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王玉恒,張占超
(解放軍第153中心醫院東區特診科,鄭州 450007)
腎移植已被普遍接受并廣泛應用,成為治療終末腎病的最有效方法。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較敏感反映移植后腎形態結構及血流動力學的改變,隨時觀察移植腎成活情況,檢出并發癥,為臨床提供快捷可靠的診斷依據。血管并發癥是腎移植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約5%-10%,常致嚴重腎功能不良,甚至使移植腎失去功能而被切除。以往依靠血管造影進行診斷,彩超是一種有效的無創的可以替代血管造影的方法。
本文報告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間超聲診斷移植腎的血管并發癥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齡18-80歲,平均56歲。常規檢查之外,對懷疑有血管并發癥的患者,應調節儀器使血流彩色顯示最佳,使高速及低速血流均充分顯示。追蹤動、靜脈血管的走行,尤其要注意吻合口附近有無血栓及狹窄,注意血流顏色的變化,并多部位進行多普勒頻譜取樣,觀察血流速度、阻力指數及加速度時間。
(1)移植腎動脈與髂血管吻合口狹窄5例,臨床主要表現為持續性高血壓,以舒張壓為主,移植腎區聞及收縮期血管雜音,腎功能進行性減退。彩色多普勒顯示移植腎動脈與髂血管吻合口狹窄處呈多彩鑲嵌的高速血流,腎內血流灌注無明顯改變。頻譜多普勒可探及湍流血流信號:主腎動脈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200cm/s,狹窄即后段血流紊亂,狹窄遠段腎動脈,特別是腎內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降低,加速時間(AT)延長(≥0.07),呈小慢波。
(2)移植腎動脈栓塞1例,臨床表現為患者突然出現少尿甚至無尿,腎功能快速下降。二維超聲顯像移植腎體積略減小,輪廓欠清晰,腎實質內回聲不均勻,其中可見血管腔內低回聲反射。彩色多普勒顯示腎動脈主干,腎內動脈、靜脈血流信號稀少或消失,增加彩色血流增益無改變。
(3)移植腎靜脈與髂血管吻合口處狹窄1例,超聲表現腎靜脈與髂血管吻合口狹窄,流速約2.0m/s,狹窄遠端靜脈稍寬,狹窄處可探及花色血流信號,腎動脈RI值增高。
(4)移植腎靜脈主干血栓形成2例,超聲表現①腎靜脈主干增寬,管腔內充滿低或中等回聲,無明顯血流信號,不能引出血流頻譜。②腎動脈血流改變:腎內動脈舒張期出現反向波,RI均升高 (范圍0.74-0.96,平均0.84)。③腎內靜脈血流分布:完全阻塞患者中,無靜脈血流信號,伴有側支靜脈者可見分布稀少的靜脈血流信號。④患腎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范圍12.5-13.9cm,平均13.1cm),患腎腎皮質回聲減低。
(5)移植腎腎門部假性動脈瘤1例,超聲表現:彩色血流顯示移植腎內血流充盈不良,血流顯示稀疏,各級腎動脈收縮期流速降低,阻力指數異常降低,懷疑有腎動脈狹窄,經反復檢查,各級腎動脈(包括吻合口)均未發現狹窄。(收縮期-舒張期)吻合口流速120cm/s;主腎動脈流速65-35cm/s;腎段動脈流速26-16cm/s;葉間動脈流速17-12cm/s;各級腎動脈血流頻譜波形平坦,阻力指數明顯降低,范圍0.38-0.45;血流加速時間縮短。術后一個月復查,發現腎門處一形態不規則無回聲區,邊界清晰,降低彩色血流速度標尺至13cm/s,并加大彩色血流增溢,于該無回聲區內見紅藍相間的旋轉式血流,測得搏動性血流頻譜,流速18cm/s,于主腎動脈與無回聲區連接處測得單向血流頻譜,流速約為32cm/s。較前一次檢查各級腎動脈流速及阻力指數降低更為明顯,阻力指數降低,范圍約(0.31-0.36),考慮腎門部假性動脈瘤形成。
(1)移植腎動脈狹窄可發生在移植后任何時間。移植腎動脈狹窄是移植腎腎動脈內徑減少>50%。腎動脈狹窄發生在腎動脈吻合口處腎臟近端,其原因一般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外科技術失誤造成的吻合狹窄、成角或扭轉,動脈過長迂曲成角,腎外壓迫、灌注及排異反應造成的血管損傷等。在腎移植早期腎動脈血流速度增快,經過復查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下降,應考慮為術后吻合口水腫所致,當吻合口水腫消失后,血流速度降至正常。
(2)移植腎動脈栓塞的主要原因是移植后高凝狀態,易在吻合口處形成血栓或供腎動脈內膜受損,或老年人小斑塊脫落致動脈栓塞。大面積栓塞患者表現少尿或無尿。彩色多普勒顯像可提示栓塞程度,可顯示相應供血區域的血流減少或消失,并可隨訪觀察溶栓治療后移植腎血供恢復情況。
(3)移植腎靜脈狹窄:一是由于手術過程中主腎靜脈與髂血管吻合處縫合過程中引起的靜脈狹窄,二是血管角度的原因使靜脈略細。
(4)移植腎靜脈栓塞發病常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血液高凝狀態;②腎循環障礙;③與術中靜脈吻合困難、移植腎保存時的損傷有關。
(5)移植腎動脈瘤根據發生部位分為腎外型和腎內型兩類。腎內型多見于穿刺活檢后,腎外型常發生于吻合口處,發病原因為外科手術時吻合口技術不規范,吻合口張力過大,或有滲漏,經皮穿刺活檢時損傷動脈,免疫機制障礙,血管壁缺血損傷及潛在的細菌或真菌感染均可導致腎外型動脈瘤形成。
綜上所述,應用CDFI和二維超聲檢查移植腎,具有簡便、迅速、無創、可重復性和可靠性等優點,已成為腎移植后臨床首選的監測手段。它能客觀、動態顯示移植腎形態結構及動脈血流指數變化,并可隨訪觀察治療效果。腎移植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出的多種血管并發癥是導致移植腎功能損害的部分原因,早期明確診斷并給予及時治療對提高腎移植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1]朱建平,蔣彥彥,羅曉莉等.彩色多普勒血流與能量顯像在移植腎排斥中的對比研究[J].福建醫藥雜志,2004,26(3):49-50.
[2]楊斌,吳為軍,傅寧華等.腎靜脈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診斷[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1999,15:713-714.
[3]蔣蘇齊,曹軍英,張筠.二維及三維超聲觀察移植腎排斥反應時體積及血管指數的變化[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8,19(12):869-871.
[4]張艷,龔渭冰,羅國新.移植腎腎動脈狹窄的超聲造影定量研究[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7,9(4):202-204.
[5]魏煒,艾紅,汪靖園等.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移植腎急性排異反應[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9,25(1):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