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彥斌
(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1)
在此,我們討論的是語詞形態的漢語秘密語的造詞法。語詞形態的漢語秘密語的造詞法,亦即其造詞的規則,可以說,基本上是遵照漢語的一般造詞規則。其原因所在,就在于它不是獨立的語言。語詞形態的漢語秘密語的造詞法,主要有以下數種,即詞法學造詞法、句法學造詞法、修辭學造詞法、語音學造詞法和綜合造詞法5種。
語詞形態的漢語秘密語的詞法學造詞法,主要有析字、鑲嵌、藏詞、倒序等4種方法。
1.析字。古人分析、歸納漢字構造方法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可以說,“六書”基本上反映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漢語修辭學據此將漢字分為音、形、義3個方面,看別的字有一面與之相和相連,隨即借來代替或推衍上去,是為“析字”修辭格。以這種方式創制語言游戲式隱語,古已有之。如《后漢書·五行志》: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北緯淖髡吣铣畏稌习丛?“千里草為董,十日卜為卓?!蹦铣蝿⒘x慶《世說新語·捷悟》載: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齏)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何淠嗽?‘卿未可信,待我思之?!腥?,魏武乃曰: ‘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 ‘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齏(齏)臼,受辛也,于字為辭(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吾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笔悄讼葧舛笪鲎趾献譃榻舛?。
民間秘密語以析字創制之例頗有一些,如:
天——一大(《江湖切要·天文類》)
末——一木(《江湖切要·娼優類》)
琴瑟——雙王(《江湖切要·樂器類》)
二——空工(《通俗編》卷三十八)
五——缺丑(《通俗編》卷三十八)
六——斷大(《通俗編》卷三十八)
七——皂底(《通俗編》卷三十八)
八——分頭(《通俗編》卷三十八)
九——未丸(《通俗編》卷三十八)
了一,子時也。(《切口大詞典·星相類》)
刃一,丑時也。(《切口大詞典·星相類》)
未已,辰時也。(《切口大詞典·星相類》)
千角,午時也。(《切口大詞典·星相類》)
點王,主人也,以王字加一點,成主人之主字矣。(《切口大詞典·星相類》)
還有一種“藏詞”兼“析字”構造隱語的方式,如舊時當鋪流行的秘密語數目字,一為由,二為中,三為人,四為工,五為大,六為王,七為夫,八為并,九為羊,十為非,皆系就其上下左右筆畫露頭多少為標示。“由”字僅上面露出一個頭,為一; “中”字上下各露出一個頭,為二;“人”字露出三個頭,為三;“工”字露出四個頭,為四;……依此類推,是為筆畫露頭計數法。又如挑腳夫、轎夫,其秘密語數字亦為一種“藏詞”式“析字”構造隱語的方式:
一為挖,“挖”中有“乙”,諧音一;
二為竺,“竺”中含“二”;
三為春,“春”中藏“三”;
四為羅,“羅”中有“四”;
五為悟,“悟”中含“五”;
六為交,“交”中含“六”;
七為化, “化”中含“七”(實為“匕”,此為“象形”類也);
八為翻,“翻”中含“八”;
九為旭,“旭”中含“九”;
十為田,“田”中含“十”。
2.鑲嵌。鑲嵌又謂“鑲字”“嵌字”,是一種以無關緊要用字夾雜人語的一種修辭方式。在修辭學中,可使語流舒緩、鄭重。此式古已有之。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師已引童謠:“鴝之鵒之,公出辱之?!薄稘h書·敘傳》:“容如辱如,有機有樞?!泵耖g以此法構造的秘密語,如“五音循環語”“八音攝”“麻雀語”“同音切”之類,多兼用此法。
3.藏詞。藏詞又謂“切腳”“歇后”等。陳望道先生《修辭學發凡》稱:“要用的詞已見于習熟的成語,便把本詞藏了,單將成語的別一部分用在話中來替代本詞的,名叫藏詞?!崩?陶淵明《庚子歲從都還》詩:“一欣待溫顏,再喜見友于。”其以“友于”代“兄弟”出自《尚書·君陳》之“友于兄弟”?!稌x書》六十四論贊: “諜諜周余,竟沈淪于涂炭?!逼洹爸苡唷背鲎浴啊对姟ぴ茲h》”之“周余黎民”。宋代嚴有翼《藝苑雌黃·用典歇后》云:“昔人文章中,多以‘兄弟’為‘友于’,以‘日月’為‘居組渚’,以‘黎民’為‘周余’,以‘子孫’為‘詒厥’,以 ‘新婚’為‘燕爾’,類皆不成文理,雖杜子美、韓退之亦有此病,豈非徇俗之過耶!”可知此式古已有之。本文曾舉“少年主人吉日良(時),束修且是爺多娘(少),身材好象夜叉小(鬼),心地猶如短劍長(槍)”之類,即藏詞隱語,卻只是語言游戲罷了。
據陳志良《上海的反切語》一文述及,上海舊時即有以藏詞方式構造的民間秘密語流行,且有“縮腳隱” “縮頭隱”“縮中隱”之分別。
“縮腳隱”,是只說出一句成語或俗語的前三字為“能指”成分,藏去其末字為“所指”成分,并可諧音取義。如:
一為“大年初(一)”;
二為“桃園結(義)”,方言中二、義同音;
三為“東化西(散)”,方言中三、散同音;
四為“不三不(四)”;
五為“自念白(唔)”;方言中五、唔同音;
六為“支五纏(六)”;
七為“形式邏(輯)”,方言中七、輯同音;
八為“七勿搭(八)”;
九為“十中八(九)”;
十為“緊牢固(實)”,方言中十、實同音
縮頭隱,系取三字式的成語、俗語,以其末二字為“能指”成分,所藏去的首字為其“所指”成分。例如取“肉陀螺”之“陀螺”表示“肉”;取“皺眉頭”之“眉頭”表示“酒”(酒、皺于方言中音同)。
至于“縮中隱”,則是取三字式成語或俗語的首尾二字為“能指”成分,藏去的中間字則是其“所指”成分。對此陳氏文中未舉上海方言中用例,依其定制推知,大致情形當是這樣的:
虎——捋須,出自“捋虎須”;
面——笑虎,出自“笑面虎”;
干——站岸,出自“站干岸”;
馬——露腳,出自“露馬腳”;
外——門漢,出自“門外漢”;
北——西風,出自“西北風”;
釘——碰子,出自“碰釘子”。
凡此,似其大概。其已比語音構造的民間秘密語更直接與民俗文化聯系起來,取之民俗語言,用之于民俗語言;信口而出,隨手拈來,返樸歸真。 “藏詞”法,或為修辭學范疇,亦不失為一種構詞法的藝術規律,故置此。
4.倒序。倒序又稱“逆序”,即顛倒合成詞詞素語序的一種構詞方式。民間秘密語的“倒序”方式構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反切秘密語”的“倒說”,究其實即“倒序”方式;再一種,是直接將通語合成詞詞素語序顛倒過來作為秘密語。例如舊時上海的道士們所說的反語“道反”,其不以語音構造為主,而主要以“拆字反”(即拆字法)來創制秘密語,如以“田力頭”謂“男”,以“安脫帽”謂“女”之類。同時,他們的“道反”還以“倒序”法創制秘密語。例如要說某所“客堂”怎樣,實際上則是在評頭品足人家“堂客”妍丑。上海方言稱妻子為“堂客”,逆序即成了秘密語的“客堂”。而又因“上海家家有客堂的,所以聽者就不以為意了”。然而這種方式構造秘密語能力是有限的,故并不常見。
所謂“句法學造詞法”,即一種運用句法學原理構造語匯的造詞方法。 “鑲嵌”是典型的句法學方法,尤其“同音切”“五音循環語”之類,均屬這種構造方式。
漢語修辭學構造法是以修辭手段構造詞匯的一種構造手段。修辭學構詞法不僅于一般語匯構詞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亦為民間秘密語的一種主要構造方式。語詞形態的漢語秘密語的修辭學造詞法主要有比喻、摹繪、用典和婉曲4種方式。
1.比喻。所謂“比喻”,即“打比方”,是一種常見修辭方式,于漢語民間秘密語構造中運用頗多。例如:
月——冰輪(《江湖切要·天文類》)
雷——天鼓(《江湖切要·天文類》)
雨——天線(《江湖切要·天文類》)
霧——如煙(《江湖切要·天文類》)
小路——羊腸(《江湖切要·地理類》)
賣餅人——著大棋(《江湖切要·經紀類》)
膏藥——圓紙;涂圓(《江湖切要·醫藥類》)
斷路——留客住(《江湖切要·盜賊類》)
毛賊——小老鼠(《江湖切要·盜賊類》)
畫符——描黃(《江湖切要·僧道類》)
箭——茅針;流星(《江湖切要·兵備類》)
鐃鈸——雙篩(《江湖切要·樂器類》)
干面——飛塵(《江湖切要·飲饌類》)
蛇——練子(《江湖切要·鳥獸蟲魚類》)
蝦——長槍手(《江湖切要·鳥獸蟲魚類》)
蟹——鉗公(《江湖切要·鳥獸蟲魚類》)
怕——膽寒(《行院生嗽·人事》)
言語疾——翻餅(《行院生嗽·人事》)
冷笑——冰哂(《行院生嗽·人事》)
口——櫻桃(《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剃頭——掃苗(《江湖行話譜·行意行話》)
小米飯——星星散(《江湖行話譜·走江湖行話》)
大米飯——鹽花亂(《江湖行話譜·走江湖行話》)
2.摹繪。所謂“摹繪”,又謂“摹狀”,是運用語言手段描摹事物音、形、色、味、景、象、情態的修辭方式。以此方式構造秘密語之例如:
白——粉白(《圓社錦語》)
絲環——鎖腰(《圓社錦語》)
傘——聚網(《圓社錦語》)
炭——烏薪(《綺談市語·器用門》)
蒲(葡)萄——馬乳(《綺談市語·果菜門》)
蝙蝠——飛鼠(《綺談市語·水族門(蟲附)》)
弄蛇的——扯溜子(《六院匯選江湖方語》)
差人——狗子(《六院匯選江湖方語》)
立——打樁(《行院生嗽·人事》)
筋斗——翻跳(《行院生嗽·伎藝》)
茶壺——青殼子(《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炮——烘天(《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塔——鉆天子(《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桌子——平案(《江湖行話譜·行意行話》)
小便——擺柳(《江湖行話譜·行意行話》)
洋火——崩星子(《江湖行話譜·走江湖行話》)
襪——筆管;登桶(《江湖切要·衣飾類》)
孝巾——頂雪(《江湖切要·衣飾類》)
蒜——地拳(《江湖切要·草木百果五谷類》)
蛇——纏身(《江湖切要·鳥獸蟲魚類》)
缺嘴——兔唇(《江湖切要·疾病類》)
鰻——線香(《江湖切要·鳥獸蟲魚類》)
螺螄——波羅;曲房(《江湖切要·鳥獸蟲魚類》)
飽——盈腹(《江湖切要·人事類》)
3.用典?!坝玫洹痹谛揶o學中多以隱喻、暗喻形式寓意其中。以此方式構造民間秘密語者,多以口頭常用、人們習見之典為之,例如:
《江湖切要·乞丐類》:“帶婦人求乞亦稱觀音堂。”“觀音”,本為梵文AVaIOKJTESVaRa(阿縛盧枳低濕伐邏)的意譯,譯作“觀世音”,因唐人避太宗李世民之諱而略作“觀音”,玄奘譯《心經》則改為“觀自在”,是佛教大乘菩薩之一?!斗ㄈA經·普門品》云其有三十三身;《楞嚴經》云其有三十二應(化身)。大約自南北朝起出現有女相觀音,至唐則盛。佛經稱觀音為廣化眾生之菩薩,通常與“大勢”至同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合稱“兩方三圣”。由于佛教的流行,觀音則成為民間信仰中的一位“以慈悲為懷”的慈善女神。在這一秘密語中,則以觀音作為女善人的隱稱,暗指隨人求乞之婦。
《江湖切要·星相類》:“九流三教,通稱‘江湖友’。初出江湖曰‘卯喜’;[增]‘隆中’。應聘謂 ‘才出茅廬’也?!逼洹俺雒]”乃取劉備“三顧茅廬”聘請諸葛亮為軍師的歷史典故。
《江湖切要·人物類》: “媒婆,潘細;[改]撮合山?!薄按楹仙健?,俗語中本指撮合、拉攏男女關系的中間人,亦指媒人。如《揚州夢》劇第三折:“將你個撮合山慢慢酬答,成就了燕約鶯期?!薄栋倩ㄍぁ穭〉谝徽?“只索央及你撮合山花博士,休使俺沒亂煞做了鬼隨邪?!薄锻得废恪穭〉谌?“錦屏前花燭輝煌,那時節,也替我撮合山妝一個謊。”又《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原來那婆子是個撮合山,??孔雒綖樯!?《水滸傳》第二十一回:“怎當這婆婆撮合山的嘴,攛掇宋江依允了?!狈泊丝芍?,《江湖切要》改用“撮合山”代指媒婆,乃直用俗語的原義。
《江湖切要·親戚類》: “贅婿,合才;八吉才;今改為獨占鰲頭?!?“獨占鰲頭”之“鰲”乃傳說中海里的大鱉。清代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俗語為狀元獨占鰲頭語,非盡無稽。臚傳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趨至殿陛下,迎殿試榜抵陛,則狀元稍前進,立在石上。正中鐫升龍及巨鰲,蓋禁蹕出入所由,即古時所謂螭首矣。俗語本此?!焙髣t用指占據首位或第一名。 《元曲選》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獨占鰲頭第一名?!北R摯《雙調·沉醉東風》:“脫布衣,披羅綬,跳龍門,獨占鰲頭?!?/p>
《江湖切要·親戚類》: “大舅,才上。小舅,才下。總稱舅曰曹國?!?“曹國”,即“曹國舅”,因系“總稱舅”,防說漏而省“舅”。此系用典兼藏詞構造方式。曹國舅,相傳名友,宋人,傳說中的八仙之一?!读邢扇珎鳌肪砥咻d:“曹國舅,宋曹太后之弟也;因其弟每不法殺人,后罔逃國憲,舅深以為恥。遂隱跡山巖,精思慕道,得遇鐘離、純陽,……遂引入仙班。”據清代趙翼《陔余叢考》卷之十四考云:“按《宋史》慈圣光憲太后弟曹佾,年七十二而卒,未嘗有成仙之事。”而民間閑話傳說“八仙過海”頗盛一時,至今未已,秘密語取此典乃其自然。
《綺談市語·人物門》: “媒人,伐者;執柯。”“伐者”,即“伐柯人”也。典出《詩·豳風·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庇帧抖Y·中庸》:“執柯以伐柯?!币蚍Q媒人為“伐柯人”,做媒為執柯。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二十《嫁娶》:“其伐柯人兩家通報,擇日過帖?!泵魇贰耳Y釵記》劇第三十一折:“懊恨殺韋公執柯,卻將探花妻子被狀元奪?!彼卧姓Z“伐者”、“執柯”同出是典。
《行院聲嗽·鳥獸》: “驢,果老?!逼湟浴肮稀狈Q“驢”,亦出“八仙”傳說?!肮稀奔础皬埞稀?,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唐代李冗《獨異志》卷下:“玄宗朝有張果老先生者,不知歲數,出于郴州,帝迎于內,禮敬甚,問無不知者。一旦有道士葉靜能,亦多知解。玄宗問果老何人,靜能答曰:‘臣即知之,然臣言訖即死,臣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救臣,臣即能活?!墼S之。靜能曰: ‘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杂櫰吒[血流,堰仆于地。玄宗遽往。果老徐曰:‘此小兒多口過,不謫之,敗天地間事耳?!郯┚弥?,果老以水其面,復生。其后果老辭歸郴州所隱之處,依然不知所往。”此乃有關張果老身世傳奇,而以此典為秘密語,又出自其坐騎,即相傳的“張果老倒騎驢”。清代翟灝《通俗編》卷二:“張果老常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則疊之如紙,置巾箱中,乘則以水巽之,還成驢矣?!庇址Q: “俗言張果老倒騎驢,各傳記未云,蓋倒騎驢乃宋潘閬事?!倍端挠斡洝|游記》第二十回《張果老騎驢應召》云:“張果老常乘一白驢,每倒騎之?!泵耖g傳說以倒騎驢為其佳話,故亦自然用“果老”代“驢”,卻又未免戲謔仙家。江湖中人頗迷信,此則行院中語,或是個中之人不以為然,或不敬張果老。
4.婉曲。即“婉言”,委婉而云,不直說,常用的修辭方式,亦常用于構造秘密語。例如:
墓——佳城(《綺談市語·舉動門》)
輸——敗(《綺談市語·拾遺門》)
偷——弄把戲(《金陵六院市語》)
行經——紅官人(《金陵六院市語》)
會說話——調皮(《六院匯選江湖方語》)
陰陽生——水火通(《江湖切要·僧道類》)
籠子深——指廣宅深院,或高樓大房子而言也。(《切口大詞典·黨會類》)
路鎖——言有官兵在前途截拿,或已在要隘設防,或有捕役追緝。賊遇此必高呼路鎖,同伙聞之俾避匿也。(《切口大詞典·黨會類》)
金釧——手梏也。(《切口大詞典·黨會類》)
開天窗——在屋上掀去瓦片,抽去椽子,而入屋者。(《切口大詞典·盜賊類》)
死——歸原(《切口大詞典·盜賊類》)
由此很容易使人想到,從廣義而論,民間秘密語即以“委婉言之”來回避人知。上述“委婉”諸例,多類“比喻”、“摹狀”而不直言其事。又如宋代的《綺談市語·數目門》: “一,丁不勾,孤;二,示不小,封;三,王不直,春;四,罪不非,山;五,吾不口,馬;六,交不,□;七,皂不白,星;八,分不刀,卦;九,馗不首,遠;十,針不金,收?!币嗳缢未秷A社錦語》之“小出尖,五;大出尖,六”之類。雖為析字格,亦在“委婉”耳。
利用諧音、改變或變化語音的方式構造新詞匯,屬語音學造詞法。反切式秘密語改變了全部話語符號的語音,從而使之成為隱語。除此而外,常見的則是諧音秘密語。以諧音方式構造隱語行話比較常見,但不如“反切語”那樣自成系統,而是往往與其他方式合用,用以創制個別隱語名目。如明季“四平市語”以“一”為“憶多嬌”。 “二”為“耳邊風”、 “三”為“散秋香”之類,即以“憶”諧“一”、以“耳”諧“二”、以“散”諧“三”,其他兩個字皆無實際語義。又如《金瓶梅》第三十二回“調子曰兒”的“望江南、巴山虎、汗東山、斜紋布”,其前兩句首字“望巴”諧音為“王八”,通句的大意是“汗憋的王八”,亦然。
所謂綜合造詞法,即兼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造詞的一種造詞方法。例如,宋代“市語”謂數目“九”為“馗不首”,即兼用了“析字”和“藏詞”兩種構詞方法;清代江湖群體謂“手梏”為“金釧”,兼用了“比喻”和“婉曲”兩種方法。
漢語語詞的詞性分類,是根據詞匯的意義、詞匯的語法功能特點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語法分類。通常把漢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其中,實詞類包括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量詞、數詞和副詞;虛詞包括連詞、介詞、助詞、語氣詞、嘆詞和象聲詞等。在此,我們主要以實例分析語詞形態的漢語秘密語的常見語法分類。通常語詞形態的漢語秘密語,由于并非獨立的語言,只是部分地替代言語交際中的某些語詞,而所替代的語詞又大多是實詞而沒有連詞、介詞、助詞、語氣詞、嘆詞等虛詞。
下面,即進行有關詞類的漢語民間秘密語的實例分析。
在漢語秘密語的詞類中,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名詞性語詞的數量比其他詞類語都要多,可謂數量最多的一類。如明代的《金陵六院市語》所載:“自身而言,撒樓者,頭也;兇骨者,鼻也;爪老者,手也;齒老者,牙也;聽聆者,耳也;撇道者,腳也;槍者,臉也?!庇秩纭缎驴探幸匪d下面數例:
天——乾公;云表;高明君
地——坤老;配天;博厚君
日——常圓;恒滿;出扶桑
月——太陰;兔窟;秋倍明
醫生——扶本;濟崩公;苦勸人
和尚——廿三;先一
頭——頂元;魁兒
耳朵——招風;采官
桌子——朝天;萬面
房屋——窯子;龕公
漢語秘密語的名詞中還有許多必要的方位詞,例如宋代《圓社錦語》所載,左為“左拐”,右為“右拐”,后為“稍拐”,等等。再如《新刻江湖切要》所載下面數例:
東——仰盂 西——上缺
南——中虛 北——中滿
上——溜;逆流;君達
下——落;順流
左——青 右——白
前——朱 后——玄
漢語秘密語的代詞,少見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常見的主要是人稱代詞,如《行院聲嗽·人物》所載,你為“伊兒”,我為“瞞兒”。又如《新刻江湖切要·人事類》所載:“他曰渠,你曰伊,我曰令兒悉。”
在漢語秘密語的詞類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的動詞數量,是僅次于名詞的一個大的詞類。在宋代的《綺談市語》中,專門輯有一個名曰“舉動門”的類別。例如,謂走為“踏莎”,吃為“食”,生病為“違和”“便作”,哭為“慟”,笑為“哂”,死為“物故”“怨作”,葬為“襄事”“襄奉”,唱曲為“善謳”,等等。其中,趨向動詞,如宋代《圓社錦語》所載的來為“入步”、去為“肷辭”;又如《江湖切要·人事類》所載的“去曰涼,來曰熱”,均屬漢語秘密語中的趨向動詞。
漢語秘密語中用來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狀、性質或者動作、行為、變化的狀態的形容詞,也很多。如宋代《綺談市語·拾遺門》所載,大為“雄哉” “灰作”、小為“眇哉”。又如《新刻江湖切要·人事類》和“身體類”所載如下數例:
好——堅;響堅;堅通
不好——古;古堅;念堅;神古
大——太式
小——尖
高——崔峻;上
低——淺;狹
急——弓皮
緩——倦千
生意好——響帳
名色好——雙足
極好——本六
肥——花草;濯濯
瘦——柴;青條
標致——堅立
丑陋——古寒;配酉
矮——矬身;如射
壯大——干叱
怯懦——肥妖
表示事物或動作的單位的詞,即量詞;其中表示事物的單位的量詞為“物量詞”,表示動作的單位的量詞為“動量詞”。此外,如“人次”、 “噸公里”之類,名為復合量詞。漢語秘密語的詞類中,相對數詞來說,量詞往往不獨立存在,在運用當中通常是略去不說出來,只道明數目即可,在具體的言語環境中有上下文的限定并不會產生歧義。實際潛含著物量詞和動量詞,但沒有復合量詞潛含其中。即或運用少量的量詞,也是同數詞復合在一起“捆綁”著使用。例如《新刻江湖切要·數目類》:“一分:流去;一錢;流寶;一兩:流西;十兩:流千;百兩:流千寶;千兩:流丈?!憋@然,其“分、錢、兩”,均為物量詞,但是一般卻不單獨使用,而是與數詞復合在一起使用,成為數量詞。也就是說,在漢語秘密語的詞類中,直接存在的是數詞與量詞組合而成的“數量詞”。
在漢語秘密語的詞類中,數量詞大量存在,并因行業或群體不同而有所區別。因而其各類也十分豐富,異彩紛呈。且不論以往的文獻記載,以及《新刻江湖切要》所記,僅在20世紀初的一部《全國各界切口大詞典》中,就記載了大約200個行業各自的隱語行話數碼,亦即漢語秘密語的數詞。許多行當的秘密語數詞,大都各具本行業的特色。在此,且將清代翟灝在《通俗編》卷三十八所輯明清時代11個行當使用的隱語行話數詞列表于下:

故衣行 大 土 田 東 里 春 軒 書 籍道家星卜 太 大 蒙 全 假 真 秀 雙全 淵雜貨鋪 平 空工 眠川 睡木 缺丑 斷大 皂底 分頭 未丸優伶 江風 郎神 學士 朝元 供養 幺令 娘子 甘州 菊花 段錦
凡此可見,這些數詞頗具行業特色。例如“藥行”,皆以中草藥名作為數目的代碼,即以羌活、獨活、車前子、柴胡、桔梗、人參、茯苓、枳殼、甘草和川芎,分別表示一至十數;“優伶”行的一至十數代碼,多與當行行事相關,如“江風”“郎神” “幺令” “甘州”,即分別出自《一江風》《二郎神》 《六幺令》和《八聲甘州》等曲牌名稱。
在漢語中,副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性質或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等狀況的詞類。語詞形態的漢語秘密語很少有替代副詞的語匯,所需使用的副詞大都利用普通的既有副詞,亦即非“隱語”的“明語”(通用語)的副詞,如《江湖切要·人事類》中記載的“著曰響”或“端”, “不著曰不響”或“不端”之“不”,即是屬于“明暗通用”或說“借明為暗”的習慣用法。這一點,也是其并非獨立的語言這一性質所決定了的自身本來的局限。但是,這也并不排除個別具有副詞屬性的秘密語迂回的存在。例如:明代的《六院匯選江湖方語》所記“古琴是不好”之“古琴”,《江湖切要·人事類》的“不知事曰暗人”或曰“不端亮”,所隱含的“不”這個語素,即屬于副詞性質。又如《江湖切要·人事類》的“極好曰本六”隱含之“極”這個語素,亦屬副詞性質。
所謂兼類詞,是詞的一種兼類現象,亦即一個詞匯兼屬于兩個或兩個以上詞類的現象,其詞即“兼類詞”。已故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經談到,“兼類現象是指個別的詞兼屬于兩個詞類”,他舉證的詞例為“科學”和“報告”。“語言科學,科學方法”之“科學”,是名詞;“他的研究方法很不科學”之“科學”則屬形容詞。又如, “報告上級”之“報告”,是動詞;“做個報告”之“報告”,就屬于名詞了[1]。語匯十分豐富的漢語尚且存在詞的兼類現象,那么,詞匯相對比較貧乏、頗多局限的漢語秘密語以詞的兼類方式來擴充詞匯量,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試為舉例如下:
【例一】川——①死,動詞。 《江湖切要·生死類》:“凡死皆稱曰川。”《切口大詞典·巫卜料類·文王課之切口》:“川:死也。”②三,數詞?!肚锌诖笤~典·商鋪類·豆麥業之切口》: “川:三也?!?/p>
【例二】柴——①杖打,動詞。 《綺談市語·拾遺門》:“遭杖:柴;批袞?!雹谒模瑪翟~。 《通俗編·識余·藥行》:“四:柴?!雹凼荩稳菰~?!督幸ど眢w類》:“瘦:柴;青條。”
【例三】蓋頂——①蓋房子,動詞詞性。《江湖切要·宮室類》: “造屋曰蓋頂,又曰搭棋盤?!雹诩堉频内て髅弊?,名詞?!肚锌诖笤~·雜業類·紙扎店之切口》:“蓋頂:紙帽子也?!?/p>
【例四】滑——①大,形容詞。 《切口大詞典·巫卜類·道士之切口》:“滑:大也?!雹谏?,名詞。 《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六:“生油叫滑。”
【例五】古——①不好,形容詞?!督幸と耸骂悺?“不好曰古。”②五,數詞?!肚锌诖笤~典·商鋪類·南貨業之切口》:“古:五也?!?/p>
【例六】古老——①丑,形容詞?!读簠R選江湖方語》:“古老:謂丑而不美,苦而不好?!雹隍呑樱~。 《江湖切要·鳥獸蟲魚類》:“騾:古老?!?/p>
漢語秘密語語詞的上述諸例兼類現象,主要反映在跨時代、跨群體(行業)的現存語料文獻這一總體的宏觀大平面之上。至于在同一時代并且是同一群體范圍使用的秘密語語匯之中,也存在有少量的兼類現象,例如同是一個“裁皮”,同在一部輯錄明清時期江湖社會群體民間秘密語的《江湖切要》書中,其“盜賊類”的注釋是“剪綹”亦即小偷、竊賊,屬于名詞;在其“人事類”中,則注釋為“剔腳為裁皮”,屬于動詞。由此得知,“裁皮”是一個在同一時代、同一群體使用的兼類的秘密語語匯。不過,囿于漢語秘密語語匯的貧乏有限,這樣的情形也極為稀見。
(一)反切秘密語總說
反切秘密語是以語音學構造的隱語行話中最常見的一種。所謂“切口”這一別稱,即是就這種形態的隱語行話的構造方式特點而言。盡管《江湖切要》《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切口大詞典》等以“切”或“切口”為名稱,卻并非都是以此方式構造的秘密語。民間隱語行話之所以有此別名,主要是因為這種方式起源較早而流行又廣之故。
魏晉南北朝,是漢語反切隱語比較活躍的時期。在當時,這種秘密語稱作“反(fan,平聲)語”或者“體語”。例如,《南史·劉悛傳》:“(劉)悛本名忱,宋明帝多忌,反語‘劉忱’,為‘臨讎’,改名為悛。”又如,《北齊書·徐之才傳》亦曾言及, “尤好劇談體語,公私言劇,多相嘲戲”。再如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聲韻》亦載:“周……好為體語,因此切字皆有紐,紐有平上去入之異?!?/p>
(二)反切秘密語的起源與原理
關于“反切”之起歷來眾說不一。其中最流行的說法,認為是三國時魏人、《爾雅音義》的著者孫炎(字叔然)所首創。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音辭篇》及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及張守節《史記正義·論音例》等,均持是說。所謂“反切”,本是一種傳統語文學的注音方法,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及調,以二字拼合一字。在非拼音文字的漢語文化中,其簡便易學,故一時頗為流行。反切秘密語,即依這種原理構造而成。如以“練”為所要表達信息的字、即隱語符號的所指成分,那么其由反切法所構成的能指成分即為“郎甸”。
(三)反切秘密語的基本類型
在實際運用中,為使之更加隱秘,防止說漏,反切秘密語又有順說與倒說、硬口兒與軟口兒、三字反、四字反、五字反等多種分別。
(四)“順說”與“倒說”?!绊樥f”,是按一般正常切法去說;“倒說”,則是先說其下字切音、后說出上字切音?!绊樥f”易于掌握,“倒說”則須熟練之后才能運用自如?!绊樥f”的慢說或快說,均直接對聲調發生影響;而“倒說”則無論快慢,切語上字均讀輕聲。在上海,倒說的反切秘密語叫做“花兒反”。
(五)“硬口兒”與“軟口兒”。“硬口兒”與“軟口兒”,是就反切秘密語的虛字處理方式來說的。無論實詞、虛字以及聲調如何,悉化作上、下字組合構造,這是“硬口兒”。如果照用輕聲虛詞本字而不將其化為反切語的說法,即所謂“軟口兒”。
(六)“三字反”。“三字反”的反切秘密語在各地都有流行,一般是說“三字硬反”而言。如上海舊時流行的“三字反”,將“中”說成“糟曹仲”或“捉蜀仲”,這是“硬反”;如說成“糟齊仲”,即為“軟反”。如果其第一附加韻及第二附加韻均收“阿”韻,將“中”說成“摘柴仲”,是“喇叭反”。若其第一附加韻及第二附加韻均收“恩”的,如將“中”說成“鎮神仲”,又別稱作“倉敦反”或“齆(weng)鼻頭反”。
(七)“四字反”及其他。“四字反”至“七字反”,是多字反,比較少見。其基本定則為:1.首字發聲與切字發聲相同,末字收韻亦須同切字收韻一樣;2.第二字的附加聲須與末字符加聲相同;3.末字之前諸字的附加韻均可自由應用?,F仍以“中”為例,其“四字反”為“槽齊柴仲”,其“五字反”為“齋神曹柴仲”,其“六字反”是“鎮曹齊柴才仲”,其“七字反”是“災齊曹神坐柴仲”。益為繁瑣玄虛,很少流行。
各地方言繁雜,語音、聲調、用韻皆因方音而異。因而,以語音切合為構造方式的反切秘密語亦因流布地域不同而形成多種具體樣式,名目亦各有分別。舊時廣州流行的反切秘密語即有3種,一為“燕子公”,是一般形式的反切語;一為“燕子毑(jie)”,是于各字后面附加×及本字韻母的合音,聲調是平上去三聲讀平聲,入聲讀上入;一為“燕子仔”,類似“燕子毑”,所不同的是聲調,其平上去三聲讀去聲,入聲讀中入。此外,常州有“字語”、昆山有“切口語”,蘇州、浦東、余杭、武康等地有“洞庭切”,蘇州又有“威分”,東莞有“盲佬語”,福州有“廋語”或稱“倉前廋”,都是因地域方言讀音各異而派生出的反切式秘密語的地方變體。這個語言事實也說明,非但語言有其地域變體(即地域方言),作為語言社會變體的民間秘密語(社會方言)亦存在地域變體現象。同樣,地域方言與社會方言之間,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錯綜聯系,誰也不能孤立存在。
據陳志良《上海的反切語》文中介紹,上海舊時社會上不同群體應用反切秘密語極為普遍。如流氓間用“硬反”、“花兒反”、 “切口”;唱灘簧的以使用“花兒反”隱語為主,故此行亦別稱“浪花兒”;道士以“折字反”為主,間用“硬反”;茶擔業、樂人等以“硬反”為主,間用“折字反”;裁縫以“硬反”為主;小學生亦以反切秘密語作為語言游戲,流行一時??芍辞忻孛苷Z于舊時流行頗廣。據最新的調查,反切秘密語于各地仍有流傳。這是一種在漢民族語言文化史上流行既久又非常廣泛的隱語行話類型。
(八)同音切。同音切也是運用語音變化手段創制的民間秘密語,主要流行于江浙地區。其構造原理則是在本字前分別附加同一音節、并與本字音節組合在一起,作為襯字讀音。所附加的襯字讀音,一般是取本字聲母加韻母“奧”(ao)組合而成。例如: “高古騷詩淘臺撈歷”,即“古詩臺歷”的隱語說法。這種類型的秘密語與“燕子語”相似,但在語音變化上所取襯字韻母方面回然各異。
(九)五音循環語。在趙元任的《反切語八種》一文中略及了這種類型的秘密語:“最簡單的就是定幾個字音,每一種字后加一個,以亂人的聽聞。北方北平有一種秘密語就是凡字都加紅、黃、藍、白、黑循環地說。如:咱紅們黃不藍要白跟黑他紅‘玩兒’黃,就是:咱們不跟他玩兒?!边@就是“五音循環”式的秘密語。這種秘密語比反切語簡單,又與“同音切”相近,不過取用的襯字置本字之后,又不與本字音節發生關系,是另外所選用的任意字,故亦比“同音切”還簡便一些。20世紀50年代沈陽市內的中小學生之中所流行的“單音循環”式秘密語游戲,亦屬此類,只不過是任取一個襯字一貫到底,更易說漏。因而,只能作為語言游戲,而無其他用處。
(十)八音攝。所謂“八章攝”,又名“哨語”,流行于福州地區。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駐閩(福建省)時,為便于外地兵士學習當地方言曾編了一部通俗易學的韻書,名為《戚參軍八音字義便覽》。是書《例言》除臚列編撰體例之外,還附有“嗽語”與“嗽語切”兩項。椐以今日福州方言考證,“嗽”與“哨”音同,“嗽語”音協“哨語”,實為“隱語”或“暗號”的意思。依此推斷,所謂“嗽語”即“八音攝”,與當今仍流傳之別稱“哨語”亦相符合。是書將福州方言音系韻母分為36類,系以所定36個字母標示;又將聲母分為15個,聲調分為8類,亦用字標示,因名《八音字義便覽》。是書所用以注音的“反切法”,實為明清曾流行一時的“標射韻法”,極便于外地人學習當地方言俗語,亦便于本地人識字,故流行較廣,于后世亦頗有影響。
大約100年后,清代季康熙時進士林文英(碧山),根據此間語音的發展變化,將《八音字義便覽》略作改易而編成《珠玉同聲》一書。至乾隆十四年(1749),福州人晉安則獎二書匯刻為一部,署《戚林八音》,上截刻《八音字義便覽》,下截刻《珠玉同聲》,成為多年來當地群眾學習文字、掌握切拼法的重要工具書。在《戚林八音》之后,先后又出現了《匯音妙語》、《拍掌知音》、《擊掌知音》、 《十五音》等同類通俗用書,足見其影響之大。
今所見流行于民國時期福州一帶的“八音攝”(即“哨語”),是類如“反切語”而又略有區別的一種以改變語音為構造方式的民間秘密語。其區別在于,當將本字化為二音節時,第一音節(即上字)與本字相同,而第二個音節只保留韻母,換以固定的聲母“k”;若第二各音節聲母本就是“k”的話,即將其改為“r”。
究其實,今所見之“八音攝”,即當初《八音字義便覽·例言》中所說的“嗽語”遺制。由此亦可斷知,作為一代名將的戚繼光當時于軍中推行《八音字義便覽》,其直接的功利性目的在于為當時軍中所用秘密語(即“嗽語”)提供定則。從此意義上說,《八音字義便覽》是明季“戚家軍”的標準密碼本。
那么,又或有疑問,戚繼光出身于將帥軍旅之家,又為一代著名將領、軍事家,本為山東蓬萊人,何以編出福州方言音系的《八音字義便覽》呢?著名的語言學者羅常培即持此疑問。他認為,據《連江縣志》載,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繼光抗倭至福州郊縣連江時,曾召見“博及群書,而喜談兵”的明季著名音韻學家陳第共謀驅虜大計,陳曾為之獻策。戚繼光升任總兵職后,即薦舉陳第擢任車前營游擊將軍。陳第字季立,號一齋(一號溫麻山農),即連江當地人,萬歷年間秀才,以諸生從軍。他精于音韻訓詁,認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所論證古今音異對后世音學深有影響。又著有《毛詩古音考》、《讀詩拙言》等書,事跡載《明史稿》、《名人小傳》、《小學考》等史志多種。憑陳氏這般條件,撰《八音字義便覽》要比戚繼光優越許多。因而羅氏提出:“《八音字義便覽》如果不是后人依托,或者是受了他不少的影響?!保?]綜合上述,筆者認為,《八音字義便覽》極可能是陳第或有關學者受戚繼光所委托而撰,先是作為軍中隱語所用,隨即普及流行為軍民共用成為啟蒙諧字的通俗用書。然而,尚無直接史料佐正,僅為推斷而已。但是,從民國時當地流行的“八音攝”切法隱語及其亦名“哨語”,亦可證之一二,并窺其本來形制。總之,“八音攝”創制、起源較早,又于當地民間廣泛流行,已為顯證。
(十一)可可話??煽稍?,是一種曾于昆明學生中流行一時的隱語形式。其構造定則類似于“八音攝”而有區別。“八音攝”在切音時保持第一音節(即上字)不變。其第一音節取本字韻母拼以聲母“K”,如恰逢原聲母即為“K”,則一律重讀原音節一次或改“K”為“g”。顯然,所謂“可可話”,即以其聲母發音為名。
(十二)麻雀語。容肇祖《反切的秘密語》一文(《歌謠周刊》第52號,1924年)曾提到這種隱語行話形式,是“一種用單字代表單字的秘密語,名為麻雀話,如說話時,一切的字皆改為‘簫韻’的聲音,如‘食飯’讀為‘xiaofiao’;‘讀書’讀為‘diaoxiao’等等。一知道了一個字,就可以完全悟出來。故此絕少人應用”(案:引文中漢語拼音系據原文所用注音字母改標的)。其定則是取本字聲母與“簫”韻拼合而成。
這種“麻雀語”于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仍在黑龍江農場的北方下鄉知識青年和上海中學生中流行一時,但是,已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以改造,是將本字置于“簫”韻代字之后作為襯字反復使用。所謂用“簫”韻,并非大家都懂得向以“絕學”相稱的陰韻之學,而是學者總結、歸納其用韻規律的認識。實際上,早期乃至六七十年代流行的“麻雀語”,并非韻書上所規定的嚴格“簫”韻,不過都是“寬式”用法而已。這與文人墨客之應制賦詩用韻選字,是不大一樣的。
上面所述的“同音切” “五音循環語”“八音攝”“可可話”“麻雀語”等類,實際上均屬“反切式”秘密語的變體,派生于“反切”方法,與這些類型不同的,則是“諧音”法。
語句式的隱語行話大都以一個短語作為其符號單位,表示出特定的所指意義。這種類型的隱語行話,大都屬于民間秘密語社會各種組織的特定語俗,用于識別身份、簡述情況。例如舊時東北“胡子”見面時的一些“黑話”:
蘑菇,溜那路?什么價?(什么人?到哪去?)
想啥來啥,想吃奶就來了媽媽,想娘家的人,小孩他舅舅就來啦。(找同行來了)
緊三天,慢三天,怎么不見天王山?(我走了九天,也沒找到哇?)
野雞悶頭鉆,哪能上天王山?(因為你不是正牌的)
地上有的是米,唔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
拜見過啊幺啦?(你從小拜誰為師?)
他房上沒有瓦,非否非,否非否。(不到正堂不能說,徒不言師諱)哂噠?哂噠?(誰引點你到這里來?)
一座玲瓏塔,面向青帶,背靠沙。(是個道人)
么哈?么哈?(以前獨干嗎?)
正晌午時說話,誰也沒有家。(許大馬棒上山)
天王蓋地虎。(你好大的膽!敢來氣你祖宗)
寶塔鎮河妖。(要是那樣,叫我從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好叭噠!(內行,是把老手。)
天下大大啦。(不吹牛,闖過大隊頭)
這種語句式隱語行話,外觀上是些符合漢語語法的一般語句,運用于話語之中,但其語義、交際對象、語言環境都是特定的,不是任意的。究其實,是一種話語體秘密語。
話語體的民間秘密語,又往往將某些替代式隱語符號混雜于“明語”中使用,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特定語義集合。例如東北“胡子” “掛注”時“拜香”盟誓所說的一套慣用套語:“我今來入伙,就和弟兄們一條心,如不一條心,寧愿天打五雷轟,叫大當家的插了我。我今入了伙,就和兄弟們一條心。不走露風聲,不轉,不出賣朋友。如違犯了,千刀萬剮,叫大當家的插(刺殺)了我!”顯然,其“插了”、 “大當家的”(匪首)、 “轉”等,都是行中黑話。這些黑話語詞摻雜于語語句之中,與其他“明語”合而結構特定的語義集合。
清季三合會、哥老會、天地會等民間秘密團體的“口白”一般有謠訣體與語句式話語體兩種形式,而二式又往往合用。例如哥老會的《拜碼頭交結》:
我兄弟來得鹵莽,望你哥哥高抬一膀,恕過兄弟的左右。我聞你哥哥有仁義,有能有志,在此拈旗掛帥,招聚天下英雄豪杰,栽下桃李樹,結下萬年紅,特來與你哥隨班護衛。初到貴市寶碼頭,理當先用草字單片,到你哥哥龍虎寶張(案:當為“帳”字),請安投到,稟安掛號。兄弟交結不過,理義不周,子評不熟,鉗子不快,衣帽不正,過門不請,長腿不到,短腿不齊,跑腿不稱;所有金堂銀堂,衛是門堂,上四排哥子,下四排兄弟,上下滿園哥第,兄弟請安不到,拜會不周;今伏稱哥子金階銀階,金副銀副,與我兄第出個滿堂上副。
回條(即“回答的話):好說好說。
不知你哥哥到此來,未曾收拾少安排,未曾接駕你見怪,副奈仁兄莫計怪。仁義勝過劉皇叔,威風其過瓦崗寨。交結甚過及時雨,講經上過批法臺。好比千年開花、萬年結果老賢才,滿園桃花共樹開。早知道你哥哥駕到,三當三十里鋪氈,四十里結你;五里排茶亭,十里擺香案,派三十六大滿,七十二小滿,擺隊迎接你哥哥,才是我兄弟的道理。
回條:好說好說。
不知你哥哥旱路來,水路來?
回條:兄弟旱路也來,水路也來。
旱路多少灣?水路多少灘?
回條:霧氣騰騰不見灣,大水茫茫不見灘。
請問有何為證?
回條:有憑為證。
拿憑來看!
回條:大哥賜我一憑文,牢牢穩記在心中,普通天下一般同。
(余略)
凡此,可見語句是隱語行話之一斑。
謠訣式的隱語行話即以完整的歌謠、訣語作為符號單位,于其中隱含特定的語義。這種秘密語字面語義顯然,僅為“能指”而已,其隱含的特定意義才是“所指”。近代中國秘密語社會組織天地會中頗多這種謠訣式秘密語,如:拜碼頭交結,梁山高大典交結,始祖洪盛殷交結,贊酒,送寶,出山訪友交結,四十八句總詩交結,送行交結,三把半香,出門交結,店主回,洗面交結,陪堂傳令,五碑高升,山崗令,大小通令,贊刀斬牲,祭旗,洋煙開火,祭紅旗,傳令開山,相會合同,相會皮盼,紅旗安位,鎮山令,接客安位,封贈大爺,封贈當家,封贈老五,封贈老六,封贈老九,封贈滿爺,封贈少侄,稟見盟證大爺,等等,達數十種之多,各有所用,因而名目繁雜。
按照天帝會的戒律,舉凡日常交往、外出活動、娛樂,各種儀式,無不各有謠訣式秘密語。例如為新入伙者舉行儀式,即專有《送寶謠訣》(“送寶”即頒發會員證明,其身份證隱語謂“寶”):
東邊一朵祥云起,西邊一朵紫云開。祥云起,紫云開,乃是龍山開大會。大哥傳令把堂座,特命送北解寶來。此寶不是非凡寶,眾家兄弟眾家寶。用不了,吃不了,甚過當年秦叔寶。要學羊角哀左伯桃。義好義氣高,桃園與古交。請寶入庫,金銀滿庫;發富發貴,祿位高升,高升祿位。
又如“四十八句總詩交結”:
手提算盤重幾斤,推算木陽城內幾十宗。高溪廟內三層佛,招軍旗下五堆煙。旗桿之上紅光現,桃李乾坤一統歸。三關六將保九佛,內有洪家兄弟扶圣君。燕盤廣積仙人板,白石香爐有緣因。溪汰洪花,白云連天。賜少林寺。又有萬云龍。七星八卦不非輕,四九三臺五本同。披發當頭座,頭戴方巾一點紅。身披袈裟鐵羅漢,雙龍寶劍在其身。始祖本是洪殷盛,祖母金丹有名聲。高溪廟內觀音佛,外有關公顯威靈?;ㄍぶ蟹晔侄?,五祖命命座當中。復轉仁義禮智信,重新月日乾坤。號江洪內,附塔印信?!n龍韓虎李昌國,頭門披守萬云龍。七盞明燈分左右,五陰六陽定分明。江花綿棍量天尺,戥稱算盤立青天。梅花鏡子金交椅,太平毯子一色新。銅鐵橋上兄弟過,抬頭一望木陽城。松柏堂前分大小,桃李樹下共一宗。千年仇恨雖要報,扭轉乾坤歸一統。福德寺內把愿許,公義堂上起英雄。兵餉根原真悟事,原來一百另八層。若問木陽城內根原事,四十八句逢對清,可算一位好英雄。
請問那里去?
回條:木陽城內去。
可有公文牌票?
回條:有。
有在那里?
回條:左手為票,右手為牌,合掌為印,心為憑,口為號令。
有何為證?
回條:有詩為證。
何詩?答對!
回條:五祖賜我天下同,文憑藏在我心中。位臺若問根原事,三八甘一共一宗。
顯然,上述“四十八句詩交接”這段“口白”的前半部分韻語及所謂“有詩為證”之“詩”,都是行中謠訣式秘密語,其余對話則屬語句式秘密語。
謠訣式秘密語多整齊押韻,便于記誦,雖是通俗平白語言,卻非內部人不能解其中隱含意義。又因略錯或遺漏字句,則往往敗露,故可保守秘密和識別身份。
同一般以語言為材料的言語形式相對應的又一大類隱語行話,是非言語方式的民間秘密語。這種隱語行話一般有三種類型,一是身勢情態的,二是特殊標志的,三是特殊音響的。非言語的民間秘密語是建立在言語交際基礎之上,運用特定的非言語手段隱含、傳達特定語義信息的一種特殊類型。在民間秘密社會中,一舉一動往往都與一言一語一樣,極為敏感,因為其非言語的隱語行話頗為流行,又往往伴隨相關言語的隱語行話一同傳達、交流各種內部信息。
下面,即摘要論列部分非言語方式的民間秘密語類型。
(一)符徵。清季民間反清秘密組織三合會、哥老會、天帝會多有“符徵”,作為識別標志或傳達簡要的內部特定語義。如三合會“符徵”
遇有緊要事件,以白扇徐搖三四次,即為招其傍近會員之證。其逾越頭上,輕搖其扇三次者,即為招其會員與于戰爭之證。
會員與外人爭斗時,在場之他會員以手掌向外人,以又一手之指甲向會員,即為止其勿再爭斗之意。
兩人毆打時,會員以手之兩掌向外,連呼勿爭斗者,即示以毆彼,彼乃會外人之意。如曲右手拇指,將兩掌向內,連呼勿爭斗者,即示以勿爭,彼乃會內人之意,謂之陰陽法。
爭斗時,以右手之拇指及第一第二指伸出,余二指曲握于掌伸臂向前,復以左手照式作勢,置于右手之肘,即為求救之意,謂之三角法。
將右手之拇指握于余四指之外,以置頭上,為求助之又一法。以右手掌向外伸出,以左手之拇指與前指屈曲之,余指貼掌,置于胸前,為求助之又一法。如左右手作同勢,易其位置,即為止爭斗之符徵。
……
若欲于飲茶時試之,則以右手之拇指置茶碗緣,第二指置茶碗底,執茶碗以獻;左手之拇指與第二指屈曲,余三指伸出,置于右手之肘,若其人為會員者,必以同法受之。
凡供獻飲食物三種時,必取其居中之一物,謂之忠臣。
伸右手,令拇指與第一第二指伸直,左手亦然,惟以伸直之三指按胸前,此即所以表天。如伸右手,令拇指與第一第二指伸直,按胸上,即所以表地。若伸右手,令拇指與小指伸直,余三指屈曲,左手亦然,以置胸上,即所以表人。此表人者,謂之龍頭鳳尾。三法連演,即所以表明為三合會員。
葡國人及馬來人之為會員者,別設便利之法,以絹制手帕卷于頸,于胸前作結下垂,此即表明為福建義興公所之會員。
三合會起事以后,有保護家庭之法。凡會員之家,門上必貼方形之紅巾,外面作洪字,里面書英字。室內四隅,必豎立三尺六寸長之綠竹。若是者,即為會員家之符徵。(據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
凡此可知,“符徵”主要由標志物和手勢語構成。
(二)茶陣。茶陣,亦名“茶碗陣”,是清季“天帝會”以及后來的“青幫”、“紅幫”等民間秘密組織內部用以表達心跡,同時又輔以相應的謠訣或秘密語。
所謂“茶陣”,就是關于飲茶時壺、碗以及一些輔助物的各種擺置圖式,和取用順序、飲法的若干規矩,適時念誦相應謠訣,也是其規矩的一種。僅據有關史料所載民間流傳多年的三合會、哥老會、天帝會行中“茶陣”名目,即有數十種,估計可達百多種。其名目繁多,擺法、破法各異,如:單鞭陣,順逆陣,雙龍爭玉陣,忠義黨陣,爭斗陣,四隅陣,四忠臣陣,趙云加盟陣,英雄八柵陣,關公護送二嫂陣,貧困簋陣,復明陣,孔明上臺令諸將陣,反清陣,趙云救阿斗陣,患難相扶陣,五虎將軍陣,六子守三關陣,古人陣,七神女降下陣,蘇秦相六國陣,下字陣,七星劍陣,太陰陣,四平八穩陣,仁義陣,五梅花陣,七星陣,桃園陣,六順陣,一龍陣,雙龍陣,龍宮陣,生克陣,梅花陣,寶劍陣,梁山陣,絕清茶,深州失散茶,桃園結義,日月相掩,四大忠賢茶,梅花郎,五祖茶,天日茶,五虎下西村,陸郎鎮守三關,會仙姬,帶嫂入城,七星會旗,七例分散壺,夜觀星象,清轉明,八仙回山,龍泉寶劍,合兵滅清,絕清劍,五將會四賢,插草結義,忠義團員,欺貧重富茶,明主出身,等等。“破陣”之法悉因“茶陣”名目而異,如“天日茶”陣,右茶壺一只,壺左茶六杯,分兩行擺齊。若要飲時,先將下面兩杯移作“天”字形,再以“地本”拈來飲之,并誦謠訣云: “一天生水水朝東,地二生火燒青龍。清池無水清龍絕,洪家兄弟保明龍。”
據吳公雄著《繪圖青紅幫演義》(民初出版)一書敘述, “青紅幫”中亦有“茶碗陣”,如第二十九回“蔡標制定子招牌,孫琪排演茶碗陣勢”: “孫琪見蔡標編定帶子掛牌法,他也擬排茶碗的式樣就可知道意思。”又附圖近五十幅,所見陣式,名目乃至謠訣(僅部分有謠訣),基本與三合會、哥老會、天帝會“茶陣”形制、定則一致。孰先孰后,有待考證,由此亦可窺知“青紅幫”與“天帝會”于清季時相互關系。
(三)路陣。路陣,亦可謂“路符”,是清季天帝會的一種以圖畫符號并輔以謠訣構成的非言語形式的秘密語。例如:出門行路,若見路上畫有一圖,則需進入三步,并念誦謠訣:“姑嫂相逢在路中,乃是玉蓮郭秀英。”若見路上畫有一條蛇,即可以腳撻去蛇頭,并念誦謠訣:“天高地厚防相訪,太子皆因未出頭。今日義兄業劫駕,恃強欺弱有天收。”若出門遇見路中有人排列五塊石頭,即需以腳撻開,并念誦謠訣:“打開清朝兵將絕,為因奸臣所害民。洪英來報冤仇日,誅清滅滿復大明。”一般文獻稀見關于“路陣”用法的更詳細記載。顯然,這是該團體中的一種路防,附近又可能設有埋伏,而以此來識別過路人身份。
除上述之外,非言語形式的隱語行話還有一些,多因時代、具體社團而有區別,形式各異。同時,非言語形式的隱語行話亦不限于民間秘密社會組織之中,三教九流之中,如某些商業集團或群體亦有流行,其中比較常見的,即以“指語”(屬手勢語的一種)來表示數目隱碼,如“捏七”,即以食、拇、中三指指尖捏攏表示“七”;“叉八”,即以叉開食、拇二指、余三指向掌心合攏來表示“八”;“勾九”,即為用食指向內彎若勾狀而余指向掌心合攏來表示“九”。
非言語形式的隱語行話以適應視覺或聽覺習慣及相應接收條件為前提,具有不易被外人察知、破譯的優點,同言語形式的相比,各有短長,相得益彰,往往被有機地協調、組合為一體綜合運用。

泥模藝術——何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