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巖,張國歌,高玉梅
(國網雞西供電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黑龍江 雞西 158100)
目前,RuBee(IEEE Std 1902.1—2009)作為一種應用于物品識別的新型電子標識技術,具有雙向、非接觸、可以定制、點對點傳輸的特點,可以很好地應用在可視化網絡、傳感器、收發器和便攜式設備中。與以往的RFID相比,RuBee具有信號傳輸距離遠、能夠克服惡劣的復雜環境(水、金屬、大壩等)、高保密性等優點。為了綜合實現理想的電力設備環境監測方式,本文將RuBee技術、GPRS技術與電力設備監測系統相結合,設計了一種低成本、低功耗、高效穩定的溫度、濕度數據采集、傳輸的監測系統,能夠實現對溫度、濕度等信息的實時采集及對當日負責人信息、設備所在的具體位置信息等的分析與處理。
該監測系統硬件部分主要由處理器、RuBee讀寫模塊、GPRS傳輸模塊、溫濕度傳感器模塊等構成。其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總體結構框圖Fig.1 Overall system structure diagram
RuBee讀寫模塊可以存儲環境信息、負責人信息、位置信息、產品型號信息等和傳輸傳感器所探測的數據;GPRS傳輸模塊傳輸RuBee讀寫模塊所存儲的信息;溫濕度傳感器模塊實時采集溫濕度信息。
該監測系統要求CPU具有高速的數字信號處理能力,需要對接收到的GPRS信號進行實時數據處理,實現充電站定位。據此,系統采用TI公司的TMS320VC5509 數字信號處理芯片[1-2],即低功耗DSP芯片,采用了1.6V的核心電壓以及3.3 V的外圍接口電壓,最低可支持0.9 V的核心電壓以及0.05 mW/MIP的低功耗運行。
RuBee(IEEE Std 1902.1—2009)作為一種應用于物品識別的新型電子標識技術[3],可以應用在可視化網絡、傳感器、收發器和便攜式設備中,具有雙向、非接觸、可以定制、點對點傳輸的特點。本系統工作于小于450 kHz的長波波段,符合標準的設備具有低功耗、有效通信范圍0.5~30 m、工作數據速率300~9600 bit/s等特點。RuBee模塊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
RuBee標簽內存有環境、位置等基本信息,在進入電磁場后,接收閱讀器發出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出存儲在芯片中的基本信息,閱讀器獲取數據并解碼后送至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4]。
GPRS模塊主要負責傳輸RuBee讀寫模塊所存儲的環境信息、負責人信息、位置信息、產品型號信息等。本系統選用的是GPRS SIM300模塊,該模塊體積小、便于集成、性價比高,具有三頻帶通信:GSM900/1800/1900 MHz[5];電 源 電 壓 為 3.3 ~5.5 V,電路通過MC55芯片連接SIM卡與DSP完成無線傳輸[6],GPRS無線傳輸模塊可通過RS232串口與DSP芯片相互通信。
JTAG是一種國際標準測試協議(IEEE 1149.1兼容),主要用于芯片內部測試及對系統進行仿真。JTAG技術是一種嵌入式調試技術,它在芯片內部封裝了專門的測試電路TAP,通過專用的JTAG測試工具對內部節點進行測試。JTAG測試允許多個器件通過JTAG接口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JTAG鏈,能實現對各個器件分別測試[7],該模塊與DSP的接線圖如圖3所示。
TMS320VC5509是低功耗的DSP芯片,通常情況下,它的內核電壓1.6 V,管腳電壓3.3 V。本系統選擇了電壓調節器TPS73HD301作為DSP的電源芯片,該電源芯片有兩路電壓調節器(輸入電壓為5 V),一路調節器輸出電壓為3.3 V,另一路調節器輸出電壓為1.6 V[8],電源接線如圖4所示。

圖2 RuBee模塊工作原理Fig.2 RuBee module work principle

圖3 TMS320VC5509與JTAG模塊的接線圖Fig.3 Wiring diagram of TMS320VC5509 and JTAG module
電力設備環境監測系統程序流程如圖5所示。
若系統準備就緒,開始建立網絡連接,連接成功后,GPRS網絡開始傳輸溫度、濕度等采集模塊所采集的實時數據,傳輸完畢后,上位機管理系統對實時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從而實現實時對電力設備環境在線監測。
1)基于RuBee技術設計的電力設備環境監測系統,以 TMS320VC5509處理器為核心,設計了RuBee讀寫模塊、GPRS傳輸模塊、溫度與濕度傳感器模塊等,實現了對溫度與濕度等信息的實時采集及對當日負責人信息、設備所在的具體位置信息等的分析與處理。
2)監測系統能夠克服在高壓、高溫、潮濕等環境下對電力設備的實時監測,為用戶提供一種低成本、高性能的電力設備環境監測方式,既便利,又安全可行。同時對其它相關領域的監測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4 電源接線圖Fig.4 Power supply wiring diagram

圖5 電力設備環境監測系統程序流程圖Fig.5 Program flow chart of power equipment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1]俞一彪,曹洪龍.DSP技術與應用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67-70.YU Yibiao,CAO Honglong.Fundament of DSP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9:67-70.
[2] 趙洪亮,卜凡亮,黃鶴松,等.TMS320C55xDSP應用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0:31-36.ZHAO Hongliang, BU Fanliang, HUANG Hesong, etal.TMS320C55xDSP application system design [M]. Beijing:Beihang University Press,2010:31-36.
[3]熊春如.基于RuBee的智能數據采集終端的研究與設計[J].電氣自動化,2008,30(5):54-56,65.XIONG Chunru.Study and design of intelligent data acquisition termnal based on RuBee[J].Electric Automation,2008,30(5):54-56,65.
[4]單玉峰,姚磊.無線射頻識別(RFID)系統技術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10-15.SHAN Yufeng,YAO Lei.RFID and its application[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8:10-15.
[5] PARSONS J D,GARDINER J G.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Inc.,2009:120-124.
[6]陳以蒙,王亦軍.一種基于GPRS的DSP與PC機通信系統[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6(4):236-238.CHEN Yimeng,WANG Yijun.DSP and PC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FPR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tion),2004,16(4):236-238.
[7] CHEN Xuhui,ZHANG Dengyi,YANG Hongyun.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ingle-chip ARM-based USB Interface JTAG Emulat-or[C].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mbeded Computing.
[8]支長義,程志平,陳書立,等.DSP原理及開發應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75-81.ZHI Changyi,CHENG Zhiping,CHEN Shuli,et al.DSP principle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M].Beijing:Beihang University Press,2006: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