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時 楊東明 李朝福 倫瑋
(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12)
網絡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優質教育、全民教育,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已成為當今信息社會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是破解制約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難題,實現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發展的機遇。為抓住這一機遇,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指出:“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由此可見,我國已將建立現代化的教育服務平臺的行為,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教育戰略,足以證明其重要性,但是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機制尚不完善,優質的體育教學資源嚴重匱乏,體育教學管理信息化體系有待整合。為此,本文依據較為詳實數據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圖1 高校師生主要獲取體育網絡資源來的來源與途徑

圖2 獲取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頻率的對比

圖3 師生對體育網絡教育資源需求的對比
本文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通過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大慶和牡丹江地區的部分高校的教師及學生分別進行問卷調查,深入了解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開發建設的現狀及教師和學生對資源共享需求,為優化整合高校體育網絡資源和提高資源共享共建的運行機制提供可靠的理論和現實依據。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9份,有效率93%。其中教師問卷發放70份,回收有效問卷66份,有效率94.28%;學生問卷發放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13份,有效率92.60%。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網絡及電腦逐漸走入師生的日常生活,高校師生獲取體育教育資源的途徑也在發生變化。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發現:師生獲取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主要通過互聯網、傳統紙質圖書及期刊、電子圖書期刊、光盤、其他(按頻率高低排列)。通過網絡獲取體育教育資源的教師占63.3%、學生占68.1%;來源于傳統紙質圖書期刊的教師占22.6%、學生占19.8%;來源于電子圖書期刊的教師占9.7%、學生占10.4%;另有少數師生獲取的資源主要方式是光盤和其他(如圖1)。
由此可見,網絡己成為高校廣大師生獲取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主要來源和途徑。通過調查還發現:高校師生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來源和途徑按頻率高低排列順序是因特網、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校園網、光盤、廣播電視及其他,其中最主要來源和途徑是因特網,分別有72.8%的教師和75.1%的學生使用因特網獲取體育教育資源;教師和學生通過校園網獲取資源分別占30.5%和27.8%;通過廣播電視獲取體育教育資源的教師和學生相對較少,分別只有15.7%和11.3%;只有7.6%和5.2%的師生選擇了光盤及其他選項(如圖2)。

圖4 阻礙高校師生獲取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因素的對比

圖5 高校體育網絡教育重復建設程度
高校教師用戶對體育網絡課程資源需求最高,有91.2%的教師表示迫切需要或需要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其次有87%的教師表示迫切需要或需要圖書館體育文獻資源;其它資源表示迫切需要和需要的順序依次是85.3%的網絡課件、82.6%的媒體素材、78.4%的運動處方、46.8%的常見問題解答。而對高校體育網絡課程資源的需求學生用戶也是最高,有83.4%的學生迫切需要或需要體育網絡課程資源;其次有78.7%的學生表示對網絡課件的迫切需要或需要;其它資源迫切需要和需要的依次是75.5%的圖書館數字文獻資源、72.6%的運動處方、56.1%的媒體素材、30.2%的常見問題解(如圖3)。
由以上可見,絕大部分的高校師生均表示對于體育網絡教育資源有迫切需要或需要。另外,調查結果也反映出對于不同類型的體育網絡教育資源資源,教師和學生在需求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可以根據實際需求的情況,有側重地對資源進行建設。
對于阻礙高校師生獲取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原因,認為資源不豐富的師生所占比例最多,教師和學生分別占43.6%和35.7%;其次,可供選擇的體育網絡教育資源較少,阻礙了獲取資源的師生分別占27.5%和30.5%;再次,有23.6%的教師和學生25.2%認為收費問題阻礙他們獲取體育網絡教育資源。而選擇其他原因,包括高校網絡、硬件設備及技術條件等,教師的比例要明顯要比學生低,這與教師和學生所配備的硬件條件差異有關(如圖4)。
目前,高校的體育網絡教育資源重復建設現象也是比較受關注的問題之一。調查顯示,認為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重復建較多的教師占31.4%,學生占26.3%;認為資源重復建設嚴重的教師占44.2%,學生占32.9%;認為不存在重復建設的教師占20.7%,學生占35.5%。這表明,有相當多的教師和學生在獲取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過程中,體育網絡教育重復建設會經常困擾他們。資源重復建設不僅導致教師和學生在獲取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時間與精力的浪費,也大量占用了高校其他資源,它的存在原因有多方面。(見圖5)
缺乏全局觀念,資源共享意識淡薄。我國高校的體育院系長期以來,存在著一些束縛資源共享的本位主義、過度保護等狹隘的觀念,缺乏全局觀,各高校之間忽略了合作和交流,造成了大量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同時,各高校和相關開發單位及個人對經濟利益的過分關注,在共建共享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問題上,只注重局部和當前利益,只想索取,不愿付出。另外,一些高校的體育教師一般很難將自己的優質的體育網絡教育資源提供給其他教師使用,也不愿意輕易采用別人優秀的體育網絡教育資源。
目前,國家無論是在法律、政策還是人力、物力及財力上,遠遠沒體現出對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的重視程度。在網絡教育資源管理上,各高等院校和網絡教育資源開發的相關企業之間都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相互之間缺乏溝通交流,也沒有一個相關的權威機構來進行相互協調。這樣都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來考慮問題,造成了多頭管理的局勢。同時,各高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及相關的權威機構對高校網絡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缺乏統籌規劃和統一管理,現行高校管理體制不足,宏觀調控薄弱,尤其許多高校逐步推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后,各二級學院間缺少了相互聯系與合作,出現了“條塊分割”問題,嚴重制約了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
盡管最近幾年,我國在計算機、網絡及通信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數據標準化、標準化管理數據庫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是資源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高校在建設網絡教育資源時并未對資源類型、數據格式進行統一的描述,從工具、平臺到內容都遵循不同的規范和標準,兼容性也不強,在數據的轉換、交換、兼容也就很難實現,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資源的共享。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已成為高校教師和學生的主要體育教育資源來源,各個高校雖然經過近幾年的建設,通過購買、自建等方式也都己擁有了較為豐富的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但由于在開發建設初期缺乏統一的長遠規劃,出現了局部有序、整體無序的“信息孤島”現象。目前,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仍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因素,要鏟除這些障礙,推動區域內高校間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有效實現,必須科學地優化整合這些資源,建設一個優質高校體育網絡教學資源庫,而如何提高新建高校體育網絡資源庫擴散率和使用率,建立高效、完善的共享運行機制則是關鍵,也是高等體育教育信息化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和必要。
[1]毛坤,詹靜,楊愛東.大學體育網絡教育平臺的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3).
[2]楊琳,牛雪松.高校體育課程多媒體及輔助教學現狀與發展前景[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3).
[3]杜文,曹旭斌,龐先偉.高校體育網絡(教程)的構建與應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
[4]陳嶸,汪鴿.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籃球網絡構建理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5).
[5]張曉磊,陳召,韓冰楠,等.高校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基于網絡支撐環境探討高校體育欣賞課程的構建[J].體育科研,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