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晟(
甘肅省定西市第二人民醫院,743000)
乳腺癌中醫證型與高頻彩超檢查特點相關性研究
李永晟(
甘肅省定西市第二人民醫院,743000)
目的 探討乳腺癌患者腫瘤中醫辨證分型與高頻彩超血流分布特點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178例乳腺癌患者的術前超聲檢查特點及中醫辨證分型,并分析彩色血流分布與中醫證型之間的關系。結果 178例乳腺癌患者中肝郁痰凝型91例(51.1%)、沖任失調型63例(35.4%)、正虛毒熾型24例(13.5%)。彩色多普勒血流特點與腫瘤臨床分期呈正相關。正虛毒熾型者血流多,血流阻力指數高。結論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點與中醫證型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腫瘤的彩色血流分布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細胞的生物行為和預后,為中醫辨證論治和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客觀依據。
乳腺癌;中醫辨證分型;高頻彩超血流特點;相關性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已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之首,嚴重危害廣大婦女的健康。腫瘤血管分布是近年發展起來的評價腫瘤增殖狀態的標志物,與乳腺癌的預后有關,對乳腺癌的診斷、治療與預后評價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為了研究乳腺癌中醫證型與彩色多普勒血流特點之間的關系,筆者對178例乳腺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特點與中醫辨證分型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婦科收治的178例乳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為單側發病女性,年齡28~75歲,平均49歲。發生在乳腺外上象限90例(50.6%)、內上象限37例(20.8%)、外下象限18例(10.1%)、內下象限7例(3.9%)、乳暈后方26例(14.6%)。臨床分期按TNM國際分期標準,178例患者中Ⅰ期71例(39.9%)、Ⅱ期87例(48.9%)、Ⅲ期20例(11.2%)。所有病例均住院行手術治療,術后病理組織檢查均證實為乳腺癌。
1.2 中醫辨證分型標準 見表1。主要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作為辨證標準,全部患者均在手術前腫瘤未被切除時,進行望、聞、問、切檢查,重點觀察其舌象、脈象,對其進行中醫辨證。
1.3 儀器與方法 采用GE LOGIQ E9 高清晰彩超診斷儀,探頭頻率7~15 MHz。患者充分暴露雙側乳腺及腋窩。首先進行常規檢查,運用二維灰階超聲對乳腺各個象限作縱切面、橫切面、斜切面及環狀扇形切面掃查,觀察腫塊的分布、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與周邊組織的關系,并觀察腫塊后方聲影、縱橫徑之比、內部有無鈣化灶等聲像圖特點。然后進行彩色多普勒檢查,觀察腫塊內部及周邊的血流形態及分布情況,并檢測動脈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值),確定血流分型。最后檢測雙側腋窩淋巴結有無腫大,觀察腫大淋巴結的形態、大小、縱橫徑之比。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分級判定根據Adler等[1]提出的方法分成四個等級:0級,腫塊內未發現血流信號;Ⅰ級,為少量血流,可見1~2個血流信號;Ⅱ級,為中量血流,可見3~4個
點狀血流信號或一條較長的血流信號;Ⅲ級,為多量血流,可見>5個點狀血流信號或2條較長的血流信號。結合本研究,將0~Ⅰ級認為是少血流型,顯示星點狀血流信號;Ⅱ~Ⅲ級認為是多血流型,可見1條或>2條較長血流信號。

表1 乳腺癌的中醫辨證分型標準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中醫辨證分型 178例乳腺癌患者中肝郁痰凝型91例(51.1%)、沖任失調型63例(35.4%)、正虛毒熾型24例(13.5%)。
2.2 中醫證型與彩色多普勒血流特點之間的關系 見表2。肝郁痰凝型以多血流型為主;沖任失調型兩者無明顯差異性(P>0.05);正虛毒熾型以少血流型為主。

表2 乳腺腫塊血流分布與中醫證型的關系 例(%)
本研究通過運用超聲成像特點獲得乳腺腫塊血流分布特點,認為乳腺癌患者超聲成像特點與宏觀的生理功能學中醫辨證具有相關性,超聲成像特點與腫瘤臨床分期、中醫證型顯著相關。乳腺癌的中醫證型分為三型,即肝郁痰凝型、沖任失調型、正虛毒熾型。肝郁痰凝型以多血流型為主;正虛毒熾型以少血流型為主。中醫辨證論治在乳腺癌的綜合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孫紅等[2]發現,肝郁痰凝型乳腺癌患者的全血黏度及纖維蛋白原等指標顯著高于其他兩型。魏開建[3]對乳腺癌中醫證型與TNM分期相關性研究證實,Ⅰ期患者多數辨證為實證,以肝郁痰凝型為多;Ⅱ期患者中,實證與虛證大致相當,以肝郁痰凝型、沖任失調型為主;而Ⅲ期和Ⅳ期患者中,大多數辨證為虛證,以沖任失調型、正虛毒熾型為主。研究乳腺癌患者術前中醫辨證分型與腫瘤血管分布的關系,可預測化療及內分泌治療的效果,進一步提高乳腺癌辨證論治中“證”的可預測性,同時可反映乳腺癌各種證型的預后特點。趙紅佳等[4]對乳腺癌超聲檢查與中醫辨證相關性研究證實,肝郁痰凝型超聲表現為“晚增強、慢消退”,正虛毒熾型超聲多表現為“早增強、高增強”。可預測腫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血流灌注情況。
目前普遍認為,腫瘤的生長、浸潤及轉移與新生血管的生成有相互協同關系。腫瘤新生血管是腫瘤生長、侵襲的基本條件,其生成早于腫瘤形態學的改變,是腫瘤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限速步驟,如果沒有新生血管的滋養,腫瘤將停止生長并出現壞死液化。乳腺良、惡性腫瘤的生長方式、生長速度及代謝過程的差異,致使腫瘤周圍及內部血流分布、豐富程度、血流動力學均不相同。腫瘤細胞通過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進新生血管形成,刺激宿主形成大量滋養血管,并在動靜脈之間發生異常吻合,形成動靜脈瘺、血管環、靜脈湖及盲端靜脈,新生血管迂曲、粗細不一[5]。這正是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惡性腫瘤的病理學、生理學基礎。因此,增殖活躍、低分化乳腺腫瘤的微血管血流更豐富,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為多血流分布[6],這與超聲影像學表現相符,彩色血流分布與腫瘤的分期、大小呈正相關,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有相互協同的關系。
在中醫“望聞問切”的基礎上加入現代醫學新方法,以探索中醫客觀化診斷途徑,超聲因其特有的診斷優勢,可視為中醫望診和切診的延伸。
本研究對乳腺癌中醫證型與病變分期進行比較分析,通過縱向對比發現,不同分期乳腺癌患者的中醫證型分布大體一致,TNM分期為Ⅰ期的患者多數辨證為實證,以肝郁痰凝型為多;TNM分期為Ⅱ期的患者,實證與虛證大致相當,以肝郁痰凝型、沖任失調型為主;而TNM分期為Ⅲ期和Ⅳ期的患者,大多數辨證為虛證,以沖任失調型、正虛毒熾型為主。在橫向對比中,各中醫證型的乳腺癌分期分布顯示,肝郁痰凝型以早期乳腺癌為主;正虛毒熾型以晚期乳腺癌為主。這種分布特點與腫瘤的病因病機相吻合,由此可見,超聲表現與中醫證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二者結合體現了中醫的“有諸內、必形諸外”理論。
彩色多普勒檢查對腫瘤新生血管功能的檢測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無創、重復地評價乳腺癌新生血管,重點觀察惡性腫瘤的血管分布特征,更好地預測腫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血管阻力情況,為乳腺癌患者中醫辨證、治療及預后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臨床醫師對乳腺癌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為臨床個體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中醫辨證與腫瘤血管的分布關系,可預測化療、中醫中藥治療及內分泌治療的療效,進一步提高中醫辨證論治中
“證”的可預測性,為其辨證提供超聲檢查與病理水平依據。
[1] Adler DD, Carson PL, Rubin JM, et al. 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reliminary findings[J]. Ultrasound Med Biol, 1990, 16(6): 553-559.
[2] 孫紅,李萍萍.乳腺癌中醫癥候分類與預后相關性的初步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3,9(2):72-73.
[3] 魏開建.乳腺癌中醫證型與TNM分期的相關分析[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2,8(10):619-620.
[4] 趙紅佳,董寶瑋,歐陽秋芳,等.乳腺癌超聲造影特點、中醫證型與Ki-67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9,25(8):742-745.
[5] Chao TC, Lo YF, Chen SC, et 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999, 57(2): 193-199.
[6] 錢蘊秋.超聲診斷學[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41-53.
1672-7185(2014)01-0058-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1.037
2013-10-24)
R737.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