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龍
(接上期)
對于中國理財市場的一些現狀,老李繼續分析道:“儲戶的存款有利息,是因為銀行能夠輕而易舉地從借款人那里賺到貸款利息,而理財產品的收益靠什么?如果拋開代客理財者的愿景究竟為何暫且不談,僅就產品論產品,那么一只理財產品的收益應完全取決于設計這款產品以及玩這筆錢的人的專業水平如何。”
“您這話在理兒。”大伙表示贊同。
“中誠信托那款理財產品的募集資金,正是用于對山西某能源集團進行股權投資,而在那些設計理財產品以及最后使用投資者的錢的人里面,一定有懂煤炭行業的‘專家吧?”老李問道。
“嗯,必須的啊!”
“同時,也一定有精于計算收益預期的金融方面的‘專家吧?”
“對啊,那還用說?正是他們閉門造車般算出并宣傳9%~11%的年收益率。”
“你不覺得很搞笑嗎?這些‘懂行的人加在一起,卻偏偏就感知不到行業潛在的問題!煤炭行業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里,多少人恨自己沒出生在山西、沒投胎在礦主家里啊。但是從2012年開始,煤炭行業便走下坡路了,產能嚴重過剩、煤炭價格一路下跌。大家不妨看看,股市里以中國神華為代表的煤炭股這兩年都跌成啥樣了?另外,嚴重的空氣污染終于讓人們意識到——比錢、比GDP更重要的其實是我們可憐的小命,人生本來就是短暫的,干嗎還自虐似地非得讓自己和子孫后代都生活在毒氣室里啊。于是,產業政策的調整勢所必然。行業都衰落了,企業都被要求限產和轉型了,您這還玩哪門子的重組啊?重組完開工后能保證賺錢嗎?”
“但是沒轍呀,除非出事,代客理財者的專業水準投資人事先一無所知啊!”
“不僅僅是煤炭行業,我們有數不清的資金實際都投入到那些技術落后、污染嚴重、競爭激烈,并且最后往往產品還嚴重滯銷、積壓的產業里面去了啊!”“教授”感慨道:“就像人們戲言的一樣,美國沒有史玉柱,而中國也出不了喬布斯。”
“還有,買理財產品前,銷售人員怕是不會跟你提投資風險這碼事,那多晦氣啊,人家還怎么完成業績指標啊?更沒人會白紙黑字地給你寫清楚某款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是多少多少,因為銀監會等相關部門早有明文規定,絕不允許銀行等銷售機構做書面的收益承諾。因此啊,所有理財產品的收益都是用嘴噴出來的,‘收益和‘預期收益其實是有天壤之別的!”老李點明了其中的門道。
“是啊,信托業的潛規則一夜之間就變了,從剛性兌付當初口頭承諾的‘預期收益,突然間就變成只能兌付本金了!”小林一語中的,他接著說道:“這種滄海桑田般的巨變真是讓人搞不懂,怎么原來中國理財市場竟然缺乏最起碼的法制環境,簡直如同兒戲一般啊。”
“這次中誠兌付風波怕只是個開頭,我判斷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回落,理財產品實際收益低于售前的宣傳、甚至到期只能保住本金的情況會越來越多。”老李不無擔憂地說道。
“看來以后我咨詢理財產品的時候,得悄悄錄音嘍!”小林似乎已有了對策。
“錄音也沒用,投資者雖然是有錢人,但在理財這個問題上,他們一直都是弱勢群體。發財誰不想啊?可把錢交給別人玩就一定能賺更多的錢嗎?恐怕不見得吧。咱中國人從來都不缺激情和夢想,但我們缺的恰恰是最簡單、卻又是最嚴肅的邏輯判斷!”
“什么邏輯判斷?”
“首先,既然沒有任何一款理財產品可以像定期存單和國庫券那樣明確注明利息即到期后確定的收益,那其實所有理財產品都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其次,如果投資人自己不懂行,而老那么多的幻想和惰性,那有朝一日買走拐、買走輪椅的可就不是范偉范師傅了。”
(待續)
(作者為成功航線投資者教育培訓機構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