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峰
(安徽工程大學金融工程系,安徽蕪湖 241000)
金融計量學理論與實驗體系設計及優化研究
潘海峰
(安徽工程大學金融工程系,安徽蕪湖 241000)
金融計量學作為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金融計量學課程的教學現狀,進一步提出了金融計量學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體系的設計,最后基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案例教學三位一體的綜合考量,從金融計量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系統性的研究了金融計量學的教學改革,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金融計量 理論體系 實驗體系 教學改革 創新考核
金融計量學,作為計量經濟學基礎上進一步專業化的課程,主要研究如何將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運用于金融領域,針對金融數據的特殊性,構造相應模型,以便對金融理論進行實證檢驗,并提供經濟金融的預測分析。金融計量學由計量經濟學發展而來,主要指金融市場的計量分析,包括對金融市場各種變量(利率、匯率、交易量、價格等)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和計量建模,以及對實證金融中的大量金融理論和現象進行分析。金融計量學的教學目標側重于實際應用,培養應用金融計量學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
由于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性和應用性,教育部已把該課程指定為我國財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而金融計量學作為金融特色明顯的計量經濟衍生課程,在很多高校金融專業中已經替代傳統計量經濟學,成為專業核心課程。由于各高校學生的學習背景、知識積累、先開課程有差異,同時開設金融計量學的學時有限,面對理論難理解、體系龐大、內容繁雜、更新迅速特點。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并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需要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驗、教學案例等方面進行探索,以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本文基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案例教學三位一體的綜合考量,從金融計量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系統研究金融計量學課程體系設計,探討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思路,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目前,由于金融計量學國內相關教材較少,金融專業在教材的選取時,有相當一部分高校采用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教材,體系較為經典,可選擇性比較大,但特色性相對缺乏,即從經濟口徑學習范圍較大,沒有真正體現金融特色,真正實現計量與金融的融合。
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金融計量學知識原理,教師傾向于對數學公式進行詳細推導。在實驗室上機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主要是按照教師的步驟進行實驗操作,對于實驗結果的由來以及如何應用等卻一知半解。雖然在課堂教學時,要求學生緊密結合理論學習和課堂演示,自己進行軟件操作,但部分學生沒有配備電腦,使這一要求得不到落實,或者課時的限制難以實現,老師只能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操作和公式的推導,因此課程較為枯燥,學生缺乏聽課的興趣和主動性。
目前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法一般以老師講授為主,輔助一定的作業和上機操作。重視公式推導、演算,學生被動學習,很難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上,一般都采用平時成績加期末的筆試成績。平時成績的評定主要取決于出勤情況和課堂的表現,但由于學生人數多、討論機會少,教師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難以客觀評價。期末成績的評定側重于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公式、方法的掌握等,忽視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靈活運用能力和知識接受度的考核。
優化的理論課程體系應包括:(1)導論:主要介紹金融計量學的含義、金融數據、建模步驟、常用金融計量軟件等;(2)回歸模型及其應用,主要介紹一元線性回歸和多元線性回歸理論,具體包括最小二乘法、估計量性質、模型假定、假設檢驗等;(3)非典型回歸模型及其應用,主要介紹普通最小二乘法假設的違背如異方差性、自相關性、多重共線性;廣義矩模型;面板數據模型;離散因變量模型的應用如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等;(4)時間序列分析方法,主要介紹時間序列的平穩性、自協方差、白噪聲過程、協整、誤差修正模型及向量自回歸模型等;(5)GARCH模型分析與應用,主要介紹ARCH模型的分類、檢驗、非對稱性分析等;(6)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實證檢驗,主要介紹資產定價理論實證檢驗的經典方法、我國股市CAPM檢驗及多因素模型實證檢驗等;(7)有效市場理論檢驗,主要介紹有效市場假說理論、事件研究及我國股市的有效性檢驗等;(8)金融衍生產品定價理論與實證研究,主要介紹資產價格的變化、期權及其定價公式及金融工程的組合分解技術等。
實驗課程體系應選擇合適的實驗案例,撰寫實驗指導手冊。實驗教學案例應包含實驗目的與要求、實驗知識準備、實驗數據、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問題思考和實驗總結等要點。金融計量學實驗應包括線性回歸模型應用,多元回歸的修正模型應用,離散因變量模型,虛擬變量模型,單位根檢驗、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ARMA模型應用,條件異方差模型應用,有效市場理論檢驗,衍生品定價模型應用等。每一個實驗應該結合Eviews或SAS等金融計量軟件,對至少兩個案例進行詳細講解,包括創建工作文件、錄入數據、初步分析、建立模型、統計量檢驗、預測分析等。
金融計量學內容繁雜,在學生精力和課時安排受限的情況下,難以做到面面俱到,這意味著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必須有所取。要掌握好金融計量學這門課程,要先掌握一些基礎課程,如金融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統計學、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這些先修課程,由于時間較久,掌握不夠扎實,所以在學習金融計量學課程時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不懂的東西越積越多,最后課程結束大腦一片糊涂。因此這些課程的授課老師要提前給學生打預防針,認真講解,督促抓好基礎。
很多高校金融計量學的課程為48或60課時,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相對緊張,因此可以將課時延長至80課時,老師講完了理論課后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上機實驗的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金融計量學課程教學應采用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學內容的動態性、趣味性、直觀性與掌握性;另一方面可以靈活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多彩又有專業特色的案例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能夠使理論知識更加通俗易懂,降低難度,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案例教學重視師生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課程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金融計量學教學案例的選取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等特點,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特色,多搜集一些與該專業密切相關的案例,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
考核方式應改為筆試、上機實驗、課堂討論與論文寫作相結合的一體化綜合評定成績的考核形式,側重于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對于金融計量學課程的考核可以采取以下四種方式: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考察采用傳統考試的考核方式;對案例教學采用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對實驗結果用實驗報告的考核方式;對平時出勤及課堂表現采用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 最終學生的成績為:考試成績、課程論文成績、實驗報告成績和平時成績加權平均。
探索性實驗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理論,借助于金融計量學的理論方法,對金融領域的某一理論或現實問題,自行設計實驗項目并完成項目研究的全部過程。教學中要求學生從自身的專業理論出發,選擇專題項目并展開深入研究,本質上是學生對未知事物的主動探索。探索性實驗已經超越了對金融計量理論與方法本身的簡單驗證,而是集專業理論、計量方法與實驗操作的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積極開展探索性實驗教學,有助于理論與實驗教學彼此促進,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互動發展。
金融計量學課程實用性強,且內容較為深澀,這些特點決定了金融計量教學任務的艱巨。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既注重學生對基礎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還要加強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應用金融計量能力的培養,把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掌握金融計量分析的方法。
[1]黃榮哲.金融計量學教材的內容設計與優化研究——基于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學實踐[J].金融教育研究,2013,26(2):84-87.
[2]曹棟.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初探[J].中國證券期貨,2012,3:284-285.
[3]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14(2):34-35
[4]曲春青.金融計量學實驗考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4:63-63.
[5]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19-22.
[6]張宗新.金融計量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安徽工程大學教研項目(2013jyxm34)。
潘海峰(1982—),男,漢,安徽宿州人,安徽工程大學金融工程系,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金融計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