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白
河南省一直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和建筑勞務大省,在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建筑勞務發展主要靠政府推動,靠建筑勞務企業自我發展,它是一個不需要土地、不需要錢、無污染,地稅、所得稅收益多、能夠迅速帶領農民致富的行業。現在,面對其他建筑強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的嚴峻形勢,面臨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機遇和勞動者就業難、收入低的倒逼形勢,河南省政府應當通過加快建筑勞務轉型升級,使建筑勞務大省盡快轉變為建筑勞務強省,把建筑勞務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扶持。
一、河南省建筑勞務發展現狀和作出的突出貢獻
(一)河南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建筑勞務大省
2012年,河南省建筑業從業人數650多萬,建筑業從業人數居全國之首,占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比例居全國前列。在這650多萬建筑大軍中,三分之二在河南省內施工,三分之一到河南省外,達210多萬人。僅北京、天津和山西三省市,就有河南的建筑隊伍60多萬人。目前,除臺灣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都有河南的建筑勞務隊伍,并且已輸出到非洲、歐洲、俄羅斯、中東等一些國家和地區。
(二)河南已培育出一批建筑勞務基地縣
經河南各級政府和建筑業主管部門20多年的悉心指導和培育,林州、長垣、沈丘、平輿、商城等23個縣(市),形成了集中的建筑勞務輸出基地。這23個建筑勞務基地,從事建筑業的人數達290多萬,占河南省建筑業從業人數的46%。這些基地組建有各級各類建筑施工企業792家,其中,總承包企業268家、專業承包企業196家、勞務企業328家。
(三)河南打造出一批特色知名勞務品牌
河南省已打造出了一批全國“建筑之鄉”“防腐之都”“防水之鄉”等特色的知名品牌。如被稱為“建筑之鄉”的林州、滑縣、獲嘉、沈丘等縣市的房建,睢縣、虞城等縣的市政、道路、橋梁;“防腐之都”長垣的防腐保溫;“防水之鄉”項城、平輿的防水,占領了全國五分之三以上的防水市場。長垣的防腐保溫,不但在國內市場上長期稱雄,而且打入了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被尊為“世界防腐蝕之都”。
河南建筑隊伍參建了國內眾多具有當代最高水平的標志性工程。北京西客站、中華世紀壇、首都機場航站樓、國家大劇院、鳥巢、水立方、中華世紀壇、中央軍委大樓等國家標志性建筑,中國大劇院、水立方、鳥巢、三峽大壩永久閘門、西昌衛星發射塔、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防腐、防水工程,都有河南隊伍的影子。
(四)建筑勞務輸出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
經過20多年的培育,河南培育出一大批年產值幾十億的特級、一級總承包優秀企業和企業家,他們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建筑勞務輸出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積累了大量資金,推動了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穩定。河南省每年出省施工人數均在200萬人以上,每年帶回省內的勞務收入均在600億元以上。有一大批建筑勞務帶頭人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們利用先進的技術經驗和信息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有力地加強了基層政權建設,促進農村社會整體穩定。
二、河南省建筑勞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建筑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低
目前,河南省建筑勞務企業總數已有2900多個。建筑總承包、專業承包企業6000個,總承包企業和勞動企業的比例是1∶10,河南省建筑業從業人員650萬,按照300人辦一個勞務企業,也應該有2萬家以上。但現在河南省勞務企業不足3000家,說明還有大量的建筑勞務作業人員沒有組織到勞務企業中來,仍處于自發或自流狀態。如豫南的信陽、駐馬店一些縣輸出到江蘇、浙江和新疆的40多萬建筑勞務人員,仍然以“親戚拉親戚、朋友找朋友”的形式,進入當地建筑市場,河南省建筑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仍然很低。
(二)龍頭骨干企業太少,帶動力不強
河南省具有建筑特級和一級的企業太少,參與大項目、承包重點大工程的企業也不多,競爭能力不強,對建筑勞務輸出的帶動作用不足。江蘇有特級建筑企業32家、浙江有特級建筑企業40家,河南只有11家,而且競爭能力差。浙江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的建筑企業有14家,年產值最高的超過500億元。江蘇年產值百億以上的建筑企業有17家,年產值最高的268億元。河南沒有年產值超100億元的本土建筑企業,最高的新浦集團也只有50多億元。江浙的大型骨干企業每年都可帶出15萬人以上,并且這樣的骨干企業有一大批。而河南省的骨干企業,能帶出5萬人以上的就很少。
(三)外出建筑企業稅收過重,所得稅稅收和企業隊伍流失嚴重
建筑業原本就是微利行業,建筑施工企業的實際利潤率只有2.7%左右,加之企業投標讓利8%~10%,施工中的墊資50%和BT模式100%墊資時間長,還要交付名目繁多的保證金。如投標保證金10%,履約保證金10%,農民工保證金2%,質保金5%等,企業負擔太重。如果再按2.5%征收外出施工企業的所得稅,企業幾乎沒有利潤空間,很難發展。江蘇、浙江等省為給建筑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環境,大都采取了返還所得稅的辦法來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有的直接收取0.8%~1%,有的按照2%預收后返還1%~1.2%,有的還規定外出施工企業所得稅只繳0.6%。由于河南所得稅過重,導致出省施工企業不愿回省繳納,每年流失稅源20多億元。同時,因其他省市稅收低,吸引了河南省一部分企業外流,造成隊伍流失。
(四)資格、職稱證束縛了建筑企業的手腳
建造師證和職稱證是建筑企業資質晉升的最重要的基礎條件和評審依據。河南對非公有制企業和專業技術人員卡得過死,導致河南至今仍有2萬多名一、二級臨時建造師未能轉為正式建造師,導致河南省特級、一級企業數量和市場競爭力明顯下降。職稱證也是建筑企業資質晉升的硬性條件。江蘇、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對建筑工程獲得國家大獎和省級大獎的專業技術人員,免考外語,實行現場答辯的辦法,評審中高級職稱,使大部分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順利獲得了職稱證書。而河南省至今沒有這方面的政策,建造師和職稱“兩證”取得難,河南有近1萬名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和管理人員被江、浙和山西企業高薪聘請,亦有幾萬名專業技術人員被逼到其他省評職稱,成為外省企業骨干。
(五)融資環境差,缺乏有力的合作競爭平臺
河南省至今沒有建筑企業融資平臺,政府部門沒有出面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和銀企合作方式來減輕企業資金壓力。因此,在招投競標時,外省骨干企業有銀行作后盾,能夠為投標企業提供大量的資金和保函,使他們的企業在競爭中不斷取勝。由于河南省的融資環境差,缺少有力的合作競爭平臺,骨干企業在投標過程中不敵對手,幾十億、上百億的重點工程被江浙特級企業拿走,造成河南省建筑業與其他省份的差距越來越大。
三、影響河南建筑勞務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觀念滯后,政府重視不夠
多年來,河南省沒有出臺對建筑業和建筑勞務發展的優惠政策和發展規劃,沒有制定以河南省政府的名義表彰、獎勵、命名建筑勞務基地和建筑之鄉等激勵政策,經營環境不夠寬松,對發展較快、為當地作出重大貢獻的龍頭骨干企業,政府也沒有給予重獎和扶持。
(二)組織機構不健全,管理體制在與其他省份的競爭中呈現出不足
河南省建筑勞務管理辦公室,是18年前成立的自收自支管理體制,編制70人,現占自收自支編制人員25名。根據單位職責和工作需要,勞務辦內設機構24個,實有在職人員147名。河南建筑勞務管理辦公室的管理人員全部為自收自支編制,管理龐大的建筑勞務隊伍,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與江蘇、浙江、山東、湖北、四川、河北、安徽等省事業全供、參公管理的體制相比,明顯缺乏優勢。
(三)企業外部環境差,各級政府主推不夠
由于河南各級政府對建筑業發展重視不夠、政策滯后,對建筑勞務發展推動不力,對企業管得過死,卡得過嚴,所得稅過重,建造師證和職稱證取得難,沒有減輕企業稅收的政策,沒有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制約了建筑企業的發展。
四、加快河南省建筑勞務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對建筑勞務發展的扶持力度
河南省政府應將建筑業強省作為發展的主導戰略來抓,制定建筑業發展戰略規劃,解決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對省內外建筑企業進行統一協調服務和宏觀管理,各市縣相應地出臺有關文件。同時,每年要以河南省政府的名義到外省召開一次建筑企業和建筑勞務推介會,在省內對優秀勞務企業進行表彰、獎勵,命名“建筑之鄉”“防腐之鄉”“防水之鄉”,并通過媒體進行廣泛宣傳,提高知名度。對發展較快,為當地作出重大貢獻的骨干企業,應給予重獎。對于作出重大貢獻的個人,政治上給榮譽,物質上給待遇,社會上給地位;同時,要在近3年內,選擇農村勞動力充裕、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有一定建筑業基礎的縣,培育和發展3~5個新的建筑勞務基地,備足建筑勞務后備資源,保證建筑勞務發展需要。
(二)改革管理體制,健全服務機構
目前,最迫切的是,改革河南省勞務辦管理體制,改變勞務辦的編制形式,改變服務費用的供給渠道,由自收自支改為財政全供,徹底改變收費服務的管理體制,構建建筑企業滿意的服務型機構。亦可借鑒江蘇、浙江、山東、安徽等省勞務辦事業全供、參供管理的體制,精簡機構、減少人員,搞好系統管理和全方位服務,承擔起對全省建筑勞務發展的指導協調服務管理工作。
(三)抓緊解決企業資質提升、從業人員職稱等問題
河南省政府有關部門應牽頭、協調國家人社部,采取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辦法,解決2萬多名一、二級臨時建造師轉正問題,對長期在施工一線、年齡偏大、成績突出的臨時建造師和專業技術人員,通過采取考試和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將其轉為正式一、二級建造師和評審為中高級工程師,同時,為建筑施工企業資質晉升創造條件。
(四)制定合理稅收政策,優化外部發展環境
參考其他省市有關所得稅政策,對外出施工企業的部分所得稅以減半征收或按工程量大小梯次減免稅收,出省施工企業的所得稅可以統一按0.8%~1%征收。對本地企業征收所得稅的標準為:產值在1000萬元以下的按1%;產值在1000萬~5000萬元范圍的按0.8%;產值在5000萬~1億元范圍的按0.6%;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按0.4%。雖然,河南省降低了所得稅率,卻涵養了稅源,能夠吸引外省大批的外出企業回到河南繳納所得稅,避免了因所得稅過高,大量的外出施工企業在省外較低市縣繳納所得稅的局面。同時,建筑業行業管理部門應向稅務機關提供建筑業企業經營活動的相關信息。
(五)不斷借鑒外地經驗,努力提升河南建筑勞務管理整體水平
江蘇、浙江、山東、湖北、四川等省高度重視建筑勞務業的發展。江蘇、浙江兩省20多年來,始終把建筑業作為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每五年召開一次“四大班子”參加的全省建筑業發展大會,省委書記、省長親自到會布置工作,制定發展目標,以省政府的名義下發文件,要求下級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文件,解決建筑行業的實際問題;同時,兩省每年還以省政府的名義在外省召開一次建筑業推介會,向省外宣傳、推廣本省企業。江蘇、浙江等省都出臺了稅收、融資、職稱考評、資質評審、職業資格考試和評先獎優等一系列促進建筑業和建筑勞務發展的政策措施。上述幾省的先進經驗,河南應積極借鑒。
(六)下功夫培育龍頭骨干企業
要不斷借鑒先進經驗,像林州、長垣那樣積極培育和組建資質級別高、資金實力和裝備實力強、管理水平高、在全國建筑市場上有競爭能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和建筑業的領軍人物;對發展較快,為當地作出重大貢獻的龍頭骨干企業,應給予重獎。鼓勵企業在河南省建基地和企業總部,共謀發展。要培育出一批像浙江中天、南通二建那樣年產值達到幾百億元的企業,爭取在3年內培育出10個以上年產值上百億元的骨干企業,5年內培育出5個年產值200億元以上的骨干企業,以工程承包帶動勞務輸出,形成集聚競爭效應,使他們立足河南,馳騁全國、走向世界。
作者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