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崇亮,支國成,賀 森,劉洪亮,彭海文
總部提出了建立完善資格培訓與升級培訓相銜接,院校、訓練機構集中培訓與部隊崗位培訓相補充,軍事教育與國民教育相融合的士官培訓體系。由此,我軍衛生士官教育培訓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依據衛生士官軍事職業技術教育的屬性,探討根據不同任職崗位、不同級別進行分級培訓,對完善衛生士官教育培訓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011年四總部聯合頒發的最新《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管理規定》指出:“士官培訓必須堅持緊貼崗位需求、突出專業技能、區分層次對象…,士官培訓按照性質分為資格培訓和升級培訓。”解讀以上文件規定至少可以得出兩點啟示:一是士官需要按照不同任職崗位需求進行分類培訓;二是將培訓分為初次資格培訓和獲取資格后的繼續教育培訓(升級培訓),可稱之為分級培訓。衛生士官分級培訓要按照分類分級進行。
所謂分類即區分專業崗位,如:不同級別(連、營、團、旅、師、集團軍)和不同軍兵種(陸、海、空、二炮)部隊衛生機構的不同專業崗位任職需求;士官按照工作性質和崗位職責共分為四類。其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稱為專業技術士官;擔任副班長以上行政職務并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稱為指揮技術士官。引申到衛生領域是指衛生專業技術士官和衛生班長。
所謂分級即區分層次。表現在不同培訓層次明確相應的培訓機構、學制、內容、標準[1]。包括資格培訓和升級培訓。本文所稱的資格培訓包括培訓期6個月的預選衛生士官初等職業技術培訓和培訓期為3年的醫學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升級培訓包括初級晉升中級和中級晉升高級的培訓,是一種提升崗位任職能力的短期培訓,培訓時間通常為1個月。士官升級培訓作為我軍士官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創新[1],合理借鑒和汲取了外軍士官培訓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終身化的改革和發展要求,更好地滿足和適應了士官人才職業技能生成和發展的需要。
2.1 資格培訓方面 預選衛生士官培訓,屬于初等職業技術資格培訓,其崗位大部分在連、營一級基層部隊衛生機構,是不分專業的綜合性培訓。從2012年開始,除海、空軍、二炮部隊外,其余預選衛生士官培訓任務由部隊衛生員訓練隊培訓改由醫務士官學校和軍醫大學等院校承擔,基本實現了按軍兵種分類培訓。大專衛生士官培訓,屬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資格培訓,其崗位一般在旅、團衛生隊以上機構。目前,全軍各軍兵種大專衛生士官教育統一由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承擔,先后開設了7個專業,基本實現了按專業培訓。
存在的突出問題:(1)生源文化水平偏低。入學要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但通過連續幾年招生文化復試成績看,遠沒有達到上述要求,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不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存在培訓與使用脫節現象。通過回訪、座談等方式了解到,預選衛生士官和大專衛生士官培訓結束后,有占相當比例的學兵(員)未能從事本專業工作,甚至畢業后不久或未服役至規定年限即轉業退伍,二者在定崗使用、晉升等方面也無層次差別,造成人才和教育資源浪費。盡管不是主流現象,但對在校學員帶來的消極心理影響不容忽視,且具有彌散效應。(3)培訓銜接的問題。兩種資格培訓存在學制、學歷的差別,如何準確定位各自培訓目標、內容,同時避免與升級培訓內容交叉重復,做到有機銜接,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4)國家執業準入門檻條件的限制。國家衛生法規政策明確了嚴格的準入要求,而預選衛生士官培訓沒有學歷,大專衛生士官除護理、醫療器械修理專業外,其他專業暫沒有納入總部專業培訓規劃,這些因素導致學員不具備取得國家執業資格證書的條件,給轉業復員回地方就業帶來了困擾。
2.2 升級培訓方面 2011年起,我校連續招收了兩期護理士官升級培訓班,培訓對象為全軍各軍兵種部隊的初級晉升中級士官,培訓內容主要為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及護理管理、組訓能力,學制1個月。存在的突出問題:(1)培訓內容存在重訓、漏訓現象。升級培訓對象來源包括預選衛生士官培訓、大專衛生士官培訓和地方醫學院校培訓等,培訓對象的學歷層次高低不同,其專業知識技能也參差不齊,培訓內容很難在同一教學班次滿足不同層次對象的需求,往往導致內容重訓、漏訓。(2)培訓專業崗位針對性不強。衛生士官升級培訓目前只開設了1個護理專業,而實際上參訓學員來自全軍不同軍兵種部隊、不同級別衛生機構的不同任職崗位,專業崗位的多元性決定了單一專業培訓不能有效滿足全部參訓學員的各自需求,缺少對不同層次培訓目標、培訓內容標準、培訓時機及培訓專業設置等諸要素進行具體而深入的系統性統一規范,難以提高培訓效益。(3)送學對象存在隨意性。初級晉升中級的培訓對象為服役第8年的衛生專業中士士官,但實際工作中,存在非衛生專業士官甚或義務兵(未經過資格培訓)入學,有的是我校剛畢業的學員馬上再來參加升級培訓,盡管是個別現象,卻給升級培訓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其危害效應不可忽視。(4)受編制規模等原因限制,還未開展衛生士官中級晉升高級培訓。(5)衛生專業技術士官和衛生班長(指揮技術士官)沒有區分進行分類培訓。
3.1 界定并規范培訓主體的有關概念 伴隨我軍士官制度的改革發展和衛生士官培訓體制的變遷,培訓主體的稱謂經歷了不斷變化的過程,如衛生員、衛生戰士、衛生士官、預選衛生士官、衛生兵、衛生專業士兵等經常出現在各種書刊或口語交流中。如不進行詳細區分很容易引起混淆或歧義,甚至發生概念邏輯矛盾。因此,有必要對衛生士官的相關概念作出明確的權威界定,統一規范不同衛生士官稱謂的內涵、外延,這也是做好衛生士官分級培訓的前提與基礎性工作。
3.2 普及提高士官規章制度及相關衛生法規的認識 士官規章制度是組織實施衛生士官培訓的遵循依據。近些年軍委、總部相繼頒發了系列深化士官改革的規章制度,對士官的選取、培訓、管理、使用等不斷規范和完善,士官等級劃分也發生了變化,從1999年的三級六期分級變為2009年的三級七銜,分別是初級(下士、中士),中級(上士和四級軍士長),高級(三、二、一級軍士長)。作為教學工作者要及時跟蹤學習,吸收轉化至衛生士官培訓實踐。
衛生法規是組織實施衛生士官培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2006版《戰傷救治規則》、2009版《部隊衛生機構業務工作規則》、2009版《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2010年《關于進一步加強部隊衛生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等,詳細規范了平戰時部隊衛生機構各級崗位任職需求、工作任務、工作職責等,作為一線教學人員,有必要及時了解掌握總部下發的有關衛生政策法規等宏觀性文件,深刻領會文件通知精神,才能指導衛生士官教學改革實踐,確保分級培訓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時效性。
3.3 完善頂層科學規劃,健全衛生士官分級培訓課程內容分級體系 衛生士官分級培訓體系是龐雜的系統工程,培訓內容是形成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決定性因素,科學制定分級培訓課程內容是基礎性、核心性工程。必須由頂層科學規劃,形成權威的、可操作的具體指導意見,才能幫助衛生士官分級培訓從“粗獷化”向“精細化”轉變。
確立衛生士官分級培訓內容必須本著緊貼崗位需求、人員分級對應內容分級的原則,并積極吸收借鑒外軍成功經驗,將資格培訓與升級培訓教學內容統籌規劃,避免出現交叉重復問題。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在分析解讀總部有關文件與廣泛部隊調研的基礎上,詳細梳理總結部隊衛生機構各類崗位任職需求(區分軍兵種、不同級別機構、不同專業、不同級別士官),形成不同類別、級別衛生士官的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據此制訂合理的課程內容分級體系,確保教育培訓的目標指向性、針對性和實用性,保證不同崗位的不同等級士官、同一崗位不同等級的士官能夠各取所需、學為所用。
3.4 嚴格貫徹落實制度法規,確保衛生士官培訓運行機制通暢 衛生士官教育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入學選拔、院校培訓、實習(見習)、部隊使用等多環節、多部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影響衛生士官整體育人效果。
衛生士官培訓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直接為部隊基層編配的士官崗位輸送人才。部隊送學單位和培訓機構應聯合把住生源質量關。部隊嚴格按照考核標準選送學員;建議將軍官院校與士官院校招生考試并軌,擇優錄取,以提高生源文化質量;院校培訓嚴格落實學籍管理規定,實行全程淘汰,探索具備條件時在升級培訓中實行分類指導培訓;在實習環節,積極探索院校、部隊聯教聯訓、聯考聯評的實踐路子;衛生士官的配備使用應當嚴格遵循專業對口、定崗定位的原則。因此,嚴格落實相關的法規制度是衛生士官培訓健康運行的有力保障。
[1]殷樞銘.士官教育培訓整體創新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2: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