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2月25日文章,原題:科學家警告,中國霧鎖太陽,給農業帶來威脅 覆蓋中國內地的令人窒息的空氣已給農業帶來不利影響。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賀冬仙周一表示,他們的學院就霧霾對植物的影響做了實驗,發現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幅度下降。這意味著霧霾將給占中國GDP10%的農業帶來麻煩。 冬季和春季的霧霾會對農作物產量造成影響,今年多種農產品的價格可能因此上漲。食品供應令人擔憂。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共進口超過7000萬噸食品,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年,食品自給率下降到不足90%。 實驗表明,在人造光照射下,辣椒和西紅柿種子通常需20天成長為發育完全的幼苗。但在北京昌平區的溫室大棚中卻花了2個多月。大棚的塑料膜及附著在膜上的空氣污染物令照射在植物上的陽光減少一半。這意味著,植物很難維持光合作用。大棚中的多數幼苗都柔弱不堪或病懨懨的。賀說:“如今,幾乎所有大棚都陷入霧霾恐慌中。”她表示,幼苗質量低下將令中國今年的農作物產量下降。若霧霾天氣持續或加強,中國的食品供給將面臨嚴重威脅。 她說:“近幾個月來,許多農產品公司的代表突然出現在有關光合作用的學術會議上,急切尋找解決方案。我們的海外同事也對這一現象感到震驚,因為他們的國家從未發生過類似情況。”農業公司也想到一些對策,如安裝價格昂貴的人造光設備等。許多農民還加大了植物激素的使用,以加快生長速度。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教授蒙繼華表示,現有技術條件下評估準確率只有80%,“此類研究很敏感……一些官員可能擔心將霧霾與農業生產聯系在一起會引發恐慌。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照射到中國大地上的陽光已大幅減少。”▲(作者史蒂芬·陳,伊文譯)
環球時報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