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偉等
【摘要】 目的:了解某部隊駐地環境對戰士靜脈血細胞各種參數的影響。方法:對該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688名戰士(男641名,女47名)在入伍體格復檢時空腹抽取靜脈血用KX21N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測定;1年后追蹤到其中527名戰士(男486名,女41名)采用相同方法測定血常規,觀察比較血細胞各參數的變化。結果:在駐地服役1年后戰士靜脈血中血細胞各種主要指標均發生顯著改變,其中RBC、HGB、HCT和RDW較剛入伍時顯著升高,而WBC、PLT、MCV、MCH、MCHC、MPV和PDW較入伍時明顯降低,且這些變化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正常人靜脈血中血細胞各種參數除了由人種、性別、年齡等因素決定外,還受到機體所處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從平原低海拔地區的戰士來到駐地生活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會因機體代償性反應而發生改變。
【關鍵詞】 戰士; 駐地環境; 靜脈血細胞參數
為了解某部隊駐地環境對戰士靜脈血細胞各種參數的影響,筆者對該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戰士入伍體格復檢時的血常規結果與1年后檢查的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某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戰士688名,分別來自山東、山西、河南和湖北四省,其中男641名,女47名,入伍時年齡16~24歲,平均18.8歲。
1.2 方法 戰士在入伍體格復檢時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于含有K2-EDTA的真空抗凝管中,混勻后進行血常規測定;一年后追蹤到其中527名戰士(男486名,女41名)采用相同方法測定血常規。
1.3 檢測指標 靜脈血中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濃度(HGB)、血小板計數(PLT)、紅細胞比容(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CV)、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平均體積(MPV)共11項參數。
1.4 儀器與試劑 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KX21N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溶血劑、稀釋液、清洗劑均為Sysmex公司原裝配套試劑;血液學質控物為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5 質量控制 所有實驗操作人員均為專業人員,經過培訓后能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血細胞分析儀在每天開機后按照要求做一次質控,保證儀器處于良好工作狀態。
1.6 統計學處理 全部數據均采用Microsoft Excel程序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數據先檢查方差齊性,然后再采用t檢驗或t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比發現在駐地服役1年后戰士靜脈血細胞各參數均發生顯著改變,其中RBC、HGB、HCT、RDW-CV等指標較入伍時升高,而WBC、PLT、MCV、MCH、MCHC、MPV和PDW均發生下調,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按性別分組,男女組各參數的變化趨勢相同,但女性除RBC、HGB、HCT、WBC外,其他參數的變化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正常人體靜脈血中血細胞各種參數除了由人種、性別、年齡等因素決定外[1],還受到機體所處環境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2]。某部隊駐地位于晉西北高原,平均海拔在1600米以上,氣候干燥寒冷,年平均氣溫僅為4.7 ℃[3],室外紫外線強,氣壓及氧氣含量都較低海拔地區偏低(較海平面地區下降約13%),而且部隊的日常生活習慣也與地方不同,因此從低海拔地區的戰士來到駐地生活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可能會因機體代償性反應而發生改變。本項目旨在通過對戰士在駐地服役期間血液中血細胞的各項參數進行定期的檢測分析,以期得出駐地環境對戰士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的影響。
某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戰士來自湖北、河南、山東以及山西中部的低海拔地區(均低于800米),通過對這些戰士在入伍后不同時間測得的兩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靜脈血細胞各參數在1年后均發生顯著改變。其中紅細胞系統的RBC、HGB、HCT、RDW-CV等指標較剛入伍時升高,這可能與海拔升高后,氧分壓降低,人體缺氧,刺激機體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加,促使骨髓產生更多紅細胞釋放入血,以增加攜氧量,滿足機體氧耗需求[4];此外部隊日常高強度軍事訓練導致的有氧運動量加大也會有一定影響[5-7]。而MCV、MCH和MCHC下降說明RBC與HGB升高的程度不一致,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待于進一步探究。此外,短期內數量容易波動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系統中的WBC、PLT、MPV和PDW均發生下調,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戰士剛來到駐地時不適應駐地干燥嚴寒的環境,WBC應激性增高[8],而經過1年多的適應后,WBC逐漸恢復到基礎水平;在血小板系統中PLT是反映血小板生成與衰亡的指標,MPV可以反映巨核細胞增生代謝和血小板的生成情況,PDW則反映血小板體積差異的程度[9]。戰士來到駐地后,嚴寒和氧分壓降低引起血小板激活,骨髓中巨核細胞釋放血小板增加,使血液中PLT,MPV和PDW相應升高,但隨著在駐地生活時間延長,大量的血小板膜蛋白被消耗等因素,血小板活化狀態減退,血小板聚集減弱,PLT、MPV和PDW也隨之下降[10];此外,隨著RBC、HGB的增高導致血液黏滯性增大,血流緩慢,也會使PLT易于黏附和聚集,從而使靜脈血中PLT數量下降[11]。
研究同時發現,按性別分組,男女組各參數的變化趨勢與總的變化趨勢相同,但女性除RBC、HGB、HCT、WBC外,其他參數的變化沒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女性戰士樣本量較小有關,但也不能除外女性性別生理因素產生的影響,需以后積累更多資料作進一步觀察研究。
通過以上調查研究表明某部隊駐地環境確實對該駐地戰士的靜脈血細胞各參數產生影響,從平原低海拔地區的戰士來到部隊駐地生活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會因機體代償性反應而發生改變。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建立基于駐地人群的靜脈血細胞各參數的參考范圍,為臨床醫生在分析駐地官兵和當地居民的患者血細胞檢驗結果時提供更加合理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趙榮甫,劉瑜,范曉英.西安市健康成人靜脈血血細胞7項參數參考范圍調查[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22):2497-2499.
[2]吳佳學,季海生.沂蒙山區健康人群血細胞及其相關指標分析[J].檢驗醫學,2007,22(3):263-267.
[3]吳志剛,瞿幸華,馮志偉,等.高寒地區基礎軍事訓練對新兵肝腎功能及心肌酶檢測結果的影響[J].總裝備部醫學學報,2012,14(3):161-162.
[4]陳方平.臨床檢驗血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6.
[5]賈妙興,陳飛,王磊.水艇人員高血紅蛋白的紅細胞參數的變化[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0):71-72.
[6]敬曉紅,李軍,蔣芬,等.新兵耐力訓練十三項生化和血液指標的變化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2,19(3):187-188.
[7]李維希,薛武,方秀寵,等.有氧耐力訓練與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含量的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8):1044-1045.
[8]熊立凡,劉成玉.臨床檢驗基礎[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9-50.
[9]馬啟信,馬承福.海拔梯度對高原筑路工人血細胞和血小板參數影響的臨床研究[J].臨床薈萃,2009,24(14):1260-1261.
[10]張慶成,孟騰濤,司本輝,等.高原缺氧環境對青年戰士血小板活化的影響[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0,17(3):142-144.
[11]袁振才.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血液學變化觀察[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9,26(6):522-524.
(收稿日期:2013-10-31) (本文編輯:王宇)
【摘要】 目的:了解某部隊駐地環境對戰士靜脈血細胞各種參數的影響。方法:對該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688名戰士(男641名,女47名)在入伍體格復檢時空腹抽取靜脈血用KX21N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測定;1年后追蹤到其中527名戰士(男486名,女41名)采用相同方法測定血常規,觀察比較血細胞各參數的變化。結果:在駐地服役1年后戰士靜脈血中血細胞各種主要指標均發生顯著改變,其中RBC、HGB、HCT和RDW較剛入伍時顯著升高,而WBC、PLT、MCV、MCH、MCHC、MPV和PDW較入伍時明顯降低,且這些變化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正常人靜脈血中血細胞各種參數除了由人種、性別、年齡等因素決定外,還受到機體所處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從平原低海拔地區的戰士來到駐地生活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會因機體代償性反應而發生改變。
【關鍵詞】 戰士; 駐地環境; 靜脈血細胞參數
為了解某部隊駐地環境對戰士靜脈血細胞各種參數的影響,筆者對該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戰士入伍體格復檢時的血常規結果與1年后檢查的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某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戰士688名,分別來自山東、山西、河南和湖北四省,其中男641名,女47名,入伍時年齡16~24歲,平均18.8歲。
1.2 方法 戰士在入伍體格復檢時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于含有K2-EDTA的真空抗凝管中,混勻后進行血常規測定;一年后追蹤到其中527名戰士(男486名,女41名)采用相同方法測定血常規。
1.3 檢測指標 靜脈血中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濃度(HGB)、血小板計數(PLT)、紅細胞比容(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CV)、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平均體積(MPV)共11項參數。
1.4 儀器與試劑 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KX21N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溶血劑、稀釋液、清洗劑均為Sysmex公司原裝配套試劑;血液學質控物為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5 質量控制 所有實驗操作人員均為專業人員,經過培訓后能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血細胞分析儀在每天開機后按照要求做一次質控,保證儀器處于良好工作狀態。
1.6 統計學處理 全部數據均采用Microsoft Excel程序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數據先檢查方差齊性,然后再采用t檢驗或t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比發現在駐地服役1年后戰士靜脈血細胞各參數均發生顯著改變,其中RBC、HGB、HCT、RDW-CV等指標較入伍時升高,而WBC、PLT、MCV、MCH、MCHC、MPV和PDW均發生下調,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按性別分組,男女組各參數的變化趨勢相同,但女性除RBC、HGB、HCT、WBC外,其他參數的變化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正常人體靜脈血中血細胞各種參數除了由人種、性別、年齡等因素決定外[1],還受到機體所處環境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2]。某部隊駐地位于晉西北高原,平均海拔在1600米以上,氣候干燥寒冷,年平均氣溫僅為4.7 ℃[3],室外紫外線強,氣壓及氧氣含量都較低海拔地區偏低(較海平面地區下降約13%),而且部隊的日常生活習慣也與地方不同,因此從低海拔地區的戰士來到駐地生活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可能會因機體代償性反應而發生改變。本項目旨在通過對戰士在駐地服役期間血液中血細胞的各項參數進行定期的檢測分析,以期得出駐地環境對戰士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的影響。
某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戰士來自湖北、河南、山東以及山西中部的低海拔地區(均低于800米),通過對這些戰士在入伍后不同時間測得的兩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靜脈血細胞各參數在1年后均發生顯著改變。其中紅細胞系統的RBC、HGB、HCT、RDW-CV等指標較剛入伍時升高,這可能與海拔升高后,氧分壓降低,人體缺氧,刺激機體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加,促使骨髓產生更多紅細胞釋放入血,以增加攜氧量,滿足機體氧耗需求[4];此外部隊日常高強度軍事訓練導致的有氧運動量加大也會有一定影響[5-7]。而MCV、MCH和MCHC下降說明RBC與HGB升高的程度不一致,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待于進一步探究。此外,短期內數量容易波動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系統中的WBC、PLT、MPV和PDW均發生下調,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戰士剛來到駐地時不適應駐地干燥嚴寒的環境,WBC應激性增高[8],而經過1年多的適應后,WBC逐漸恢復到基礎水平;在血小板系統中PLT是反映血小板生成與衰亡的指標,MPV可以反映巨核細胞增生代謝和血小板的生成情況,PDW則反映血小板體積差異的程度[9]。戰士來到駐地后,嚴寒和氧分壓降低引起血小板激活,骨髓中巨核細胞釋放血小板增加,使血液中PLT,MPV和PDW相應升高,但隨著在駐地生活時間延長,大量的血小板膜蛋白被消耗等因素,血小板活化狀態減退,血小板聚集減弱,PLT、MPV和PDW也隨之下降[10];此外,隨著RBC、HGB的增高導致血液黏滯性增大,血流緩慢,也會使PLT易于黏附和聚集,從而使靜脈血中PLT數量下降[11]。
研究同時發現,按性別分組,男女組各參數的變化趨勢與總的變化趨勢相同,但女性除RBC、HGB、HCT、WBC外,其他參數的變化沒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女性戰士樣本量較小有關,但也不能除外女性性別生理因素產生的影響,需以后積累更多資料作進一步觀察研究。
通過以上調查研究表明某部隊駐地環境確實對該駐地戰士的靜脈血細胞各參數產生影響,從平原低海拔地區的戰士來到部隊駐地生活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會因機體代償性反應而發生改變。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建立基于駐地人群的靜脈血細胞各參數的參考范圍,為臨床醫生在分析駐地官兵和當地居民的患者血細胞檢驗結果時提供更加合理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趙榮甫,劉瑜,范曉英.西安市健康成人靜脈血血細胞7項參數參考范圍調查[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22):2497-2499.
[2]吳佳學,季海生.沂蒙山區健康人群血細胞及其相關指標分析[J].檢驗醫學,2007,22(3):263-267.
[3]吳志剛,瞿幸華,馮志偉,等.高寒地區基礎軍事訓練對新兵肝腎功能及心肌酶檢測結果的影響[J].總裝備部醫學學報,2012,14(3):161-162.
[4]陳方平.臨床檢驗血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6.
[5]賈妙興,陳飛,王磊.水艇人員高血紅蛋白的紅細胞參數的變化[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0):71-72.
[6]敬曉紅,李軍,蔣芬,等.新兵耐力訓練十三項生化和血液指標的變化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2,19(3):187-188.
[7]李維希,薛武,方秀寵,等.有氧耐力訓練與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含量的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8):1044-1045.
[8]熊立凡,劉成玉.臨床檢驗基礎[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9-50.
[9]馬啟信,馬承福.海拔梯度對高原筑路工人血細胞和血小板參數影響的臨床研究[J].臨床薈萃,2009,24(14):1260-1261.
[10]張慶成,孟騰濤,司本輝,等.高原缺氧環境對青年戰士血小板活化的影響[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0,17(3):142-144.
[11]袁振才.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血液學變化觀察[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9,26(6):522-524.
(收稿日期:2013-10-31) (本文編輯:王宇)
【摘要】 目的:了解某部隊駐地環境對戰士靜脈血細胞各種參數的影響。方法:對該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688名戰士(男641名,女47名)在入伍體格復檢時空腹抽取靜脈血用KX21N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測定;1年后追蹤到其中527名戰士(男486名,女41名)采用相同方法測定血常規,觀察比較血細胞各參數的變化。結果:在駐地服役1年后戰士靜脈血中血細胞各種主要指標均發生顯著改變,其中RBC、HGB、HCT和RDW較剛入伍時顯著升高,而WBC、PLT、MCV、MCH、MCHC、MPV和PDW較入伍時明顯降低,且這些變化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正常人靜脈血中血細胞各種參數除了由人種、性別、年齡等因素決定外,還受到機體所處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從平原低海拔地區的戰士來到駐地生活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會因機體代償性反應而發生改變。
【關鍵詞】 戰士; 駐地環境; 靜脈血細胞參數
為了解某部隊駐地環境對戰士靜脈血細胞各種參數的影響,筆者對該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戰士入伍體格復檢時的血常規結果與1年后檢查的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某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戰士688名,分別來自山東、山西、河南和湖北四省,其中男641名,女47名,入伍時年齡16~24歲,平均18.8歲。
1.2 方法 戰士在入伍體格復檢時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于含有K2-EDTA的真空抗凝管中,混勻后進行血常規測定;一年后追蹤到其中527名戰士(男486名,女41名)采用相同方法測定血常規。
1.3 檢測指標 靜脈血中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濃度(HGB)、血小板計數(PLT)、紅細胞比容(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CV)、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平均體積(MPV)共11項參數。
1.4 儀器與試劑 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KX21N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溶血劑、稀釋液、清洗劑均為Sysmex公司原裝配套試劑;血液學質控物為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5 質量控制 所有實驗操作人員均為專業人員,經過培訓后能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血細胞分析儀在每天開機后按照要求做一次質控,保證儀器處于良好工作狀態。
1.6 統計學處理 全部數據均采用Microsoft Excel程序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數據先檢查方差齊性,然后再采用t檢驗或t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比發現在駐地服役1年后戰士靜脈血細胞各參數均發生顯著改變,其中RBC、HGB、HCT、RDW-CV等指標較入伍時升高,而WBC、PLT、MCV、MCH、MCHC、MPV和PDW均發生下調,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按性別分組,男女組各參數的變化趨勢相同,但女性除RBC、HGB、HCT、WBC外,其他參數的變化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正常人體靜脈血中血細胞各種參數除了由人種、性別、年齡等因素決定外[1],還受到機體所處環境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2]。某部隊駐地位于晉西北高原,平均海拔在1600米以上,氣候干燥寒冷,年平均氣溫僅為4.7 ℃[3],室外紫外線強,氣壓及氧氣含量都較低海拔地區偏低(較海平面地區下降約13%),而且部隊的日常生活習慣也與地方不同,因此從低海拔地區的戰士來到駐地生活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可能會因機體代償性反應而發生改變。本項目旨在通過對戰士在駐地服役期間血液中血細胞的各項參數進行定期的檢測分析,以期得出駐地環境對戰士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的影響。
某部隊2011年底入伍的戰士來自湖北、河南、山東以及山西中部的低海拔地區(均低于800米),通過對這些戰士在入伍后不同時間測得的兩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靜脈血細胞各參數在1年后均發生顯著改變。其中紅細胞系統的RBC、HGB、HCT、RDW-CV等指標較剛入伍時升高,這可能與海拔升高后,氧分壓降低,人體缺氧,刺激機體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加,促使骨髓產生更多紅細胞釋放入血,以增加攜氧量,滿足機體氧耗需求[4];此外部隊日常高強度軍事訓練導致的有氧運動量加大也會有一定影響[5-7]。而MCV、MCH和MCHC下降說明RBC與HGB升高的程度不一致,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待于進一步探究。此外,短期內數量容易波動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系統中的WBC、PLT、MPV和PDW均發生下調,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戰士剛來到駐地時不適應駐地干燥嚴寒的環境,WBC應激性增高[8],而經過1年多的適應后,WBC逐漸恢復到基礎水平;在血小板系統中PLT是反映血小板生成與衰亡的指標,MPV可以反映巨核細胞增生代謝和血小板的生成情況,PDW則反映血小板體積差異的程度[9]。戰士來到駐地后,嚴寒和氧分壓降低引起血小板激活,骨髓中巨核細胞釋放血小板增加,使血液中PLT,MPV和PDW相應升高,但隨著在駐地生活時間延長,大量的血小板膜蛋白被消耗等因素,血小板活化狀態減退,血小板聚集減弱,PLT、MPV和PDW也隨之下降[10];此外,隨著RBC、HGB的增高導致血液黏滯性增大,血流緩慢,也會使PLT易于黏附和聚集,從而使靜脈血中PLT數量下降[11]。
研究同時發現,按性別分組,男女組各參數的變化趨勢與總的變化趨勢相同,但女性除RBC、HGB、HCT、WBC外,其他參數的變化沒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女性戰士樣本量較小有關,但也不能除外女性性別生理因素產生的影響,需以后積累更多資料作進一步觀察研究。
通過以上調查研究表明某部隊駐地環境確實對該駐地戰士的靜脈血細胞各參數產生影響,從平原低海拔地區的戰士來到部隊駐地生活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血細胞各參數會因機體代償性反應而發生改變。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建立基于駐地人群的靜脈血細胞各參數的參考范圍,為臨床醫生在分析駐地官兵和當地居民的患者血細胞檢驗結果時提供更加合理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趙榮甫,劉瑜,范曉英.西安市健康成人靜脈血血細胞7項參數參考范圍調查[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22):2497-2499.
[2]吳佳學,季海生.沂蒙山區健康人群血細胞及其相關指標分析[J].檢驗醫學,2007,22(3):263-267.
[3]吳志剛,瞿幸華,馮志偉,等.高寒地區基礎軍事訓練對新兵肝腎功能及心肌酶檢測結果的影響[J].總裝備部醫學學報,2012,14(3):161-162.
[4]陳方平.臨床檢驗血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6.
[5]賈妙興,陳飛,王磊.水艇人員高血紅蛋白的紅細胞參數的變化[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0):71-72.
[6]敬曉紅,李軍,蔣芬,等.新兵耐力訓練十三項生化和血液指標的變化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2,19(3):187-188.
[7]李維希,薛武,方秀寵,等.有氧耐力訓練與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含量的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8):1044-1045.
[8]熊立凡,劉成玉.臨床檢驗基礎[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9-50.
[9]馬啟信,馬承福.海拔梯度對高原筑路工人血細胞和血小板參數影響的臨床研究[J].臨床薈萃,2009,24(14):1260-1261.
[10]張慶成,孟騰濤,司本輝,等.高原缺氧環境對青年戰士血小板活化的影響[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0,17(3):142-144.
[11]袁振才.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血液學變化觀察[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9,26(6):522-524.
(收稿日期:2013-10-31) (本文編輯: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