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龍,陳躍東,潘 帥
(安徽工程大學安徽省電氣傳動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安徽蕪湖 241000)
永磁同步電機(簡稱PMSM)直接轉矩控制(簡稱DTC)是根據當前磁鏈所在扇區,直接選取合適的電壓矢量進行控制,該方法避免了旋轉坐標變換,簡化了控制結構,且轉矩響應快,在高性能的交流伺服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傳統的DTC采用6扇區圓形磁鏈控制,系統的控制性能取決于對磁鏈位置的準確判斷.但是當考慮定子電阻的影響時,傳統DTC的電壓矢量選擇在扇區分界線附近時會出現錯誤,導致磁鏈在扇區分界線處的畸變,同時會引起電流的波動,帶來一定的轉矩脈動.針對以上問題,采取扇區細分的方法,將傳統6扇區劃分成12扇區,在MATLAB中對該控制方法進行建模并仿真.結果表明,采用扇區細分的控制方法能夠獲得更好的控制性能.
面裝式PMSM的電磁轉矩方程為:

定子電壓矢量方程為:

式中:ψs和ψr分別為定子、轉子磁鏈矢量;Ls為定子電感;np為極對數,Rs為定子電阻;is為定子電流矢量;δsr為負載角[2].
定子電壓矢量對定子磁鏈的作用如圖1所示.每個基本電壓矢量us都可分解為徑向分量usr和切向分量usn.在us作用的時間內,依靠切向分量usn可以使ψs加速旋轉,由于這段時間很短,加之電機的機械時間常數遠大于其電氣時間常數,所以轉子的速度幾乎來不及增加,因此負載角δsr就會增大,電磁轉矩也就隨之增大.反之,若在這段時間內使ψs反向旋轉,則可減小負載角δsr,電磁轉矩隨之減小[2].負載角δsr可表示為:

圖1 定子電壓矢量對定子磁鏈矢量的作用圖

切向分量usn與定子磁鏈ψs及其旋轉速度ws的關系可表示為:

傳統PMSM DTC將整個平面分為6個扇區S1~S6,如圖2所示.先判斷當前定子磁鏈所處扇區,再根據滯環比較器輸出的磁鏈和轉矩的控制信號Δψ、ΔT來選取合適的電壓矢量進行控制.傳統DTC的電壓矢量選擇表如表1所示.控制信號為1時,表示需要增加被控量;為0時,表示需要減小被控量;u1~u5為可供選擇的6個基本電壓矢量.

表1 傳統DTC電壓矢量選擇表
在不考慮定子電阻壓降的情況下,當定子磁鏈矢量ψs位于S1扇區時,電壓矢量u2的作用是增加磁鏈和增加轉矩,當定子磁鏈矢量ψs與S1扇區的下分界線重合時,u2和ψs剛好垂直,此時電壓矢量u2對磁鏈幅值的增量為0.若考慮定子電阻時,式(2)改寫為:

此時us作用Δt時間后,使定子磁鏈產生的增量為:

而us和的夾角為:

由圖2可知,當考慮定子電阻的影響時,若選取電壓矢量u2,其實際作用于定子磁鏈上的電壓矢量相當于是u′2,與u2夾角為θ.假定當前定子磁鏈處于S1扇區的ψs2位置,若想要增加磁鏈并增加轉矩,由表1可知,應選取電壓矢量u2.如果ψs2與S1扇區下分界線的夾角θ1=θ時,u′2和ψs2剛好垂直;而如果θ1<θ,則此時u′2所起的作用是減小磁鏈、增加轉矩,即u2所起的作用是減小磁鏈、增加轉矩,這就導致了電壓矢量選擇的錯誤.同理,假定當前定子磁鏈位于S2扇區的ψs1位置,若想要減小磁鏈、減小轉矩,由表1可知,應選取電壓矢量u6.而當ψs1與S2扇區下分界線的夾角θ小于u′6和u6間的夾角θ時,u6所起的作用是增加磁鏈、減小轉矩,此時的電壓矢量選擇也是錯誤的.在其他扇區對磁鏈分析得到的結論也相同.
在考慮定子電阻的影響時,傳統的DTC在扇區分界線附近電壓矢量的選擇會出現錯誤,期望增加磁鏈幅值,但選擇的電壓矢量卻會減小磁鏈幅值,這將導致定子磁鏈的非均勻變化,磁鏈軌跡不再是一個圓形,并會引起電流畸變,帶來轉矩脈動.

圖2 6扇區劃分圖
針對以上分析,傳統的DTC在扇區分界線附近,其電壓矢量選擇會出現錯誤.一種改進的方法是以傳統6扇區分界線為中心再開辟6個扇區,將空間平面劃分成12扇區[3],如圖3所示.分析可得出12扇區的電壓矢量選擇表,如表2所示.

表2 12扇區電壓矢量選擇表
同樣假定當前定子磁鏈處于ψs2位置,此時是位于S12扇區中,若想要增加磁鏈并增加轉矩,由表2可知,應選取電壓矢量u1.由圖3可知,即使考慮定子電阻的影響,u1在整個S12扇區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增加磁鏈、增加轉矩.再假定當前定子磁鏈處于ψs1位置,此時是位于S2扇區中,若想要減小磁鏈、減小轉矩,由表2可知,應選取電壓矢量u5,而u5在整個S2扇區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減小磁鏈、減小轉矩,即使考慮定子電阻的影響,也不會出現電壓矢量選擇錯誤.
6扇區的電壓矢量選擇受定子電阻的影響,在扇區分界線附近會出現錯誤,而12扇區中選擇的每個電壓矢量在每個扇區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唯一的,這就保證了磁鏈的均勻變化,使磁鏈盡可能的逼近圓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轉矩的脈動.

圖3 12扇區劃分圖
DTC的電磁轉矩方程如(1)式所示,對(1)式求導:

得到轉矩Te隨負載角δsr的變化關系:

由式(4)變換得:

式中θuψ為電壓矢量us和磁鏈矢量ψs的夾角.因為電機的機械時間常數遠大于其電氣時間常數,所以在us作用的這段時間內,假定轉子的速度來不及變化,即負載角的完全由定子磁鏈轉動的角度來決定[4].則結合式(3)得:

將式(11)帶入式(9)中得:

假定6扇區和12扇區起始負載角相同,則轉矩的變化只與θuψ這一個變量有關.不同電壓矢量作用引起轉矩的變化可用對的相對值來表示[5].令K=1,則不同的電壓矢量作用所引起的轉矩變化范圍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同樣在S1扇區內,與傳統6扇區相比,12扇區細分之后無論選擇什么電壓矢量作用,所引起的轉矩變化范圍都會相應減小,因此對轉矩脈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在MATLAB中建立扇區細分的PMSM DTC系統仿真模型,如圖4所示.仿真所選用的電機參數如表4所示.設定仿真時間為0.5 s,在0.25 s時,突加10 N·m負載.

表3 不同電壓矢量作用引起的轉矩變化

圖4 扇區細分的PMSM DTC系統仿真模型

表4 仿真參數
相同條件下,傳統DTC和扇區細分DTC仿真所得到的定子磁鏈軌跡、定子電流波形、轉速響應波形和電磁轉矩波形分別如圖5、圖6、圖7、圖8所示.由圖5可知,傳統DTC的定子磁鏈軌跡在每個扇區分界處的波動比較明顯,而采用扇區細分之后的定子磁鏈已接近正圓形,改善了定子磁鏈的軌跡.為便于觀察,定子電流僅截取0.14~0.2s的波形(見圖6),傳統DTC的電流波形有較大的脈動,采用扇區細分控制后,較好地抑制了這些脈動.由圖7可知,在仿真開始后轉速迅速上升至給定處達到平衡,0.25 s時突加負載,轉速略微抖動后很快回到給定并繼續保持穩定,且傳統的DTC轉速響應波形有略微的抖動,扇區細分之后抖動大部分已經消除.由圖8對比可知,傳統DTC系統的電磁轉矩有很明顯的脈動,而這些脈動在扇區細分的DTC系統中得到了抑制,說明扇區細分的DTC系統不僅保持了傳統DTC系統的快速響應性和良好的魯棒性,而且較好地抑制了轉矩的脈動,控制性能更優.

圖5 定子磁鏈軌跡

圖6 定子電流波形


圖8 電磁轉矩波形
分析了傳統6扇區PMSM DTC系統的缺陷.當考慮定子電阻影響時,其電壓矢量選擇在扇區分界線附近會出現錯誤.研究了12扇區細分DTC系統的控制性能,改進了電壓矢量選擇表.在MATLAB中對兩種控制方法進行建模并仿真.結果表明,采用扇區細分的控制方法能夠較好地抑制轉矩脈動,改善磁鏈軌跡,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1] 阮毅,陳伯時.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 王成元,夏加寬,孫宜標.現代電機控制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 孫駟洲.基于矢量細分的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研究[J].電氣傳動,2010,40(6):16-19.
[4] 張崇巍,苑春明,張興.中點電位平衡的三電平逆變器SVPWM簡化算法及實現[J].電氣傳動,2008,38(11):37-41.
[5] 王建平.具有智能觀測器的交流矢量控制系統[J].電氣傳動,1998(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