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奇
米蘭設計周的環保設計
——老物件升級重拾愛意
◎依奇
從廢物被打碎“循環利用”,到盡量保留原樣的“升級利用”,是近年來設計界的一個潮流。在今年的米蘭設計周上,年輕的意大利女設計師愛麗莎·卡瓦妮用老物件拼湊組合的家具,贏得一片贊賞。設計周上一些最有創意的環保主題展,就在老屋子里舉行。
4月的第二周是“2014米蘭設計周”,全世界的家具、家居、建筑、服裝、配飾、燈具、設計專業人士來到意大利城市米蘭,進行年度“朝圣”。當然,還有許多“打醬油”的純業余人士來此閑逛,補充一下全球頂級設計藝術的給養。
當不少參觀者漫步在米蘭布雷拉區(The Brera),目光落在那張桌子上時,都會禁不住停下腳步——它其貌不揚,不過是在簡單的金屬框架上安裝著一張老舊的木質桌面,桌面可以從中一分為二,其中一半像門扇,掀開支起后便露出背面安裝的口袋和架子,恰好裝些書本文具,如若合上則又變回一張長桌,一盞茶或幾杯咖啡,甚至幾盤菜肴放在桌上也絲毫沒有違和感——然而,打動人的絕不是這張桌子的簡約或實用,因為簡約兼具功用的美好設計在此刻的米蘭隨處可見。將手放在這桌上,用手指感受那桌面——雖然不及機械打磨或高檔手工般均勻光滑,卻是數十年歲月磨礪的痕跡,僅僅觸碰那厚實的包漿,便讓人感到一股踏實的暖意。
這扇舊門,準確地說,這塊被丟棄的門板,連同其他許多設計作品所用的原料,都是意大利女設計師愛麗莎·卡瓦妮(Elisa Cavani)從意大利博洛尼亞四處搜集來的老物件。2010年,卡瓦妮在為大型時尚公司效力10年后,開創了自己的家居品牌Manoteca。這個品牌本來只是在博客上發表,卻忽然轟動了起來,許多人愛上這種有時間韻味同時具有現代實用功能的家具。就像清純少女帶著復雜風韻以及老年智慧,煞是迷人。
自此,卡瓦妮開始流連于老屋閣樓、建筑工地、跳蚤市場……她在這里尋找被人們遺棄的老物件,把它們帶回家,“認真傾聽它們的聲音,了解它們希望自己變成什么”。除了門板桌子系列,卡瓦妮還曾幫助幼童三輪變身帶燈的活動小書架,令一張木匠桌變身廚房水盆臺架,將一個五斗櫥變成梳妝臺……正如在米蘭設計周展出的門板桌,這些老物件都維持了原有的樣貌和尊嚴,并因為被融入新的元素和功用而獲得新生,不僅找到了愿意傾聽自己故事的新主人,更得到了一個重新被愛被需要的機會。
雖然卡瓦妮在舊物升級利用的設計領域頗有些名氣,但如果只介紹她和她的作品,未免有些太不尊重米蘭設計周對綠色設計的重視。要知道,布雷拉區是設計之都米蘭最令人著迷的地區,它是近2000年來歐洲藝術和文化的中心,2014年,米蘭設計周為了向該區悠久的文化歷史致敬,特意將本年度最有創意的展覽安排在該區域的老建筑中——他們當中有許多已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風霜,而這些展覽的主題就是可持續和環保。選擇棉布、麻繩等自然原料,降低能耗或利用太陽能等綠色能源……這些作品當然都很出色,但最令我鐘情的,莫過于類似卡瓦妮這樣的廢物升級利用。
比如,克拉拉·利格蒙蒂的“復活”系列:機器部件套上玻璃環成了茶幾、大鐵桶縱向一分為二成了酒柜、舊式行李箱成了座椅、自行車鏈條成了吊燈——盡管在材質、色調的選擇乃至審美標準上打滿了工業文明的烙印,與卡瓦妮的趣味有很大不同,但利格蒙蒂的設計的確為工業文明中金屬廢棄物的利用,進行了除“熔煉”以外的有益探索。

卡瓦妮用老舊門板改造的桌子,配上臺燈可當閱讀桌;放下鋪平可喝茶、品咖啡。

年輕的設計師愛麗莎·卡瓦妮

三輪童車變身帶燈、可放書的活動閱讀區

卡拉·賈德用廢棄高爾夫球桿制成的掛衣鉤

高爾夫衣架
卡瓦妮和利格蒙蒂的作品別出心裁,但在實現量產方面趕不上卡拉·賈德(Cara Judd)的設計。賈德住在南非開普敦,創作的原料就來自那里——廢舊木材拼成的復古相框美則美矣,但與另一個創意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用“南非”和“高爾夫”兩個關鍵詞在任意支持中文的搜索引擎中搜索,都大體會得到如下論述:南非擁有數百個世界級高爾夫球場,常年吸引著全球各地的高爾夫球手來一試身手;不僅如此,在南非,高爾夫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窮人富人都很鐘愛這項運動。有球場、球手,就有球桿,有球桿就有廢球桿,量還不少——賈德用這些廢球桿制成了各式各樣的掛衣鉤,釘墻面的,立式的,各種規格各種顏色組合。曾風光一時的球桿找到了新的使命繼續風光著。
以上所說的廢物升級利用,是近年來設計的一個潮流。“升級利用”(upcycling)是在“循環利用”(Recycling)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不同于“循環利用”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加工使之變回原材料,“升級利用”并不改變廢棄物的性質,而是根據其材料特性、結構、顏色等特征進行再設計,形成新的產品并賦予新的功能,在理論上能夠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節省物料加工過程,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的,對環境更有價值。其實其中的“up”已說明了是以“升級”為內涵。這個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一本書中,隨后這一概念在2002年出版的《從搖籃到搖籃:重塑我們制造物品的方式(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一書中吸收應用。盡管該書在敘事、例證等各方面也遭到不少非議,但升級利用這個概念得以借此廣泛傳播,并逐步影響了越來越多的個人和產業。
盡管受原料及客戶個性化需求所限,家居領域升級利用的產業化較難實現,且此種設計多為新晉設計師所為,但家居設計領域在升級利用之路上還是發展不俗,不僅涌現出一批出色的設計師,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動手DIY升級利用。英國設計師夫婦漢娜·普拉姆和詹姆斯·拉薩爾用舊皮箱制成的五斗柜;荷蘭設計師安妮卡·雅各布用金吉達香蕉包裝盒制成吊燈;法國設計師薩繆爾·伯尼埃在網上貼出教程,教大家如何用廢棄的滅火器做成落地臺燈;美籍韓裔環保生活專家徐丹尼出版了多本關于“綠色生活”的暢銷書……
如果,你想給身邊老物件一個重新被愛的機會,不妨也嘗試一下升級利用。

英國設計師夫婦漢娜·普拉姆和詹姆斯·拉薩爾用舊皮箱制成五斗柜

1-2/法國設計師薩繆爾·伯尼埃在網上貼文,教大家如何用廢棄滅火器做成落地燈。

3/愛麗莎·卡瓦妮用類似中醫藥房用的藥材柜制成梳妝臺

4/愛麗莎·卡瓦妮的桌子

5-6/拉拉·利格蒙蒂的“復活”系列:機器部件裝上玻璃成了茶幾、大鐵桶縱向一分為二成了酒柜,為金屬廢棄物升級利用做了有益嘗試。
本欄目責編/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