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鋒 曹效紅 賀雙文 河南省鞏義市人民醫院 451200
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以學齡及學齡前兒童多見,一般病情較輕,部分患兒影像學上可呈現大葉性改變,規范治療可獲滿意的效果,但近年來,在臨床工作中,筆者發現,肺炎支原體肺炎影像學呈大葉性改變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查找資料,這和國內外的報道相一致,現將我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間兒科收治的支原體肺炎呈大葉性改變病例共120例,進行回顧分析并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于2010年6月-2013年9月間診治的肺炎支原體肺炎影像學表現為大葉性改變患兒共120例,MPP診斷標準均符合第7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且年齡<14歲;胸片或胸部CT呈大葉性改變,其中男72例,女48例;發病年齡:9個月~13歲,<1歲4例,1~3歲12例,3~7歲42例,7~13歲62例;發病季節:春季24例,夏季12例,秋季36例,冬季48例。
1.2 臨床表現 其中咳嗽108例(90.0%),75例(69.4%)表現為刺激性干咳,33例(30.6%)咳痰。體溫正常14例(11.7%),發熱106例(88.3%),熱程平均6d,熱型多不規則,其中超高熱15例(14.2%),高熱42例(39.6%),中度熱38例(35.8%),低熱11例(10.4%)。胸痛18例(15.0%),15例(12.5%)伴輕度呼吸困難。皮疹9例(7.5%)。78例(65.0%)入院時一般狀況差,感染中毒癥狀較重。68例(56.7%)入院時病變部位聽診呼吸音減弱,23例(19.2%)呼吸音粗,無啰音,32例(26.7%)可聞及干濕啰音。46例(38.3%)病變部位叩診呈濁音。
1.3 輔助檢查
1.3.1 血清學檢查:血常規89例白細胞計數增高(>10.0×109/L),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23例正常,8例白細胞計數減少(<4.0×109/L)。18例血小板減少。98例出現C反應蛋白增高(>0.5mg/dl,22例≤0.5mg/dl)。63例出現心肌酶升高,48例出現肝功能損害,貧血18例,全部患兒入院后查血清支原體IgM抗體均陽性,查咽拭子支原體陽性92例,占76.7%。
1.3.2 影像學檢查: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給予胸部X線及胸部CT檢查:均發現有大片狀密度增高影或肺實質浸潤性病變。其中雙肺片狀影17例,右上肺葉14例,右肺中葉42例(其中肺不張9例),右下肺葉37例,左上肺葉15例,左下肺葉29例。胸腔積液19例,肺膿腫2例。
1.3.3 其他:所有患兒均給予血培養,其中陽性27例(22.5%)。痰培養33例,陽性11例(33.3%)。胸腔積液培養5例,陽性2例。并發癥120例患兒中肺不張9例(7.5%),胸腔積液19例(15.8%),肺膿腫2例(1.7%),支氣管哮喘2例(1.7%);合并皮疹9例(7.5%);合并電解質紊亂6例(5.0%),急性喉炎2例。
1.4 治療及轉歸 入院后確診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后,立即給予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如阿奇霉素針10mg/(kg·d),連用5d,停藥3d后繼續靜脈用藥5d,再停藥3d,采用序貫療法,總療程不少于3周;實驗室檢查結果如提示存在明顯細菌感染、單用阿奇霉素效果不理想時,聯合頭孢類或青霉素類抗生素治療10~14d,頑固高熱不退者,短期給予糖皮質激素,對于重癥患兒,給予靜脈用人免疫球蛋白針支持治療。患兒熱退平均時間為5d,13例患兒在院治療不滿1周,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由于經濟原因,家屬拒絕復查胸片,自動要求出院;余107例患兒用藥1~2周后復查胸片,其中97例肺部實變影較前明顯吸收,9例病變較前有所好轉,1例無變化。
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一種微生物,無細胞壁,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侵入呼吸道,定居于呼吸道黏膜,每3~7年流行1次。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兒科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好發于學齡期及學齡前兒童,近年來發病率明顯增加且發病年齡逐漸下降,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間質,僅少數呈大葉性肺炎改變,但近年來,國內外不斷有報道,呈大葉性肺炎改變的MP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分析資料,筆者得出呈大葉性改變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有如下特點:(1)發病年齡以學齡期及學齡前期多見,但在1~3歲兒童中,也常能見到。(2)發病季節以秋冬季多見,尤其以秋末冬初高發。(3)臨床表現多數伴有咳嗽,為陣發性、刺激性干咳,癥狀不易緩解;絕大多數伴發熱,部分患兒可出現高熱,發熱時間較長,部分患兒可有喘息。(4)肺部陽性體征聽診不明顯或出現較晚,肺內并發癥以肺不張多見。(5)外周血常規中白細胞計數增高常見,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6)胸片顯示大葉性肺炎改變,以單側病變為主,右側多于左側且以中下肺野為多見。(7)肺外并發癥主要是臟器損害,以貧血、心肌損害、肝損害為主,但均為可逆性,預后良好。(8)單純給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療效果欠佳時,可聯合頭孢類或青霉素類抗感染治療,往往肺部病灶吸收較快,可取得滿意的效果。
[1]金海榮,馬名方,蔡云祥.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情況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2):159-160.
[2]李玉林.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7-168.
[3]糜祖煌,趙季文.重視支原體研究、提高支原體檢測水平〔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7):677-678.
[4]宋麗君,彭麗,邢娜,等.X線胸片呈大葉性肺炎改變的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409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25(11):88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