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 盧琨 高靜 汪志軍 方佳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
熱帶農業信息服務的實踐與展望
劉曉光 盧琨 高靜 汪志軍 方佳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
農業信息服務是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簡要概述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在熱帶農業信息服務方面的實踐與探索,展望了未來熱帶農業信息服務發展的新趨勢。
熱帶農業 信息服務 實踐 展望
“四化同步”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進入了融合發展的新時期。農業信息服務是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重要任務。當前,熱帶農業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熱帶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對熱帶農業信息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熱帶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已廣泛融入到市場化環境中,對信息的需求日益強烈,加之海南省特殊的地域環境與熱帶農業發展自身特點,對熱帶農業信息研究與公益性服務需求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是我國從事熱帶農業經濟與信息創新及公益性信息服務的國家級科研機構,擔負著為我國熱帶農業發展及宏觀決策提供高端的信息服務、為熱帶農業科技創新主體提供基礎性、前瞻性信息服務、為我國熱區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支撐的職能與任務。建所幾十年來,信息所積累了大量熱帶農業信息資源,同時在農業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近年來,信息所以為“三農”服務為切入點,利用傳統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國家、地方政府、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需求,開展了頗具成效的農業信息服務工作探索。
在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熱帶農業發展的環境更為復雜,既面臨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等傳統風險因素的威脅,同時也受到市場開放帶來的技術壁壘、價格波動、國際資本沖擊等新的不安全因素挑戰,迫切需要開展農業信息分析研究,進行科學研判、早期預警、適時調控,保證農產品市場穩定及有效供給,保障熱帶農業產業安全。信息所以熱帶農業發展戰略需求為出發點,在農業部等支持開展了《國外熱作信息采集與匯總》、《世界熱帶農業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國內外熱帶作物產業發展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信息采集、加工與分析》、《主要熱帶作物信息采集、整合與分析》、《海南香蕉產業預警機制研究》等項目研究,形成了大量的熱帶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國內外產業政策比較分析、熱帶產業發展分析等專題報告,為熱帶農業發展提出了可供參考的新思路,其中一些有建設性的政策建議、提議已提交到農業部、南亞辦等各級管理決策部門并被采納,為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制定農業政策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
依托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建成熱作科學數據分中心。該分中心是國家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七個分中心之一,已通過國家驗收并列入科技部固定資助數據分中心,是熱帶農業領域權威數據資源中心。目前,該中心已形成的“熱帶作物遺傳資源數據庫”、“熱帶作物育種數據庫”、“熱帶作物栽培數據庫”、“熱帶作物生物學數據庫”、“熱帶作物基礎數據庫”5個一級數據庫和27個二級數據庫(集),數據資源總量近30GB。據不完全統計,該中心累計注冊用戶6000名以上,網站訪問量達30萬人次以上,數據下載次數達10萬次以上,在線數據下載量10余GB,離線數據下載量為5GB以上,有效支撐了熱帶農業科技創新發展。
以溝通熱區、聯結世界、資源共享為宗旨,信息所構建了融合國際熱帶農業科研發展、動態、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生產環境等信息資源的“中國—東盟熱帶農業信息平臺”和“世界熱帶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等信息服務平臺。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中,力爭充分體現“知識服務”的開發性、主動性、特色性、創新性、持續性的特點,為海南乃至世界熱帶農業發展提供一個開放式、多樣化、集成式的綜合“知識服務”門戶,信息服務平臺涵蓋了國內外熱帶農業數據資源、生產貿易信息、農業科技服務與推廣、熱區新農村建設、對外交流與合作、農業預警信息等欄目,成為一個系統、權威的綜合性信息平臺,實現了網絡信息的智能采集與分類,信息訂閱與推送的綜合集成,實現了網絡化農業信息服務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突破,構筑起了農業信息服務的橋梁,大大提高了信息利用的廣域性和針對性。
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是大規模、高效率開發和利用農業信息資源的主要形式。信息所圍繞熱帶農業科技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數據采集、分類分級、科學數據交匯、元數據標準、數據庫結構等數據庫標準規范研究為基礎,對熱區重要領域的科技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二次開發,構建了具有熱帶農業特色的大型綜合數據庫體系。該體系涵蓋熱帶作物綜合信息數據庫、熱帶農業行業標準與規范數據庫、熱帶農業政策與法律法規數據庫、熱帶農業實用技術數據庫等近30多個數據庫,有效地解決了條塊分割、信息資源分散等難題,為我國熱帶農業科研、教學、生產、市場、管理與宏觀決策等機構提供了信息服務保障。
依托豐富的熱帶農業信息資源,有效支撐信息所各類信息服務模式的創新與探索。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信息所建設了“熱帶農業科技服務”微信公眾平臺、熱作12316短信服務平臺等,將微信、短信服務平臺等新型信息化服務手段廣泛應用于“三農”信息服務中,顯著提升了農技推廣、服務水平和信息資源利用效率。此外,發揮信息資源優勢,每周編制2期《世界熱帶農業信息簡訊》,內容涉及熱帶農業生產動態、貿易動態、市場動態、農情災害、食品安全等。目前,已編制近200期,信息5000余條,推送給管理及科研人員達3萬人次,為農業部和院所各單位提供信息參考,深受好評。除此之外,建立即時匯報機制,每日編輯《熱帶農7業信息快訊》,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即時向農業部農墾局熱作處匯報國內外熱帶作物產業動態信息。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轉變發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也是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要實現熱帶農業“四化同步”發展、熱帶地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熱帶農業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熱帶農業信息服務工作,首先要把握熱帶農業信息服務需求與趨勢。
農業信息服務的精準程度直接影響了農業信息服務的成效。因此,提升熱帶農業信息服務的針對性是做好信息化服務的前提,對熱帶農業信息服務發展前景乃至整個熱帶農業農村信息化進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升熱帶農業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取決三個前提條件,一是信息資源分類建設,資源是信息服務的根本,只有資源精確分類建設才能保證信息服務的針對性。二是農業信息服務對象的精確分類,對象分類明確,信息服務才能有目標明確。三是手段、方式的創新,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創新是實現針對性服務的技術保證。因此,熱帶農業信息資源精建設應更注重于精確分類建設,信息服務對象將進一步高度細化,信息推送技術、個性化搜索引擎等新技術也將更多應用于熱帶農業信息服務領域。
農業是以自然要素為基本生產資料,不確定因素多、時效性強,對農業信息服務的時效性要求更高。特別是現代信息社會,對信息服務工作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信息瞬息萬變,不僅要求傳遞要快,而且收集、加工、分析、檢索、輸出都要高速度、高質量。信息處理不及時,就會失去信息的價值,甚至造成嚴重的損失。未來,農業信息服務高時效很大程度取決于農業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及決策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挖掘、智能分析、監測預警技術等便于構建靈活、主動、快捷的信息服務方式,進行及時、準確、有效的信息服務,在熱帶農業信息服務領域將會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新時期,應該加強上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做好技術成果儲備,支撐熱帶農業信息服務。
農民經濟能力有限和科技文化水平較低是當前制約農業信息服務質量的主要問題。農民獲取信息渠道和方式單一,對信息服務產品接受能力有限,導致現有農業信息服務效果大大折扣。因此,提高農業信息服務便捷性是未來農業信息服務工作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現代移動通訊技術為這種便捷性服務提供了可能,手機的無線上網、視頻服務、圖像傳送等功能將得到進一步應用。此外,操作便捷、功能多樣的信息服務終端產品將會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1]趙辰,李道亮,陳英義,等.現代農業信息服務模式與工程技術集成理論方法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3(22):183-187.
[2]張晉平.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的生成條件與發展特點[J].中國信息界,2012(4):12-14.
[3]趙星,廖桂平,史曉慧,等.物聯網與云計算環境下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構建[J].農機化研究,2012(4):142-147.
[4]李麗霞.無線通信技術熱點及發展趨勢[J].山西科技,2005,(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