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慧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山東濟南 250200)
淺析傳媒類高職院校實踐基地的建設
——以山東傳媒職業學院為例
張亦慧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山東濟南 250200)
以山東傳媒職業學院為例,分析傳媒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的基本框架,注重基地建設的運行效果。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學院演播室、網站、校園電視臺、校園電臺等校園媒體的建設,提升校內實踐教學的服務能力。制訂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管理辦法,提高基地利用率,確保實訓基地能高效有序運轉。
高職院校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問題 管理
近些年,傳媒行業的發展異常迅速,本科院校的影視類專業也逐年增多,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壓力更加嚴峻。而實踐教學基地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條件之一,為了突出自身的競爭優勢,傳媒類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加大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的投資力度,建設成了集實踐教學、技能培訓、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實習實訓基地。
(1)加大投資力度,優化配置校內實訓條件,保障和提升傳媒類高職院校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是由辦學較好的中專學校或中等職業學院升格而成,教學實踐條件都有一定的基礎。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優化配置校內實訓條件,使所建設的實訓基地能同時滿足多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訓。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就非常重視綜合性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下,接受多層次的綜合技能培養。先后建立了多個錄音室、綜合訓練室、校園電臺、校園電視臺、攝影棚、不同規模的演播室等,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到行業一流設備。將課堂搬到各實訓室,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節目創作的全過程,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均可參加,真正實現了學生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保障和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
(2)重視和加強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使實訓基地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對于傳媒類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特色辦學和長遠發展,起著關鍵性、規范性的積極作用。山東傳媒職業院校,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把實踐教學作為專業教學的核心環節,納入了課程體系的整體設置中。目前已經有多名學生,以在學院實訓室學到的各項技能參與到社會實踐,獲得收入,使學生真正實現了實習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
(3)加強學院演播室、網站、校園電視臺、校園電臺等校園媒體的建設,提升校內實踐教學的服務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實踐教學中。
學院在建設當中,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最大限度節約投入成本,給學生提供不同規模的全真型實踐教學場所。在建設中,遵循投資少、適應性強的原則,使所建設的所有實訓室盡可能通用,盡量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適合崗位的實踐操作。校園電臺、電視臺、不同規模的演播室,很多節目都是由學生自主完成,與校外企業、多家省臺地市臺錄制的大型節目,學生也能參與其中,編導、攝影攝像、影視燈光、視頻技術等不同的崗位,不同年級的學生均可以參與主持、拍攝、制作的全過程,將課堂所學的知道轉化為實踐能力,與未來工作崗位零距離接觸。不僅增強了社會服務能力,也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操作規范的職業素養,為以后的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傳媒類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實踐、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場所。對于把學生培養成為適合傳媒業發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意義非常重大。
(1)與多家傳媒機構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教學效果成績顯著。
近年來,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已經與全省各市、縣多家傳媒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以滿足學生的崗位實踐與畢業實習等環節的教學工作。校外實踐基地不同于校內的模擬場所,可以由合作單位的專家老師們給學生授課,與時俱進,講授實踐經驗、學習先進技術。這對于院校培養新時代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學院還與校外多檔欄目合作,為專業技術課程開展實際項目教學提供了大量案例,學生們可以在實習工作單位直接頂崗,把在校內的理論學習和課內實踐完美結合,使綜合能力更上一個臺階。很多學生在實習期間就被各電臺電視臺或企業錄用,這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更為校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為學生的靈活就業多向選擇帶來了很多的機會。
(2)加強與行業企業的交流合作,制訂一系列較為完善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管理辦法,提高基地利用率,確保實訓基地能高效有序運轉。
傳媒類高職院校,在實踐基地建設上都會投入很大,但基地建成之后,應重視學生的實踐實習質量。與各行業企業取得了合作關系后,在交流過程中,制訂比較完善的校外實踐基地的管理辦法,明確校外基地的實踐流程,督促學生遵守合作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實踐學習。并定期安排院校教師到各實習基地考察,落實學生的實踐情況。確保各級別各專業的學生在各實習基地,能與校內實踐教學緊密結合,提高基地利用率,在用人單位和頂崗學生之間形成積極的良性循環。
(3)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行業一線兼職教師比例,安排專業老師到基地掛職,引進先進技術,教學練結合,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的作用。
一般來講,傳媒類高職院校都會有一批在行業一線做兼職的教師,或者聘請一些在媒體單位工作的資深人員擔任院校教授,因為他們對傳媒行業比較熟悉,工作經驗比較豐富,也清楚各個專業領域需要什么人才。用這種方式保持學院與社會媒體的密切聯系,適時的把目前行業發展動向及前沿技術引入教學,對學院開展實踐教學會非常有利。同時也要加強校內專業教師的隊伍建設,進一步打造高水平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安排一些專業老師到校外基地去掛職,通過技術服務不斷的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改革和教學工作的需要,讓一些學生也定期去基地頂崗實習,與學院的兼職老師多交流學習,在學習中逐步與社會接軌,更好的發揮校外實訓基地的作用。
(1)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體制缺乏統一規劃。
(2)實訓基地的運行成本高、設備更新快、配套設施不足。
(3)實訓指導老師的結構不合理,實踐教學改革和研究水平較低。
(4)實訓基地的利用率不高。這是目前多家高職傳媒類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有其特殊性,它的自由性、隨意性相對比較大。實踐教學基地的管理,對于傳媒類高職院校來說,力量也就顯得稍有薄弱。目前,很多高校實踐基地建成了,但管理上還沒有很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體系,這就使得很多實踐課在諸多方面都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管理上不完善,老師和學生再缺乏自我約束,必定會影響老師和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積極主動性。針對上述所列問題,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引入了先進行業、企業的標準化管理,與一線接軌,制定了一系列實訓基地管理規章制度,對學生實習實訓嚴格要求,樹立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同時成立了專門機構統籌管理實訓基地,打破了演播中心實訓室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傳統模式。錄音間、演播室、攝影棚校園電視臺等各實訓室可以供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充分利用,分別適合崗位和社會需要的動手實踐。在各項規章制度的約束下,也實現了教學、實訓制作、培訓、面向社會服務的有機結合。確保實踐教學基地高效有序的運轉。
在傳媒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于傳媒類高職院校來說,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學院發展的一個“瓶頸”,是突破傳統教學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傳媒類實訓基地的設備成本高、更新快,要想保持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發揮現有實訓基地的經濟效益,以節約資源和方便學生為前提,把學院建成一個多元化的實習實訓場所,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把握,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要主動為社會、為各行業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技術服務,以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為依托,全面實現教學、培訓、科研、服務、生產的有機結合。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的理解與把握,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與能力。
[1]賀士榕.中國職業教育 名校/名校長創新管理評析---實訓基地建設卷.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9.
[2]高慧云.高職生產性實訓基地法律問題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