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于野



1
一個紐約警察(化名約翰)經常跟自己的女兒(化名多琳)說:“不管發生什么事情,我都會照顧你。”1992年,約翰在一起搶劫案中連中6槍死亡,致命的一槍從后背進入,割破了左肺和心臟,并導致肺動脈破裂。
5年后,多琳生了個兒子,取名威廉。威廉一出生就有缺陷,肺動脈隔膜發育不全,血液有時候不能進入肺;一個心室也沒發育好,要終生用藥。威廉3歲時的一天,多琳讓他不要鬧,否則就會打他。威廉說:“媽媽,我是你爸爸的時候從來沒打過你!”起初多琳沒當回事,但后來威廉不斷告訴她他曾經是約翰。他陸陸續續談了很多約翰的事情,其中包括那次槍戰。他記得多琳小時候養過的貓,他的一些習慣也與約翰相同。但是最讓多琳震撼的是有一次威廉對她說:“別擔心,媽媽。我會照顧你?!?/p>
這種兒童回憶起自己“前世”的案例并不算特別稀奇,可能每個人都時有耳聞。這些兒童大多在2到4歲之間跟家長說自己前世的生活,甚至能說出具體的地點和名字。
一些奇怪的事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有一個專門研究此類事件的研究所,一旦得到相關信息,他們就前往事發地和孩子的家庭一起尋訪其前世的家庭。如果真的根據孩子的描述找到了,研究人員就把這個案例稱為“solved(解決)”,否則就是“unsolved(未解決)”。
由于很多案例發生在亞洲國家,尤其是印度、斯里蘭卡和泰國,因此,很多案例都是驗證之后,美國的研究者才得到消息。但也有一些案例是研究者和兒童今世的家庭一起尋訪其前世家庭。該機構的研究者吉姆·塔可在2005年出了一本書,向我們介紹了他們取得的成果。
跟回憶和敘述相比,胎記和先天缺陷是“轉世”的硬邦邦的物理證據,比如威廉的身體缺陷。研究者一共搜集到了225個有前世回憶和身體先天缺陷或胎記的案例。有些兒童的胎記或先天缺陷與其前世受的傷在同一個地方,有些兒童的胎記則來源于前世去世時被活著的人點上去的顏料,某些亞洲國家有給死者用顏料做標記的習慣。
有些兒童對前世的家庭有強烈的感情依賴,他們甚至會要求前世親人定期來看自己,有的會保留前世的生活習慣,有的會做出前世工作時候(比如打鐵)的動作,有的甚至在游戲中模擬自己前世死亡的過程,包括拔槍自殺!
印度有個出生于低種姓家庭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前世是高種姓,從小拒絕吃家里的食物,鄰居幫著用高種姓的方法做了一年飯,他才改過來。有好幾個出生于緬甸的孩子聲稱自己前世是二戰時期死在這里的日本兵,他們喜愛日式的食物,拒絕穿當地的服飾,而且非常害怕飛機。前世是非正常死亡的,35%表現出對致死物的恐懼,尤其是水。53個聲稱前世是被淹死的人中有31個怕水,有的甚至必須由兩個人按住才能洗澡。
有一個女孩前世因為躲避一輛公共汽車而掉到池塘里溺水而死,結果今世既怕汽車又怕水。在轉世過程中改變性別的,表現為很不適應。
而所有這一切,不管是轉世回憶還是前世對今生感情的影響,大都會在7歲以后慢慢淡化乃至忘記。這些孩子長大以后跟別的孩子沒有任何區別。有個女孩剛會說話的時候強烈要求父母找到其前世的家人,包括丈夫和兒女,她要求他們必須每周都來看她,以至于她前世丈夫的繼室都不干了。然而等到這女孩7歲以后,她反而覺得前世的家庭成了她的累贅。也有一個極其罕見的案例,一個男孩找到了前世的妻子,長大以后仍然跟她保持著感情,并且不顧年齡差距再次與之結婚!
2
真有轉世嗎
怎樣合理地解釋這些事件?一種可能性當然是這一切純屬巧合。小孩子什么話都有可能說,如果當了真并且按照他們說的去找,也許真的就能找到這么一個死去的人。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就持這種觀點,并且組織了一個實驗來驗證。他找到幾個孩子編造他們的前世,然后尋找能與之對應的死亡記錄。一個3歲的小女孩說自己的前世3歲時被怪物咬死。懷斯曼找到了一個被綁架并被殺害的女孩,這個女孩和編造的那個前世有相同的頭發和眼睛,甚至都穿粉色帶花的衣服,都住在海邊。
但跟轉世研究者的案例相比,懷斯曼的案例缺乏一些重要的東西,比如具體的人名和地點。有些兒童不但說出了前世家人的名字,回到前世家里之后還能指出一些別人不可能知道的物品的存放地點,有些不經詢問就告訴前世家人自己死前家里的情況跟現在的不同。
在一個案例中,兒童說曾經給自己前世的兄弟送過一把槍,這把槍的型號在當地非常罕見,而且只有兄弟二人知道。在一個有研究者陪同的指認案例中,兒童不但說對了前世村子里所有的人,而且在遇到一個在其死后才搬來此地的人時,表示不認識。在很多情況下,今世家庭與前世家庭根本不認識,有些尋訪前世家庭的工作是今世家人委托第三方去辦的,這種有多人參與的案例可信度就更高了。真正有價值的案例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兒童說出了他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信息。
有沒有可能是兒童家人記錯了呢?也許這一家人很愿意相信轉世,孩子本來說了很多話,家長卻只強調那些印證了的話,甚至主動把沒說對的也算成說對了的。但有30多個案例是家長寫下孩子對前世的陳述后,拿著這個文字記錄去尋找他的前世家庭并且找到了的。研究者對比了有文字記錄的案例和沒有文字記錄的案例,發現準確度分別是76.7%和78.4%。這是可以接受的,就算沒有生死之隔,我們回憶早年的事情也未必能100%說準。
研究者還想了另一個辦法:在時隔幾年之后讓另一個研究人員在不看原記錄的情況下再次訪問這個家庭。如果是記憶錯誤,那么隨著時間推移,這個案例的強度會被加強,一廂情愿相信轉世的家人會把事情編得更可信。但是結果恰恰相反,幾年后,案例反而變得不那么鮮明了,就像真實的記憶一樣。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造假,但造假對他們有什么好處?研究者不會給他們提供任何采訪費,他們卻不得不不斷地接受陌生人的詢問。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今世家庭沒有向前世家庭提出任何財物要求。很多今世家庭根本不愿意去尋找什么前世家庭,往往是孩子強烈要求才不得不去。有一個例子中,一個女孩的前世是某個手藝人的妻子,地位較低,而其今世家庭地位較高,這導致她的父親極其反感她談論前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