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玉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鄭州 450044)
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路徑研究
——以河南省為例
王海玉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鄭州 450044)
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企業的歷史責任。企業自主創新越來越被國家層面和企業所重視,研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對當前國家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的一個探討。時下,企業創新風生水起,中小企業需要找到制約發展的瓶頸,從制定良好戰略規劃、加強技術體系建設、構建戰略聯盟關系、管理創新和企業文化創新等方面,找到適合本企業自主創新的路徑方法,為企業發展提供可供參考的依據。
中小企業 自主創新 戰略規劃 戰略聯盟 文化創新
根據《中國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報告(2012)》提供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全國工商登記實有企業1253.1萬戶,中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7%。60%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自于中小企業,59%的稅收來自于中小企業,60%的進出口也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帶來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65%的發明專利以及75%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從這些數字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經濟要保持快速穩定發展、優化產業結構、解決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大學生畢業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實現中國夢都離不開中小企業的發展。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國“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小企業是我國最具活力的市場經濟主體,其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邁向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除了國家層面的要求,在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后,企業自身也越來越感覺到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對企業生存的重要意義。
十八屆三中全會定調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本屆三中全會不但全面部署了國民經濟15大領域60項改革,而且《決定》在全文41處提到“創新”,為中國企業以創新謀轉型、以創新謀發展、以創新贏市場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活力。
自主創新,不僅是一個企業迅速成長的法寶,更是推動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時代需要,對河南省來說,更是實現郭庚茂書記提出的實現“中原夢”的必經之路,也是助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引擎。當前,我省正處于蓄勢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也是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轉折期。省委書記郭庚茂指出,轉折的核心就是創新,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破解突出矛盾的當務之急和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
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首先需要發現目前創新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遇見的突出問題主要有創新意識不強、資金不足、人才隊伍不健全、技術水平落后、政府扶持力度不大等。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源泉。缺乏創新意識,必然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目前有些企業管理者視野狹窄、自我封閉,導致創新意識和創新管理嚴重缺位。還有一些企業過度迷戀現有的管理制度、產品結構和人才隊伍等資源,不思進取,畏懼創新,害怕改革會給企業造成損失,帶來風險,結果就造成思想上的僵化和行動上的停滯。由于沒有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或者畏懼改革創新,所以大部分企業仍然恪守傳統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影響整個中小企業的創新步伐。
在中國經濟發展相對平穩的今天,資金不足是河南省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又一大障礙。2013年以來,河南省工業企業資金緊張、成本上升趨勢顯著,“錢荒”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產能正常發揮的主要問題。全省工業月度趨勢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12月份流動資金正常企業占全部被調查企業的70.9%,認為資金缺口在10%以上的企業比重達21.2%,資金缺口20%以上的企業占10.1%。在企業資金緊張的背景下,企業創新所需要的資金條件、人才供給、設備改良等要素無法實現,嚴重制約企業自主創新的實施。
人力資源是第一生產力,人才隊伍結構的完善對企業自主創新起到關鍵性作用。企業自主創新需要有創新精神和開拓精神的企業家、有感召力和組織能力的管理人員、專業精通的技術人員、溝通能力一流的營銷人員等等。企業目前的普遍的情況是高職稱、高學歷人才比重較低,研發型人才不足。相比之下科技型企業和準科技型企業大專及研究生以上人員比例較高。科技人員作為企業自主創新的主要力量群體,根據2005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報告》,其比重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潛在技術創新能力。只有擁有高水平、結構合理的創新人才隊伍,企業的研發創新才有保障,就分析報告中提到的指標來說,一般企業是達不到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飛速提升,而目前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讓我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在國際上具有核心競爭力,有著自己獨創的技術。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國的各級地方政府對中小型企業的自主創新進行大力扶持,從而能夠讓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高,產品也可以依靠著獨創的技術在國際上有強大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從而讓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可持續性、連貫性和系統性。這就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指導,而目前的狀況是中小企業得到的扶持力度相當有限。
良好的企業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對企業自主創新有著重要影響。目前多數企業對文化創新不夠重視,沒有正確認識企業文化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對企業文化創新不夠深入。還有一些企業盲目模仿,隨大流,沒有形成企業獨特的文化競爭優勢。中小企業文化創新應該立足于企業的發展情況,創造出具有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通過文化創新優化企業管理機構,增加企業的凝聚力,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一個優越的環境。
此外,創新項目選擇不恰當、產學研合作不緊密、成果轉化不完全等因素也成為影響企業創新的主要因素。
創新可以是理念的創新,是技術的創新,也可以是企業戰略規劃的創新。行駛在在茫茫大海中輪船需要有燈塔的指引,良好的戰略規劃猶如是企業的引路燈。要制定良好的企業規劃,需要深度挖掘企業自身的優勢,樹立遠大的發展目標。目標和方向對于企業整體戰略規劃是最為重要的。我省的中小企業,要學會分析自身的特點,如自己在所處產業的位置、所具有的優勢條件、企業的定位等,同時也要分析自身所存在的劣勢。在具體的戰略執行的過程中,利用企業的優勢,給企業和產品一個明確的定位,注重產品質量的提升和長久客戶的維護,引領企業的快速發展;對于自身所存在的劣勢,又將如何避免,這些都是企業的管理者在制定規劃的時候所需要考慮的。
創新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本質特征是“新”,新模式、新方法、新思維、新成果等都是新的標準。企業自主創新的最終表現是創新成果,而新成果想要得到市場的承認,就必須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優勢,因此要求企業有很強的技術開發能力。技術中心作為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是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重要平臺。近年來,隨著創新主旋律的唱響,創新步伐的不斷推進和深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視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
新鄉市李固水泥有限公司原有普通水泥熟料生產線產能低,生存能力很弱,通過技術改造,使水泥生產線升級換代,該公司結合水泥產業政策,決定改產特種白水泥。不僅大大增強了市場競爭力,而且為企業節省了2.5億元資金,成為國內最大的配套余熱發電特種水泥生產線,產品遠銷華東、華北多個省市。
一個企業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與其他企業在雙贏的基礎上形成優勢互補聯盟,共同對付強大的競爭者。這是戰略聯盟的本質。戰略聯盟是競爭加劇的產物,是現代企業中存在的普遍關系。
20世紀80年代以來,競爭日益多樣化,戰略聯盟發展迅猛,比較成功的案例有:豐田汽車與其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聯盟、微軟公司與英特爾公司之間的“WINTEL”聯盟、蘋果公司與AT&T之間的聯盟等。這并不意味著戰略聯盟只限于大公司,作為一種企業經營戰略,它更加適用于中小規模經營的企業。戰略聯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和層面開展,比如共同注資、研發生產、定牌生產、特許經營、人員共用等。戰略聯盟的實施,同時也展現出企業開放、包容、合作、創新的姿態。可以說,戰略聯盟關系的構建是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有利法寶。
高效有序的管理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中小企業自主創新中的管理創新理應包括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管理、金融機構管理、媒體管理等內容。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一方面大力引進專業人才,完善人才隊伍,同時給企業人員提供不斷發展的空間和機會。企業要經常性、制度性地選派科技人員到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專業技術培訓、進修、深造,定期邀請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來企業做技術咨詢、授課或專題學術報告,解決技術難題,解讀當前市場現狀和發展形勢,提供可供參考的實施方案。在人才選用上圍繞企業目標和發展方向,以促進行業技術升級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為核心,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建立創新獎勵機制和競爭機制,鼓勵員工大膽創新。嘗試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整合利用高校有利人力資源優勢。
在市場管理方面,培育優質客戶,抓住大客戶。20%的客戶購買公司80%的產品和服務,這20%的客戶同時也是公司80%利潤的來源。所以,中小企業應牢牢把握住20%的忠誠客戶,集中企業的優勢產品資源和人力資源深度挖掘這部分客戶需求,設計獨特的市場營銷策略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媒體管理上,打破傳統的中小企業靠人員銷售的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媒體資源,在專業網站發布企業和產品信息。同時,利用社會化媒體的優勢,建立企業微信號和微博,讓更多的公眾了解企業產品和服務。
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優秀的企業文化,會使企業從根本上對內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對外提升企業形象,讓企業擁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創新企業文化需要打造特色鮮明企業品牌形象。品牌之爭已經蔓延到各個行業,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的企業,都被卷入這場規模宏大的品牌大戰中。中小企業無疑在資金、設備、人力資源等方面不占據優勢,但是文化沒有大小,文化沒有領地,企業需要加強品牌文化管理,塑造獨特企業品牌形象,力求用自己突出的優勢占據消費者的心智空間,將有限的消費者資源收入囊中,為企業競爭增加砝碼。
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項長期的再造工程。企業自主創新管理是在優勢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新的企業理念、優化資源調配、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技術管理體系、以及良好的市場服務體系培育屬于自身的特色產品和服務,以提高和擴大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帶動企業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企業自主創新,帶著各種優點和特質,是能夠贏得顧客長期信賴的必經之路,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叩門磚,是撬動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支點,這其中有很多困難和障礙,就需要政府、企業和市場等用心地愛和呵護。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可以說是企業復雜適應過程中的一個步驟,企業自主創新,不能唯經濟利益驅動,喪失企業應有的骨氣、社會責任和擔當。
[1]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等.中國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報告(2012)(摘要)[J].中國中小企業,2012(11).
[2]姜霄.提升河南省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J].企業經濟,2013(2).
[3]姜紹華.影響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與路徑選擇[J].經濟學刊,2010(05).
[4]周懷峰,郭玉杰.基于國內市場需求的企業自主創新路徑[J].軟科學,2011(04).
[5]肖峰,韓鳳晶,張曉天.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2).
王海玉(1981—),女,河南南陽人,碩士,講師,鄭州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從事品牌管理、營銷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