交關系。但現在,德國已經成為以色列主要的貿易伙伴。德國《圖片報》則表示,德以關系并沒有那么糟。兩國政府磋商已成常規,兩國友誼很牢固。 25日,兩國政府成員舉行了聯合會議,簽署安全、外交等各項合作協議,并舉行了聯合記者招待會。默克爾還會見了以色列反對派領導人赫佐格和總統佩雷斯。當天,佩雷斯授予默克爾以色列國家最高榮譽“總統勛章”。 以色列媒體25日紛紛報道稱,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沒有在訪問之列,因為他公開批評過以色列,去年他將西岸的希伯倫城稱作“種族隔離之城”,觸怒了以色列人。據說,加布里爾是在出訪前最后一刻請了病假。▲ 傳英拉本周暫時離開首都本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施曉慧泰國看守政府總理英拉2月25日在曼谷郊外召開內閣會議,討論備受關注的兩大問題:一是就南部選區重新選舉申請國王御令,但會議在廣泛討論后沒有對此做出決定。二是申請中央基金支付農民大米典押款的問題,內閣批準了從中央基金征集總數為200億泰銖的援助大米典押計劃。 據政府知情人士25日稱,總理英拉將從周三到周五赴清邁和清萊工作。為防止反政府示威者追逐,具體細節將保密。 泰國選舉委員會主席頌猜會后在他的臉譜網頁上說,選舉委員會已經批準看守政府要求的使用7.12億泰銖中央基金支付5個府共3971名農民的稻谷典押款,并將繼續為米農申請貸款。頌猜還表示,為結束政治危機,看守政府與反政府組織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PDRC)已經開始試探性談判。但素貼表示,他絕不會談判。 連日來暴力事件愈演愈烈,25日凌晨1時55分至4時,在曼谷市中心的隆披尼公園接連發生18次爆炸,其間據報用了20顆手榴彈,有2人受傷。25日白天,在素萬納普區慶祝新廟宇落成儀式現場又發生爆炸襲擊事件,造成3人死亡,28人受傷。 25日,泰國特別案件調查廳廳長塔尼宣布,已取消了對38名PDRC核心成員銀行賬戶的凍結令,但仍將監視這些賬戶。塔尼表示,政府維安中心正在安排53個面向公眾的辦事機構恢復工作。在民事法庭限制維安中心行動后,反對派又回到海關總署、外交部、能源部、財政部、稅務部、公務署等部門。維安中心將對民事法庭的命令提起上訴,希望能夠允許全面恢復政府工作。▲
環球時報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