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國環保科普工作交流研討會召開環保科普要跟上民眾需求

8月22日,國家環保部科技標準司主辦的環保科普工作交流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本刊訊(記者 朱艷)8月22日至23日,國家環保部科技標準司主辦的環保科普工作交流研討會在成都舉行。受環保部科技司委托,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組織了該會議,各地方環保部門、地方環境科學學會和國家環保科普基地的相關負責人參加了研討會。
這是繼2009年以來,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組織的第二屆環保科普工作研討會,熊躍輝司長在會上指出,當下環保科普工作越來越重要,我國今年PX項目屢屢受挫,原因之一就是環保科普工作沒有事先做好。如何做好環保科普工作?熊躍輝認為首先要周密地策劃,用形象的大眾傳播語言和新興的傳播渠道,讓百姓知道和了解項目有關的知識,他建議各地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地方要走在國家前面。”
國家科技部政策法規司調研員邱成利總結說,近年來我國環保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出臺了年度統計報告,評出了三批共21個國家環保科普基地,并且建立了國家應急科普專家庫。他還舉例說,由于任何人都可以修改網絡上傳播的詞條,導致許多錯誤的科普知識在網絡上泛濫。去年科技部與百度公司合作,規定只有指定的1000名權威專家才能修改百度詞條,這就有效地保證了科學知識的正確傳播。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劉志全則肯定了一些地方環保部門和環境學會的科普工作,并指出:“老百姓對科普知識的需求增長很快,科普工作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跟不上老百姓的需求,而且沒有人去監測這些需求。”因而,未來環保科普工作要在這方面著力,要將環保科普活動與文化相結合,比如我國可以逐步開放高校實驗室,而不是把科學技術知識“鎖”在實驗室里。
2012年,環保部辦公廳印發了《落實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十二五”環保科普工作方案》,將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納入工作計劃,設立科普專項經費,建立了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實施全民科學素質環保聯席會議制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承擔了全民科學素質方面的工作。環保部還調動直屬單位力量,開展特色環保活動,例如編印《公眾防護PM2.5科普宣傳冊》,拍攝環保科普電影,組織各類主題環保科普活動等,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下一步,環保部還將調動各地方的力量,不斷深入推進環保科普工作。
四川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岳東、寧夏環保廳總工程師孔令彬、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易斌也參與了研討會。與會代表還就“十三五”環保工作的方向和重點展開了熱烈討論,中國科協技術學會科普部的錢巖,在會上作了《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為實現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的專題報告,《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總監朱紅軍也以“媒體的科普范”為題,闡述了媒體在環保科普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