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楊永剛,劉忠軍,牛春林,高必強,袁海麗
(1.新疆林業廳檢疫局,新疆 烏魯木齊830000;2.新疆昌吉州林業局,新疆 昌吉831100;3.新疆克拉瑪依農牧業局,新疆 克拉瑪依834000)
荒漠灌木林是新疆固定流沙、遏制沙源、防止就地起沙和揚塵的“沙漠衛士”,是城市重要的前沿保護地帶和天然生態屏障。昌吉州的森林資源維系著全州及首府烏魯木齊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是人民生存、生活、安居樂業的基本保障,生態區位非常重要。
昌吉州森林資源面積823.1萬hm2,蓋度在0.3以上的荒漠林46.9萬hm2,占全州森林面積的57.18%。荒漠林面積大,種類單一(以梭梭為主要植被),生態脆弱,主要的害鼠對梭梭的破壞直接影響到林地的質量和完整性[1]。
分別于2013年4—10月和2014年4—10月,對全州所屬區域嚙齒動物種類、分布及對林木為害做了詳細調查。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處新疆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東南緣,85°17′50″—91°32′15″E,43°06′31″—45°38′50″N,東西長541km,南北寬285km,總面積7.3萬km2。地形南高北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海拔最高5 445m,最低276m,南部為天山橫亙,北部為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東北部為將軍戈壁、卡拉麥里山、北塔山,中部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東連哈密地區,西接石河子市,南隔天山,分別與吐魯番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鄰,北與塔城、阿勒泰地區接壤,東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交界,全州共轄2市5縣,即瑪納斯縣、呼圖壁縣、昌吉市、阜康市、吉木薩爾縣、奇臺縣、木壘縣。
在100m×100m面積內置夾100只,按20m×5m置夾,連續置夾24h。鼠夾為中號標準板夾,誘餌為炒油葵,在每個野外調查工作日下午布夾,要求每個縣市不少于200個夾夜,次日早晨檢查,所有的標本均進行常規生物學測量,記錄體長、尾長、后足長、耳長,記錄雌性胚胎及子宮發育狀況,是否懷孕、胎仔數、不同期子宮斑數以及哺乳等相關資料;測量雄鼠睪丸下降程度,將睪丸、精巢稱質量,稱胴體質量[2]。當天進行測量并記錄,測量后將鼠尸體按照測量順序拍照,正反面都拍攝,對現場不能鑒定、體態保持完整的都浸泡在甲醛桶中以便制作剝制標本和后期種類鑒定。
共調查12 340個夾夜,捕獲鼠1 305只,捕獲率為10.58%(表1)。所捕獲的害鼠分屬3科9種[3]。鼠科(Muridae):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倉鼠科 (Cricetidae):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紅尾沙鼠(Meriones erythrourus)、檉柳沙鼠(Meriones tamariscinus)、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灰倉鼠(Cticetulus migratorius);跳鼠科(Dipodidae):毛腳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毛腳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其中大沙鼠捕獲率0.72%;子午沙鼠8.58%;毛腳三趾跳鼠0.96%;毛腳五趾跳鼠捕獲率0.06%;紅尾沙鼠捕獲率0.03%;檉柳沙鼠捕獲率0.02%;褐家鼠捕獲率0.008%;小家鼠捕獲率0.18%;灰倉鼠捕獲率0.008%。
分析其結果,夜行鼠中子午沙鼠為昌吉州荒漠林區域優勢鼠種,在每個工作日即將結束時布夾,次日早晨天敵未活動前收夾,但由于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一定難度,布夾早,收夾晚,所以出現夜行鼠中屢見大沙鼠的情況發生。
各種鼠捕獲率和分布見表1。

表1 各種鼠種類、捕獲率和分布
跳鼠科的鼠類由于冬眠且數量較少,因此,對周圍植被沒有造成主要危害。對荒漠梭梭林為害最大的是大沙鼠,其次為子午沙鼠等。大沙鼠是典型的荒漠嚙齒動物,食物以荒漠植物為主,喜取食荒漠植物的枝葉,對荒漠中梭梭的破壞以毀根為主,常在梭梭林根系下打洞,而且洞群龐大,有的地方洞口數量達300個之多,使梭梭的根系受到破壞,露于干旱的沙漠之中,因水分大量散失,不能吸收養分而造成死亡。
9月中旬,大沙鼠開始大量取食梭梭枝梢,貯存養分越冬,造成對樹木的破壞,有時也發生對梭梭基部樹干環剝的情況,在洞群附近食物短缺時,大沙鼠也會集體棄洞遷移造成新的破壞。
根據昌吉州及下屬縣市森防站對轄區內大沙鼠調查(表2),百夾日捕獲率高發年份在19%左右,近幾年在10%左右,林木被害率在19%~40%。據線路調查結果,發生面積基本在33.3萬hm2左右。從表2可以看出,近幾年,昌吉州荒漠林區大沙鼠為害呈下降趨勢,捕鼠率逐年下降,在調查中也發現近幾年4—6月,州北部荒漠林區降雨較往年增多,荒漠植被生長狀況較好,生物多樣性呈良好勢頭,捕殺野生動物現象得到遏制,各類天敵(狐貍、狼、蛇、猛禽等)數量漸多,生物之間數量關系趨于平衡,應是大沙鼠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表2 吉木薩爾縣國家級中心測報點2001—2008年平均捕鼠率統計結果 %
新疆昌吉州荒漠林害鼠分屬3科9種,分別是鼠科的褐家鼠、小家鼠;倉鼠科的大沙鼠、紅尾沙鼠、檉柳沙鼠、子午沙鼠、灰倉鼠;跳鼠科的毛腳三趾跳鼠和毛腳五趾跳鼠。其中夜行鼠中子午沙鼠為昌吉州荒漠林區域優勢鼠種。對荒漠梭梭林危害最大的荒漠林鼠害主要是大沙鼠,其次為子午沙鼠等。
昌吉州自2001年開展森林鼠害治理工程項目以來,累計完成鼠害治理工程任務3.5萬hm2,其中生物防治2.3萬hm2,鼠害天敵防治1.4萬hm2。經過9年的連續治理,經3個國家級森林病蟲害中心測報點每年的定期調查,大沙鼠的數量維持在較低水平。
[1]楊永剛,吳世明,阿里瑪斯.淺談新疆昌吉州森林鼠害的發生及防控對策[J].中國森林病蟲,2013(1):44-46
[2]張潔.北京地區鼠類群落結構的研究[J].獸類學報,1984,4(4):266-271
[3]王思博.新疆嚙齒動物志[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13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