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喜良,紀術成
(赤峰市紅山區婦幼保健所B超室,赤峰 024000)
泌尿系統畸形是胎兒常見一種先天畸形,約占所有胎兒畸形的20%[1],隨著超聲儀器的發展及診斷技術的提高,胎兒泌尿系統畸形的宮內診斷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回顧性分析經超聲診斷為泌尿系統畸形胎兒74例總結如下。
本組74例均為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超聲診斷泌尿系統畸形的患者,年齡20-41歲,52例為初產婦,22例為經產婦,均在21周-38周發現,74例病例均經產后隨訪或引產后解剖證實。
使用GE公司生產的S6及E6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4.0-5.5MHZ。檢查方法:按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規定的產前超聲檢查指南III級超聲檢查細則,逐一掃查胎兒各臟器并留存標準圖像。
74例胎兒泌尿系統畸形中,腎積水52例,占70%,雙側37例,單側15例,重度腎積水者表現為腎臟皮質變薄,腎盂、腎盞均擴張。雙腎發育不全4例,超聲表現為羊水過少,雙側腎區未見腎臟回聲,腎上腺平躺在腰部,膀胱未顯示,盆腹腔均未見腎臟回聲,4例病例均引產后尸檢證實。一側腎臟發育不全6例,超聲圖像特點為,健側腎臟略大于孕周,患側未見腎臟回聲,羊水量正常,其中2例家屬要求引產,引產后尸檢證實,4例生后隨訪證實。多囊腎8例,聲像圖特征為雙側腎臟體積明顯增大,回聲增強或腎區見多個大小不等的囊性無回聲。盆腔異位腎1例,融合腎1例,外生殖器畸形2例,產后證實為尿道下裂畸形。
產前超聲檢查指南(2012)將產前超聲分四級:一般產前超聲、常規產前超聲、系統產前超聲、針對性產前超聲檢查[2]。我們按系統產前超聲檢查的內容分別對胎兒的各個臟器進行檢查、留圖,胎兒畸形的檢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胎兒大多數泌尿系統先天畸形對生命并不造成很大威脅,但仍有10%的雙側嚴重腎臟畸形是致死性的。另外對于胎兒外生殖器畸形的超聲診斷臨床報道較少,這可能于生殖器不做常規檢查內容有關。
胎兒腎臟經陰道超聲11周即可以顯示,腹部超聲14周左右可以顯示[3]。正常腎臟位于背部脊柱兩側,縱切呈橢圓形,包膜光滑,正常腎盂在膀胱充盈時略有擴張。雖然超聲儀器技術的發展可使腎臟異常的診斷更精確,但仍然存在高達39%-52%的假陽性率,這種假陽性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產前診斷為輕度腎積水而后變為正常[4]。當胎兒腎盂分離大于相應孕周時,應該定期復查,動態觀察可以降低假陽性率的發生。
胎兒腎臟不發育有雙側和單側之分,雙側腎缺如是致死性畸形,一旦產前超聲做出診斷,任何孕周都可終止妊娠[5],診斷依據為雙腎和膀胱不顯示,顯示長條狀的腎上腺平躺在腰部,雙側腎缺如時往往合并羊水過少,沒有羊水的襯托,超聲圖像很難清晰顯示,此時可以顯示胎兒腹主動脈冠狀切面,雙側腎動脈血流不顯示來加以佐證。單側腎臟缺如不會影響胎兒發育,且極易與盆腔移位腎相混淆,有時需等到中孕末期或晚孕期超聲才能確診。
目前多數學者對腎臟囊性疾病采用potter分類法,Ⅰ型:嬰兒型多囊腎,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聲像圖表現為雙腎對稱性增大,回聲增強。Ⅱ型:多囊性發育不良腎,圖像特征為腎臟增大,失去正常橢圓形,嚴重者腎臟占滿整個腹腔,腎區內可見多個大小不等的囊性無回聲,囊腫形態各異,囊與囊之間互不相同。Ⅲ型:成人型多囊腎,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Ⅳ型:梗阻性囊性發育不良腎。外生殖器畸形十分罕見,診斷有一定的困難。
超聲篩查胎兒泌尿系統畸形準確率高,對胎兒預后的判斷及優生提供了重要的臨床價值。
[1]李勝利.胎兒畸形產前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264.
[2]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產前超聲檢查指南(2012)[J/CD].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2,9(7):574-580.
[3]嚴英榴,楊秀雄,沈理.產前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69.
[4]Twining,p.著,李勝利等譯.胎兒產前診斷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48.
[5]王金銳.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