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軍
1964年中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并指導實施了以戰備為目的、以國防經濟建設為中心,在我國中西部地區,進行大規模工業、交通等基本建設戰備決策,簡稱三線建設(西南川、貴和西北陜、甘稱為大三線,中部和各省腹地稱為小三線)。毛澤東是三線建設的最高決策人和組織實施的最高領導者。
在三線建設初始階段(1964至1965年的第一次建設高潮),“文革”醞釀,但還沒有開始。所以決策是在10年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中,基于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而作出來的,從奠定經濟基礎、發展國民經濟的意義上說,也可以稱為首次“西部大開發”。
緣于討論“三五”規劃的中央工作會議
1964年5月,國家計委提出制定《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的初步設想》。此前,朱德、鄧小平還到西北、西南進行專門調研。主要思路是由陳云最先提出來并得到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贊同,被通俗形象地概括為“吃穿用”。5月15日至6月17日的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毛澤東根據當時緊張的國際形勢,反復強調要充分認識三線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并為加強三線建設問題多次講話。他指出:要從困難著想,不管什么問題只要從困難著想就不怕,所以不妨把困難想多一點,想盡。不要只看到好的方面,要兩分法。所以,要下定決心進行后方建設,一定要進行縱深地區的建設,要爭取快一點把后方建設起來,三五年內要把這件事情搞好。現在再不建設第三線,就如同大革命時期下不下鄉一樣,是革命不革命的問題。打起仗來,不能等二、三線給你送去。每個省都有一、二、三線嘛!軍工部署也要考慮一下,只搞大的不行。敵人可以空降,但總是孤立的,到二、三線總是困難的。一打起仗來,準備打爛,準備丟掉城市,各省都要有辦法。要搞第三線基地。攀枝花鐵路最好兩頭修。還有以大區或省為單位搞一些軍事工業,準備游擊戰爭的根據地。有了這些東西,我就放心了。隨后就提出了“誘敵深入,積極防御”的國防軍事戰略方針。
對此,周恩來積極響應:現在我們要建立三線觀點,同時又必須懂得一、二線怎么布局,一、二線這樣集中,特別是一線這樣集中很不利。劉少奇認為:要把西南這個戰略方面打通。要搞成昆鐵路,搞貴州的煤,搞西昌的鐵礦和鋼鐵廠,以這個為重點,其他的都可以慢搞。鄧小平則重申:搞攀枝花鋼鐵基地第三個五年打個基礎。正是由于毛澤東高度重視和反復強調、急切提議,其他領導人積極響應并很快達成共識,從而斷然改變中央工作會議討論“三五”規劃的既定走向,轉向明確作出了三線建設的重大決策。
毛澤東一生中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鮮見他配槍、挎槍、持槍。中央工作會議即將結束,毛澤東等來到靶場。這一次他不僅持槍瞄準目標,而且還非同尋常、饒有興致地連續兩天觀看了解放軍北京、濟南部隊軍事匯報表演。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史無前例,成為三線建設決策開始的明顯標志。
會后政治局常委奔赴各地調查研究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劉少奇,根據毛澤東意見提出:現在戰爭打不起來,但是軍隊要做好打仗準備。這是他南下傳達中央工作會議精神,強調要加強備戰,搞好軍隊政治工作、戰備訓練等問題時重申的基本觀點。6月28日,劉離開北京,開始了他第一次關于三線建設情況實地調研之行。時隔一年,1965年8月20日,他又南下到廣西南寧、云南昆明,繼續就三線建設情況進行調研,指導籌備工作,這是他第二次關于三線建設情況實地調研之行。曾任國務院第六辦公室副主任的郭洪濤回憶:劉少奇對三線建設方面工作十分細心,當他看到搬遷工廠方案中有個工廠生產軍用橡皮船由于疏忽寫成了生產軍用船時,“劉少奇同志的秘書給我打來電話說,少奇同志查問這個工廠生產的軍用船怎么外運?我答復是橡皮船,可以運出來,才獲得批準。”兩年中,討論有關三線建設重大問題的中央政治局、各大區中央局書記以及中央工作等會議,都是由劉少奇多次主持召開的,直至他被錯誤地打倒。
朱德是于1964年6月至8月前往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視察,并在此后以比較多的精力參與三線建設的領導工作。從1964年6月至1966年4月“文革”前,鄧小平曾經3次先后深入東北、西南、西北三線建設現場了解實情,以便正確制定規劃,并實地指導實施。鄧提出:一是三線地區新廠布局不能太集中;二是凡放到西北的中央企業,西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在工廠布局、廠址選擇上,不僅有發言權,而且還有很大的決定權。中央部門只是從條條考慮問題,西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可以從國防角度、地區角度、廠社結合等等方面,統一加以考慮。1966年4月12日,鄧小平起草和周恩來、彭真聯名給當時正在杭州的毛澤東報告,準備匯報此次西北三線建設調研之行,但是,此時毛澤東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對“文革”的思考了。
通過毛澤東反復強調,劉少奇等積極響應,迅速實施三線建設戰略決策進一步成為共識。1965年9月5日,鄧小平主持的中央書記處發出《關于計劃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三線建設要落實;一線調整要立即行動;基本建設投資首先要保證三線建設需要,其他方面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工業生產不論三線還是一線都要發展。據此,國家計委修改后的《關于第三個五年計劃安排情況的匯報提綱(草案)》明確提出:“第三個五年計劃必須立足于戰爭,從準備大打、早打出發,積極備戰,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線建設。”三線建設直接目的是備戰,但實施重點卻并不是國防工業,而是經濟建設基礎工業。11月,毛澤東南下山東、安徽、江蘇等省視察,這也是他關于三線建設親自做的唯一的實地調研。他在同當地負責人談話中,很重要的內容之一還提出了如何建立小三線的問題。
(摘自《三線風云·六盤水專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