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醫學指導/北京孔醫堂坐館專家、合順堂名醫館首席特診專家 武國忠
蘇東坡有一句養生名言:“已饑方食,未飽先止。”但現代人的觀念則是“未饑先食,未渴先飲,一日三餐,定點定時。”殊不知,這樣不僅讓我們失去了天生的餓感和渴感,也成為很多疾病的根源。
現代人的病因往往是吃多了
武醫師認為,醫學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應變,養生之道就是應變之道。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體力消耗越來越小,而心神消耗得越來越多,于是造成一個陰盛陽虛的體質。如何應變才能使身體健康呢?武醫師指出,首先要在飲食上改變。
“現代人的病因往往是吃多了。就拿糖尿病來說,它是由于長期的暴飲暴食,胃部過于膨脹,壓迫處于胃下方的胰臟,把胰臟壓得麻痹了,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失調;再比如心腦血管疾病,也是由于人體過多的攝入脂肪、膽固醇,淤塞了血管。對于這類病人,我建議實行一餐療法,只吃一頓或者兩頓,無論是營養還是能量都已經足夠了。”
方案1:只吃早餐,且素食
一餐療法的第一種方案是全天只吃一餐,即早晨一餐,并且吃素食。建議選在星期六或者星期天,因為休息日體能消耗相對要少。這一餐可以吃得晚點,大約九點左右。食物種類要豐富,比如多種蔬菜、豆制品等,以保證營養均衡。吃飯的時候,一定細嚼慢咽,因為今天是腸胃的休息日,要盡量減少它的負擔。吃完飯后,該干什么還干什么,只要別太勞累就行。千萬不要以為今天攝入的能量有限就不敢動。如果口渴了怎么辦呢?喝點白開水就行。
就這樣到了午飯時間,我們可能感覺不到餓。但晚飯時間到了,會感覺饑腸轆轆。這個時候大家要堅持住,因為這時到了腸胃按時蠕動的時間。平時它們蠕動是為了消化食物,而此時它們正好借助蠕動來清洗自身,使腸胃壁上沉積已久的污穢慢慢脫落下來。再過一會,餓意會減輕,甚至消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餓過了頭反而不餓了”。這時,人體已經不“指望”能從腸胃中獲取什么營養了,轉而消耗體內的脂肪。
實行一餐療法時,晚上最好九點半左右入睡,不宜過晚。等你一覺醒來,又會感到饑腸轆轆,這時可以吃東西了,但不要吃得太多,六分飽就可以。一個星期之內,只要有一兩天實行一餐療法就可以,其他時間,照常飲食,只要不暴飲暴食就可以。
方案2:一天只吃兩頓
一餐療法的第二種方案就是一天只吃兩頓飯。現代人運動量少,即使是在繁忙的工作日,一天吃兩頓,能量也完全夠用。那么哪頓不吃呢?俄羅斯有句諺語說:“早餐留給自己,午餐與朋友共享,晚餐留給敵人。”那么,我們就把留給敵人的這一餐免掉吧。晚上如果很餓的話,可以適當補充一些零食,如果沒有低血糖的反應(有低血糖反應要立即補充食物),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們會感覺到一種健康的饑餓感,這時,又是辰時(早晨7點至9點之間),胃經當值,飲食入肚,如魚得水。這個方案易于操作,可以天天堅持,也可以隔幾天一次,隨心而定。
武醫師最后告訴大家,以上兩種方案,可以只實施一種,也可以兩種同時實施,即從周一到周五,實行第二種方案,不吃晚飯。星期六和星期日實行第一種方案,在家只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