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珍
(遼寧省林業種苗管理總站,遼寧 沈陽110036)
金葉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Aurea)為蝶形花科刺槐屬植物,為彩葉刺槐品種,葉色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春季葉為金黃色,至夏季變為黃綠色,秋季變為橙黃色,葉色變化多樣,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該品種喜光,耐干旱瘠薄,對土壤適應性強,萌蘗力強,生長速度快,抗病蟲害能力強,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都相當顯著,是不可多得的城市綠化美化樹種,極具推廣價值。
6月初,從金葉刺槐的幼壯齡母樹上,采集發育充實、無病蟲害的當年生剛剛開始木質化的枝條。采后要立即將枝條下部浸入水中2~3cm,避免失水。扦插前準備蛭石、珍珠巖、河沙等扦插基質。
1.2.1 不同扦插基質的扦插試驗 蛭石基質:120株;珍珠巖基質:120株;河沙基質:120株;對照:120株。
1.2.2 不同插穗規格的扦插試驗 保留頂芽插穗處理:120株;帶4個葉片的插穗處理:120株;帶12個葉片的插穗處理:120株;不帶葉片和頂芽的插穗處理:120株。
1.2.3 不同生根劑、不同藥劑濃度以及不同時間進行處理的扦插試驗 試驗使用NNA、IBA、ABT等3種生根劑。3種生根劑分別設50、100、200mg·L-1等3種濃度。各生根劑各濃度分別處理2、6、12 h。每處理試驗100株。另設不同生根劑處理的為對照,對照也為100株。
按照預定的扦插試驗方案進行扦插育苗。在育苗期間,各處理采用相同的田間管理。在扦插后25 d開始生根,此時進行生根狀況調查。扦插后45d生根基本結束,此時調查不同扦插試驗方法的生根率,同時,對扦插植株的生長狀況進行調查,詳細記載各項調查數據。
由表1可以看出,4個重復中,以蛭石和珍珠巖生根率最高;用河沙作基質進行扦插的生根率中等;用園土直接進行扦插的對照組生根率最低。
上述結果主要是由于這4種插壤的通氣性不同而導致的:蛭石和珍珠巖通透性好,質地較輕,含水率相對較低,生根率最高;而河沙和厚床土通透性較差,土壤含水率相對較高。經調查發現,在這2種基質上進行扦插,插穗的腐爛率要遠遠高于前2種基質,導致生根率大幅度降低。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插穗下端腐爛可能是影響刺槐嫩枝扦插生根成活的主要原因。

表1 金葉刺槐不同基質扦插生根率
表2所示,保留4片葉片的插穗的平均生根率最高;只保留頂芽的插穗生根率最低。
嫩枝扦插保留適當數量的葉片有利于提高生根率,葉片數量過多,生根率會明顯下降。這與插穗內部水分蒸騰的快慢有直接關系。葉片數量多,蒸騰作用強,水分散失快,插穗內部細胞膨脹減少,影響到細胞分裂,不利于不定根的形成和生長,因此生根率較低。
而保留頂芽剪除成熟葉的插穗生根率最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頂芽的存在,而分泌一些生長抑制劑,提高了插穗內部生長抑制劑的濃度,抑制了插穗內部誘生根原基的發生與發育,抑制了不定根的形成與生長,生根不好。

表2 金葉刺槐不同規格插穗生根率
由表3可見:用ABT生根粉進行處理的平均生根率最高;未經處理的平均生根率最低。
采用生長素類物質對金葉刺槐進行處理,能大幅度提高其生根率。與對照相差十幾倍,這說明生長素類物質對金葉刺槐嫩枝插穗的生根有明顯的促進作用。IBA和NAA這兩種植物激素,單獨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表3 用不同生根促進劑處理金葉刺槐插穗生根情況
從表4中可以看出:采用50mg·L-1濃度生根率最低,200mg·L-1生根率最高,但采用100mg·L-1和200mg·L-1兩種濃度的差別不明顯,因此建設使用100mg·L-1濃度。

表4 不同處理濃度對金葉刺槐扦插生根率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金葉刺槐嫩枝扦插催根處理的時間以6h生根最好,處理2h生根率最低,處理12 h生根率最高,但與處理6h差別不大,因此,建議采用6h的處理時間為好。見表5。

表5 不同處理時間對金葉刺槐扦插生根率的影響
金葉刺槐采用嫩枝扦插方法進行繁殖時,可用蛭石或珍珠巖作扦插基質,插穗帶4~5片葉片,插前用ABT生根粉進行催根處理,濃度為100mg·L-1,處理時間為6~8h可達到較理想的育苗效果。插后加強管理,調控好環境溫度、濕度、光照、通氣等條件即可培育出優質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