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秋紅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福建 廈門361024)
心理委員來源于朋輩心理輔導員,后來逐漸被運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朋輩輔導員制度在國內是從香港、臺灣地區開始興起的。朋輩心理輔導,就是讓同齡人為同齡人做心理輔導。是指年齡相當者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和朋友給予心理開導、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幫助。“朋輩”包含了“朋友”和“同輩”的雙重意思。“朋友”是指有過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賴的人;“同輩”是指同年齡者或年齡相當者“朋輩”間通常會有較為接近的價值觀念、經驗,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齡相近、所關注的問題相同等特點。
青少年發展時期,同齡人更容易成為效仿的對象、學習的榜樣,因為彼此年齡相仿,在價值觀、心理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溝通。
同學之間共同學習、生活,彼此的溝通、交流比較頻繁,學生喜歡向同齡人敞開心扉,交流感情,傾訴煩惱,如果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識,同學可以得到更好的幫助。
助人與自助是內在聯系,相互影響的。心理委員開展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衛生意識和能力,助人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心理調節能力、人際溝通、情感交流能力,學會關心別人、接納別人,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當自己碰到心理問題時,也可以自己幫助自己,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①每學期開學初,我們中心制作“心理咨詢中心簡介”通過部長、班主任、各專業部會長,利用班會和晚自習時間到各班宣傳、介紹:咨詢中心的制度、設備、老師、開展的工作、咨詢時間等。②到各班張貼“心晴工作站工作信息”,用文字的方式讓學生隨時能查到尋求幫助的方式。
新生剛入學就能了解學校有這樣的機構:當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感到苦惱,心理存在困惑,想擁有一個溫暖的心靈避風港時就可以采取預約或直接到心理咨詢室的形式進行心理咨詢。
我們每年從新生中招收一批對心理學感興趣,有意愿為同學服務的學生經過簽訂部長、班主任、本人三方協議自愿加入心理協會。實行會長負責制,每班一個心理委員,分六個專業部進行二級管理。各專業部負責人每周二開例會進行協調、匯報本部工作,每周四下午第三節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協會活動納入學校正式的社團活動。
心理委員必須遵守的原則:保密性原則,對于涉及同學個人隱私的內容,需要保密;積極關注原則;不以道德的觀念去評判同學的對錯,尊重同學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態度取向;助人自助原則,不是替同學出主意、想辦法,而是幫助同學想清楚問題的所在,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授人以漁”,非“授人以魚”。
心理委員必須遵守的紀律:(1)須準時參加培訓與活動,不得無故遲到或早退。(2)連續2次無故不參加培訓和活動者取消考試資格。(3)不認真履行職責者,取消頒發證書資格。
3.2.1 心理委員權利
(1)優先參加協會的各項培訓、值班及心理中心的各項活動,期末獎勵德育學分。
(2)有提案權、表決權。
(3)參加“優秀學生干部”的評選。
3.2.2 心理委員義務
在班級普及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生中;適時組織班級心理健康活動,促進同學心理健康水平;及時發現班級有心理危機的學生,有效協助心理輔導員做好危機干預工作。
具體如下:
(1)掌握常見心理問題和緊急干預的常識,學習心理輔導技術,提高自我心理素質;
(2)積極向本班同學宣傳心理健康和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使同學們了解心理健康對自身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學會自我心理調節。
(3)主動關注班級學生心理狀況,有計劃地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促進本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4)組織同學參加學院或學校的大型的心理健康活動,參與特殊群體輔導活動,協助學院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班級開展相關工作。
(5)關注特殊人群:對性格孤僻、家庭情況復雜、經濟貧困、紀律觀念淡薄、學習困難的同學要給予特別關注和幫助,鼓勵同學前往學校心理咨詢室尋求心理幫助。
(6)與同學交心談心,調節班級人際關系,與其他班干部一道建設班級良好的班風學風。
(7)及時發現本班有嚴重心理障礙或處于危機狀態的同學,并將這些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報告輔導員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報告。
(8)及時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輔導員反映本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意見與需求,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謀劃策。
心理委員培訓為期一學年,第一學期,主題:心理委員的心理建設——聚焦幸福。
愛,首先從愛自己開始!每一棵樹都是先利己的!它由根部吸收水分,供給枝葉花果養分,然后開花,芬芳所有經過的人!結滿果實時,分享給所有經過的人!在你沒有充分給予自己之前,你無可給予!你未足夠關照自己的感受之前,也無法關照別人的感受!沒有愛好自己之前,也無法真正去愛別人!愛從愛自己開始!水滿自溢!愛足給予!倘若你無法愛自己,那么你也無法愛別人!
心理委員只有自身調整好心態,才能更好的幫助別人。亞里士多德說:生命的本質在于追求快樂。心態影響人的能力,能力影響人的命運;心態影響生理;生命的質量取決于你每天的心態
(1)改變態度:我們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個事情的態度,一個人因為發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不如他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更嚴重;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對這個事情的態度。態度變了,事情就變了。
(2)學會享受過程:把注意力放在積極的事情上。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來尋找光明;學會體會過程,有的人就找最討厭的地方去體會,這個世界總會有陰暗面,一縷陽光從天上照下來的時候,總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你的眼睛只盯在黑暗處,抱怨世界黑暗,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3)活在當下:重要的事情就是現在你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現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現在,故事:擠牛奶的姑娘。
(4)學會感恩,感恩獲得好心情。只有感恩才會懂得珍惜,感恩實際上就是在豐富自己的人生,感恩讓我們變得更快樂!
(5)適當的“精神勝利法”:如果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還有人比你更倒霉。
(6)壓力太大的時候要學會彎曲。
心理學家們認為,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我們要用一種多元文化視覺來解讀生活中的麻煩,很多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親情,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沖突,因為我們認為它是問題才存在,因為在意才被深深地影響。很多問題是被我們的問題的觀察方式創造出來的,改變一種觀察方式或許不再是問題,甚至麻煩成為生活的滋養也不一定。
具體如表1。
第二學期:主題:心理咨詢技巧
(1)學會傾聽: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得到別人尊重的愿望。傾聽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甚至是一門藝術。傾聽的益處:有助于你圓滿地解決問題;讓人感覺你很謙虛;讓你了解更多細節。
不會傾聽往往導致錯失良機;產生誤解、沖突和拙劣的決策;因問題沒有及時發現而導致危機

表1
(2)學會同理:指的是正確理解他人表達內容與感受,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合。
(3)心理面談技術——參與技術:指咨詢師把求助者的言語和非言語行為包括情感綜合整理后,以提綱的方式再對求助者表達出來。
(4)心理面談技術——影響技術:咨詢師將自己所敘述的主題、意見等經組織整理后,以簡明扼要的形式表達出來,即為影響性概述。
影響技術是一種更為主動的改變人的方式。它們為行動和重建提供了多種選擇,能夠更快速地促進改變,有時也更長久地促進改變。運用影響技術的目的是幫助求助者明白自己需要改變,并需要一個更為客觀的參照框架,來指導改變自己的行為。
具體內容如下:

表2
培訓方式包括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心理面談、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
總之,心理委員,朋輩輔導是心靈的守護者,是微笑的踐行者,是冷靜的觀察者,是無私的幫助者,是聰明的引渡者。心理委員不是一個“官銜”,更不是學校安插在某個學生頭上的“空名”。他擔負著一種責任和義務,一個光榮的使命:自助、助人與互助。心理委員的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一種積極的人際互動過程。我們將不斷探索,努力提高朋輩心理輔導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