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改改,鄧建朝,李來好,*,楊賢慶,吳燕燕,郝淑賢,戚 勃,林婉玲
(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農業部水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廣東廣州510300;2.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青島266000)
正交設計優化蕨藻紅素的微波提取工藝
牛改改1,2,鄧建朝1,李來好1,*,楊賢慶1,吳燕燕1,郝淑賢1,戚 勃1,林婉玲1
(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農業部水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廣東廣州510300;2.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青島266000)
研究了微波輔助法提取羽狀蕨藻中蕨藻紅素的工藝條件。通過單因素實驗探究了微波溫度、乙醇濃度、微波時間、微波功率、料液比五個因素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并經過正交實驗對影響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參數條件進行優化。確定微波提取最佳工藝條件為:提取溶劑90%乙醇,微波溫度50℃,微波功率300W,微波時間15min,料液比1∶40g·mL-1,按此工藝條件進行重復性驗證實驗得到蕨藻紅素的平均提取率為92.93%,RSD為0.5003%。結果表明微波提取率高,穩定性好,且大大縮短了提取時間。
蕨藻紅素,微波,正交,提取工藝
近年來的許多研究結果表明,海藻中存在大量結構新穎且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海藻是生物活性物質的巨大來源[1-2]。羽狀蕨藻屬于海藻中的一種,也被頻頻報道含有大量能夠被人類利用的活性物質-蕨藻紅素[3]。國內外文獻表明,蕨藻紅素具有顯著的促進或抑制植物生長[4],延緩果實成熟,花朵衰老,競爭性抑制增長激素,除草劑,脫葉劑等作用[5-6],除此之外蕨藻紅素還被發現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活性[7]。迄今為止,關于蕨藻紅素提取工藝方面的文獻報道甚少,而微波作為天然產物提取中一種非常有發展潛力的新型技術,具有穿透力強、效率高、溶劑用量少、提取率高、成本低等優點,已被廣泛關注[8]。微波加熱可使水等極性分子在微波電磁場中快速轉向及定向排列,從而產生撕裂和相互摩擦發熱,這種劇烈運動可使植物細胞內部結構發生破壞[9],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同時微波提取的副產物少,有利于提純[10]。
目前,提取羽狀蕨藻中蕨藻紅素的研究甚少,實驗采用微波輔助法提取羽狀蕨藻中的蕨藻紅素,并采用正交實驗法對其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為之后蕨藻紅素的分離純化及其性質研究奠定了基礎。
1.1 材料與儀器
羽狀蕨藻 采于海南沿海灘涂;乙醇 為分析純;甲醇 色譜純;實驗用水 均符合GB/T 6682一級水的標準。
MAS-Ⅱ微波儀 上海新儀微波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天平 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配有DAD檢測器 美國Agilent公司;超聲波清洗儀 德國Elma公司;高速萬能粉碎機 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蕨藻紅素提取率的測定 采集的羽狀蕨藻經過清洗、干燥、粉碎后準確稱取2.00g,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微波提取,提取液定容到100m L,過膜,由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蕨藻紅素的峰面積A,根據因素條件變化對目標峰面積的影響來確定正交實驗中的幾個因素及其取值范圍。正交實驗的指標先由蕨藻紅素峰面積來表示,找出最優組合,確定蕨藻紅素的最佳提取條件。在最佳條件下,等量羽狀蕨藻經微波提取后,測定目標峰面積;將濾渣進行二次提取,測定目標峰面積;如此重復操作,直至提取液中目標峰面積接近為零,說明羽狀蕨藻中蕨藻紅素已提取完全。將多次循環提取液的目標峰面積相加Amax即為2.00g羽狀蕨藻中蕨藻紅素的總量,計算出各提取條件下蕨藻紅素的提取率(提取率=A/Amax)。
1.2.2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目標峰面積 色譜條件[11-12]:色譜柱為Athena C18-WP,100A,4.6mm×50mm,3μm;流動相甲醇-0.2%冰醋酸(80∶20,v∶v);檢測器88232UV紫外檢測儀;檢測波長315nm;流速0.3m L/m in;柱溫30℃;進樣量20μL。
1.2.3 單因素實驗 參考相關文獻中蕨藻紅素的提取條件[11,13],選定微波溫度、微波時間、微波功率、乙醇濃度和料液比五個因素進行單因素實驗。分別對各個因素選取五個水平,來考察各因素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1.2.3.1 微波溫度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分別精確稱取2.00g羽狀蕨藻粉末,用80%乙醇為提取溶劑,料液比為1∶20g·m L-1,在600W的微波功率下提取15m in,微波溫度選擇40、50、60、70、80、90℃六個點,提取液經抽濾后,定容到100m L,由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蕨藻紅素峰面積,計算出提取率,以三次實驗平均值來表示實驗結果。
1.2.3.2 乙醇濃度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分別精確稱取2.00g羽狀蕨藻粉末,料液比為1∶20g·m L-1,在60℃,600W的微波條件下提取15min,分別選取60%、70%、80%、90%、100%乙醇為提取溶劑,提取液經抽濾后,定容到100m L,由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蕨藻紅素峰面積,計算出提取率,以三次實驗平均值來表示實驗結果。
1.2.3.3 微波時間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分別精確稱取2.00g羽狀蕨藻粉末,用80%乙醇為提取溶劑,料液比為1∶20g·m L-1,在60℃,600W的微波條件下分別提取5、10、15、20、25m in,提取液經抽濾后,定容到100m L,由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蕨藻紅素峰面積,計算出提取率,以三次實驗平均值來表示實驗結果。
1.2.3.4 微波功率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分別精確稱取2.00g羽狀蕨藻粉末,用90%乙醇為提取溶劑,料液比為1∶20g·m L-1,微波溫度為60℃,微波功率分別在100、200、300、400、500、600W的條件下提取10m in,提取液經抽濾后,定容到100m L,由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蕨藻紅素峰面積,計算出提取率,以三次實驗平均值來表示實驗結果。
1.2.3.5 料液比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分別精確稱取2.00g羽狀蕨藻粉末,用90%乙醇為提取溶劑,料液比選取1∶10、1∶20、1∶30、1∶40、1∶50g·m L-1五個實驗點,在60℃、600W的條件下提取10m in,提取液經抽濾后,定容到100m L,由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蕨藻紅素峰面積,計算出提取率,以三次實驗平均值來表示實驗結果。
1.2.4 正交實驗設計 在單因素實驗基礎上,選取對提取率有較顯著影響的4個因素即微波溫度、微波時間、微波功率和乙醇濃度,其中料液比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顯著,直接選取1∶40的料液比為固定參數,設計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實驗方案,以蕨藻紅素提取率為指標,通過L9(34)正交實驗確定最佳提取條件。正交實驗的因素與水平表見表1。

表1 正交實驗因素與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Box-Behnken
2.1 單因素實驗
2.1.1 微波溫度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微波溫度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蕨藻紅素提取率隨著微波溫度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微波溫度的升高加劇了分子熱運動,增大了摩擦,羽狀蕨藻中蕨藻紅素溶解及擴散速度加快,提取率顯著提高,50℃時提取率最大。繼續升溫提取率反而降低,是因為蕨藻紅素屬于生物堿類物質,微波溫度升高使得部分有效成分分解,因此50℃為較佳的微波溫度。

圖1 微波溫度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Fig.1 The effectof temperature on the extraction rate
2.1.2 乙醇濃度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乙醇濃度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蕨藻紅素提取率隨著乙醇濃度的增加而增大,當提取溶劑為90%乙醇時,提取率達到最大值,繼續增加反而提取率降低。因此90%乙醇為最佳提取溶劑。

圖2 乙醇濃度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Fig.2 The effectof ethonal concentration on the extraction rate
2.1.3 微波時間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微波時間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蕨藻紅素提取率隨著微波時間的增加先增后降。微波時間短,微波反應系統產生的輻射能不足以改變細胞膜的電位變化,蕨藻紅素的溶解受阻,微波時間過長,蕨藻紅素的水解加劇,提取率降低,因此,10min為較佳微波時間。

圖3 微波時間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Fig.3 The effect of time on the extraction rate
2.1.4 微波功率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微波功率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微波功率在100~300W內時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不大,之后隨著微波功率的增加提取率呈降低趨勢。當微波功率在200W時提取率最大,主要是因為微波功率越大傳遞能量就越多,使提取液內部出現局部過熱現象,而蕨藻紅素對微波溫度又比較敏感,高溫使其分解,從而使提取率下降,因此200W為最佳提取功率。
2.1.5 料液比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 料液比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隨著溶劑量的增大蕨藻紅素提取率增大,1∶40g·m L-1時提取率最大。溶劑量小,固液相濃度差小,傳質推動力衰減加快,提取率低;溶劑量增大,傳質速率提高,提取率隨之增大。料液比為1∶40~1∶50g·m L-1時提取率并無明顯增長,考慮提取成本及后續純化難度,選擇料液比為1∶40g·m L-1。

圖4 微波功率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Fig.4 The effectof power on the extraction rate

圖5 料液比對蕨藻紅素提取率的影響Fig.5 The effect of solid-to-liquid ratio on the extraction rate
2.1.6 各因素與提取率的方差分析 利用SPSS軟件對不同提取條件下蕨藻紅素提取率進行方差分析[14],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微波溫度、微波時間、微波功率、乙醇濃度和料液比均對蕨藻紅素提取率影響極顯著。

表2 單因素實驗的方差分析Table 2 Single-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2.2 正交實驗及其方差分析
根據單因素實驗的結果,為進一步考察各因素對蕨藻紅素提取率影響的顯著性,以及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以微波溫度、微波時間、微波功率和乙醇濃度為實驗因素,以蕨藻紅素提取率為指標,用L(934)正交表進行4因素3水平正交實驗,各實驗測定2次,以平均值為實驗結果,見表3,正交實驗方差分析見表4。
表3的極差分析結果表明,A微波溫度,B微波時間,C微波功率和D乙醇濃度對蕨藻紅素提取率影響的主次因素為D>A>B>C。由表4可知,A、B和D因素的影響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而C因素的影響不顯著(p>0.05);說明微波溫度、微波時間和乙醇濃度對蕨藻紅素的提取率影響顯著,而微波功率對蕨藻紅素的提取率則影響不顯著。其最佳的工藝組合為A2B3C3D2,即微波溫度為50℃,微波時間為15m in,微波功率為300W,乙醇濃度為90%,料液比為1∶40g·m L-1。所得的組合為實驗組別以外的組合,因此需要進行驗證實驗,重復操作3次,提取率分別為92.58%、93.46%與92.76%,平均值92.93%大于實驗設計表中的任何一組,相對標準偏差(RSD)為0.5003%,重現性好,該工藝穩定可行。

表3 L9(34)正交實驗實驗設計方案及結果Table 3 L9(34)orthogonal testand results

表4 方差分析表Table 4 Analysis table of variance
通過單因素及正交實驗得出最佳工藝條件:以體積分數為90%的乙醇溶液作為提取溶劑、微波溫度50℃,微波時間15min、微波功率300W,料液比1∶40g·m L-1。在此工藝條件下,蕨藻紅素的提取率可達92.93%。正交實驗方差分析表明:微波溫度、微波時間、乙醇濃度對蕨藻紅素的提取率影響顯著,而微波功率對蕨藻紅素的提取率影響相對不顯著。該提取工藝顯著提升了蕨藻紅素的提取率,為之后蕨藻紅素的分離純化及其性質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1]張翼,李曉明,王斌貴.海藻生物活性物質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5,27(5):56-63.
[2]周穎,周培根,劉文杰,等.海洋中抗氧化活性物質的研究進展[J].南方水產,2004(8):2-4.
[3]呂揚,廉斌.蕨藻紅素(Caulerpin)的結構分析[J].結構化學,1994,13(6):472-476.
[4]黃麗波,岑穎洲,徐石海,等.海藻中植物生長激素Gaulerpin的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1,13(2):74-78.
[5]蘇鏡娛徐效華.Caulerpin的分離鑒定及生物活性[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35(2):64-66.
[6]吳倫秀,何庭玉,谷文祥,等.蕨藻紅素促進大豆插條不定根的形成[J].植物生理學通訊,2010,46(9):895-901.
[7]楊宜婷,岑穎洲,肇靜嫻,等.麒麟菜中蕨藻紅素抗腫瘤活性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2,18(7):851-852.
[8]王志祥,李紅娟,萬水昌,等.微波萃取技術及其在中藥有效成分提取中的應用[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5):1245-1247.
[9]Ganzler K,SalgóA,ValkóK.Microwave extraction:A novel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for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986,371:299-306.
[10]Routray W,Orsat V.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a review[J].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2012,5(2):409-424.
[11]吳思超,江海燕,許少玉,等.HPLC檢測南海蕨藻中的蕨藻紅素[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09,30(1):92-95.
[12]刁石強,吳燕燕,李來好,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水產養殖底泥中呋唑酮殘留量的研究[J].南方水產,2010,6(2):53-58.
[13]Anjaneyulu A,Prakash C,Mallavadhani U V.Two caulerpin analogues and a sesquiterpene from Caulerpa racemosa[J]. Phytochemistry,1991,30(9):3041-3042.
[14]徐競.正交實驗優化天然蝦青素的提取工藝研究[J].南方水產,2008,4(2):69-74.
Optim ization ofm icrowav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caulerpin from feathery fern frond by orthogonalexperiment design
NIU Gai-gai1,2,DENG Jian-chao1,LI Lai-hao1,*,YANG Xian-qing1,WU Yan-yan1,HAO Shu-xian1,QIBo1,LINWan-ling1
(1.Key Laboratory ofAquatic ProductProcessing,MinistryofAgriculture,NationalR&DCenter forAquatic ProductProcessing,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Guangzhou 510300,China;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000,China)
The op timal extraetion teehnology of caulerpin from feathery fern frond was stud ied by m ierowave assisted extraetion.The effect of the m ic rowave tem perature,ethanol concentration,the m icrowave extraetion times,the m icrowave power and the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on the yield of caulerp in were studied by sing le factor experiments.Then,the op timal p rocessing cond itions of caulerp in were obtained by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s.The op timal extraction p rocess parameters inc lude 90%ethanol as extraction solvent,m icrowave tem perature of 50℃,m icrowave power of 300W,m ic rowave rad ial time of 15m in and material-liquid ratio of 1∶40g·m L-1.Under the op 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through dup licated experiment the yield of caulerp in was 92.93%,RSD was 0.5003%.The results showed thatm icrowave extraction rate was extremely high and stab le,and the extraction time was reduced greatly at the same time.
caulerpin;m icrowave;orthogonalexperiments;extraction p rocessing
TS254.9
B
1002-0306(2014)18-0241-04
10.13386/j.issn1002-0306.2014.18.044
2013-12-17 *通訊聯系人
牛改改(1989-),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1205138);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200903030);國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00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