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 陵軍成 蘇愛花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哈溪保護站,甘肅天祝 733206)
天祝葡萄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王茂 陵軍成 蘇愛花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哈溪保護站,甘肅天祝 733206)
主要闡述了哈溪自然保護站保護站生態的重要性,為了生態保護減輕林緣地帶農牧民為了增收向森林的過度索取,利用高寒冷涼區冷涼的氣候資源和充足的光照發展日光溫室葡萄延遲栽培的可行性,填補了我國冬季鮮食葡萄靠國外進口的空白,有力解決了農牧民的增收問題,達到了保護生態、林農增收雙贏的目的。
葡萄產業 發展升級
天祝藏族自治縣地處甘肅省中部,祁連山東端,黃河流域中上游和石羊河流域源頭位置,全縣有森林面積410.2萬畝,是一個森林資源豐富,生態地位極其重要的林業生態大縣。為了擴大森林覆蓋率,提高石羊河流域源頭水源涵養林的水源涵養能力。天祝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治沙漠的石羊河綜合治理方針,在農林牧交錯地帶發展高效復合林業,提高農牧民的收入,以減輕林緣地帶農牧民為了增收向森林的過度索取。林緣地帶的農牧民通過利用高寒冷涼區冷涼的氣候資源和充足的光照發展日光溫室葡萄延遲栽培,鮮果在元旦、春節上市,填補了我國冬季鮮食葡萄靠國外進口的空白,栽培效益極高。截止2013年,天祝的日光溫室葡萄產業已發展到5000多畝,年產鮮食葡萄7500噸,年產值達3.4億元。
盡管天祝的葡萄產業在林業行業和各職能部門有規劃、有目標、有資金、有項目、有要求、有措施、有示范的推動下,發展勢頭迅猛,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但是在較大聲勢和正面宣傳下還存在一些問題阻止著葡萄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是資金投入不足;二是土地流轉困難;三是技術力量有限。為了進一步助推葡萄產業發展和升級換代,天祝縣委、縣政府在認真研究以上問題后,積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解決了葡萄產業發展中的攔路虎。
一是積極爭取中央支持藏區發展項目和省市雙聯貼息貸款項目。通過爭取國家支持藏區補貼項目,每修建一座長60米,寬7.5米的葡萄日光溫室,補貼4200元,剩余不足的部分通過藏區農村婦女創業貼息貸款、發展設施農業貼息貸款和雙聯貼息貸款解決,每座日光溫室貼息貸款3至5萬元。貼息時間為3至4年,等農牧民的葡萄有了一定的收入,具備了一定的償還能力,再收取貸款本金,這樣就有力解決了農牧民發展日光溫室的資金缺口,使葡萄產業在廣大農村遍地開花。對于部分既沒有資金也沒有勞力的特困戶,通過甘肅省開展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干部聯系特困戶,為特困戶幫建一座葡萄日光溫室,這樣就使每戶都擁有一座葡萄日光溫室,有力解決了農牧民的增收問題。
二是積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葡萄產業,成立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政府收購,儲備閑置的耕地轉租給農業龍頭企業,讓他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日光溫室葡萄產業,帶領許多散戶闖市場、建品牌,這樣就消除了廣大種植戶的銷售顧慮。在一定規模下,建立農業龍頭企業為首的公司+農戶的葡萄產業模式,最終吸收更多的農戶加入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他們在龍頭企業的引導和合作社的管理下走上標準化生產之路,實現葡萄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無中生有抓項目,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導向,從農業高校引進葡萄栽培專業碩士以上人才6人,為他們提供了住房、實驗室和試驗基地等必要的生活和開展研究的條件。使他們在葡萄栽培研究、種植戶培訓方面具有可施展自己才華的大舞臺。每年定期開展鄉村基層葡萄種植人員的培訓,使每一戶都有一位懂技術的種植能手。對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聘請農業大學的教授做技術顧問,開展不定期的咨詢和定期的現場指導工作,逐步形成了省、市、縣、鄉四級葡萄產業人才隊伍,有力提供了葡萄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
通過大力發展林緣地帶日光溫室葡萄延遲栽培,廣大農牧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種起了葡萄,增加了收入,放棄了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廣大耕地退耕還林,實現了林進人退。森林盜伐、偷獵、采挖,開墾等事件明顯減少。森林不在被人們蠶食、破壞,而與林緣居民和諧共處。
王茂(1973.12—),男,本科學歷,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護林防火、森林病蟲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