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兔場養殖失敗原因九方面
規模養兔與傳統養兔的最大不同就是小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謂小環境,主要是指家兔生存空間的小氣候指標,如濕度、溫度、通風、光照、噪音、有害氣體和病原微生物等。根據筆者調查,我國規模型兔場在環境控制方面大多數存在嚴重問題,特別是高密度飼養和通風不良帶來的高濕度、氣體污濁和有害微生物濃度的增加,使兔舍小氣候惡化而導致家兔抗病力降低,給疾病傳播創造了條件。
規模兔場對飼料和營養的依賴性很強,在這些方面很容易出問題,如配方設計不合理、營養不平衡、飼料原料或配方突然更換、飼料含有有毒成分、濫用藥物等,都會給生產造成很大的損失。我國飼草資源極其豐富,但是規模化兔場最大的困難就是粗飼料不能很好解決。這是由于規模化兔場的粗飼料需要量大,而且需要四季穩定供應。但粗飼料又存在質量差異大、貯存困難等特點,容易發霉變質,造成家兔中毒死亡。
優良的品種,標準的種兔,健康的種群,這是規模化、集約化兔場實現高效生產的先決條件。遺憾的是,我們目前還很難實現這一要求。特別是有的兔場購入了不健康的種兔,很快就會陷入疫病不斷的泥沼。優質的種源、優質的環境和優質的管理,是規模化兔場實現贏利的必備條件,缺一不可。
養兔本身就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規模化養兔則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品種的選育和繁殖,還是飼料的選用和配方設計,或是日常的飼養管理規范和防疫程序的制訂與實施,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要求有高素質的技術人員、適用的疫病和環境檢測手段以及各技術環節的相互銜接和配套。事實上,目前我國的一些兔場,無論在技術硬件上還是在軟件方面,都很難達到規模化養兔的技術要求。
場址的選擇、建筑的布局、兔舍的設計和設備的選用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規模化兔場工作效率的高低,甚至養殖的成敗。生產中,一些兔場往往忽視場址選擇的重要性,如地勢高低、周圍環境、主導風向、水源電力是否有利于防疫,是否有利于家兔生產和人員工作及生活等;忽視了建筑物分區原則,特別是清潔道和污染道的區分;忽視了兔舍建筑的基本參數,如兔舍的朝向、長度、高度、跨度和間距,門窗的大小、高低和布局,糞溝的寬窄、坡度和光滑度,墻體和地面的材料、厚度和防腐、防潮、保溫設計;忽視了兔籠的設計、材料的選擇和籠具的選用等等。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規模兔場的效益。
隨著兔群規模的擴大,疾病的預防難度也在加大。這其中以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為主,真菌性傳染病會逐年增加,而主要的急性傳染病(如兔瘟)和常見的寄生蟲病(如球蟲病、疥癬病)則有發生率降低趨勢。筆者分析發現,規模兔場內條件致病菌導致的疾病多發,與飼養管理和兔舍的小氣候惡化不無關系。在筆者所了解的規模化兔場中,大多數都被疾病所困擾。
分析我國規模兔場投資者的組成不難發現,真正以養兔起家的老板并不多見,多為從事其他行業轉產養兔的。這些人多具有資金優勢,也有大型企業的管理經驗和市場意識。但是,兔場的管理不同于工業、種植業和加工業,其主要任務是科學有效地組織兔業生產。能否調動每個飼養員的積極性,能否在短期內提高飼養人員的養殖技能,是養好家兔的關鍵。也就是說,要養好兔,先管好人。而很多管理者卻忽略了這一點,最終多因盲目決策而造成重大失誤。
對于家兔養殖業來說,市場波動是經常的。在市場低潮期,小規模兔場可以殺兔倒籠,損失不大;但是對于規模型兔場,如此大的投資和心血,很難作出洗手不干的抉擇,而在持續低潮中硬著頭皮堅持,經濟實力較弱的企業很容易招架不住。因此,大貸款、大投資、大手大腳的單一經營而沒有形成產業化的規模養兔企業很容易在市場波動中翻船。
各級政府在我國家兔養殖業的發展中給予了很大的關注、支持和指導,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有較多干預,特別是那些帶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質的規模化養兔企業的失敗,與此不無關系。
宋國良 吉林省大安市安廣鎮郵政局 13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