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

在何洲的一段博客里,他這樣寫道:“13歲第一次玩進口本田125cc,飚到120km/h時嚇煞了叔叔;14歲第一次玩老式軍用“油老虎”jeep,對車萌生出強烈的駕馭感。這次玩車讓我記憶猶新,從那以后天天抱著《駕駛技術》與《汽車雜志》看。心想快點過18歲生日就好了,滿18歲就可以學車了,對車一天一點的愛戀,終于等到3月18日這天,19號就瞞著父母用壓歲錢學車。”
何洲的微信ID自稱“車迷洲”,但他名片上印著的頭銜“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注冊賽車手”表明他顯然不是一個普通的車迷。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何洲大學竟然讀的成都中醫藥大學。當醫生講究冷靜和理性,車手玩的是速度與激情,這兩種職業對性格要求可謂差異巨大,何洲的回答輕描淡寫,“其實沒什么,就是因為自己喜歡車,從小就喜歡車。”
一天一點“愛戀”
1981年出生的何洲,打小就不安分。2002年在何洲讀大二那年,上海大眾333車隊舉辦了中國汽車拉力新秀選拔賽,何洲有幸參加了這一次的選拔賽。
上海大眾333車隊培養了很多后來CTCC(中國房車錦標賽)的主力車手,其中包括韓寒。在這次拉力選拔賽中,何洲與當年代表中國征戰達卡爾拉力賽的徐浪同車。徐浪高超的賽車過彎技術讓何洲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失重和暈眩。在博客中,何洲回憶,“這次的選拔賽,我學到了賽車技術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睡夢中也會聽見引擎咆哮的聲音,不由自主地掛擋加油。”
把卡丁車弄上春晚
大學畢業后,何洲應邀兼職成都某電視臺《我為車狂》欄目策劃,同時也開始參加各種職業賽事。2006到2008年間,何洲作為車手四處征戰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奔波了幾年,由于沒有穩定的贊助商支持,車隊后來只能解散。隨后的幾年,何洲嘗試轉做試車教練,為奔馳、凱迪拉克等知名汽車品牌組織駕駛培訓課、新車上市試駕活動等。
2012年,何洲萌生了開卡丁車館的想法。當賽車館經理,首要考慮的是會員玩得開不開心。何洲自己找場地、找合伙人、培訓工作人員。從設備投入上保證了高標準,專門的賽道鋪設保證抓地力和平整度;采購英國F1官方供應商的“計時器”,可以精確測出圈速,讓開的人更在乎自己的成績。
為了推廣卡丁車運動,何洲組織了一支卡丁車特技車舞表演隊,并親自帶隊傳授特技駕駛技術。今年何洲正在與紅牛談贊助合作,商討舉辦紅牛冠名的系列卡丁車聯賽。何洲還有一個頗為大膽的想法,就是把特技車隊表演弄上央視春晚,用場外表演和舞臺展示結合方式表現卡丁車運動的魅力,把成都的卡丁車運動弄出點聲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