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萍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彩虹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510630
兒童的健康是人類休養生息的基礎,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希望。隨著人們物質文明的提高,人們對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的需求更加迫切。兒童計劃免疫是一種投資少、效果好、保證兒童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一種重要手段。目前更多的家長認識了這一點,對兒童的預防保健倍加重視,特別是在提倡優生優育之后,家長對預防保健知識的渴求愈加高漲。流動兒童的計劃免疫工作成為預防保健機構的主要內容之一。筆者對所轄區2008-2013年管理的兒童計劃免疫工作進行統計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以在所轄社區居住3個月以上,2008-2013年出生的本地戶口兒童350名和流動兒童674名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童523名,女童501名,年齡3~15個月,平均月齡(8.04±2.43)個月。
1.2 調查方法 采用發放調查問卷形式。以四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接種及時和四苗全程覆蓋率為觀察目標,對比本地戶口兒童和流動兒童的差異。分析預防接種不及時和全程覆蓋率不合格的原因。
1.3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兩組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被認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008-2013年出生的本轄區與流動兒童的情況 本地兒童計劃免疫情況穩定,合格率99.14%,基本上能達到國家計劃免疫要求。而流動兒童計劃免疫合格率64.54%,近3年變化大,直接影響計劃免疫總合格率。通過每一年與上一年比較,本地兒童計劃免疫合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流動兒童計劃免疫合格率和總合格率方面,2011年、2012年、2013年相比上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影響流動兒童預防接種因素的調查 2008-2013年出生的流動兒童計劃免疫不合格人數239名,向家長發放調查問卷239份,問卷有效率為100%,應答率為100%。以母親文化水平、兒童性別、母親職業、疫苗知情程度、家庭月均收入為調查內容。其中,母親文化水平越低,流動兒童預防接種不合格率越高,女性兒童不合格率約是男性兒童的2倍。疫苗知情程度、家庭收入與接種不合格率呈負相關。見表2。

表1 2008-2013年本轄區本地兒童與流動兒童計劃免疫情況

表2 影響流動兒童預防接種不合格因素調查(n=239)
3.1 影響預防接種社會因素 影響流動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低的原因,國內外報道主要有:(1)各地免疫接種策略有很大差異是導致流動兒童接種率低的主要根源[1];(2)經濟條件和保健意識差,缺乏主動性;(3)計劃免疫宣傳工作不到位,兒童家長對計劃免疫不理解;(4)管理力度不夠,服務方式有待改進[2];(5)人群流動性大,難以管理。本文結果表明:人口性質與疫苗知情率、疫苗接種及時率、全程覆蓋情況呈負相關,并且這些中介關系影響了預防接種綜合指標。流動人口中小兒母親的文化水平都相對低,對疫苗的了解受到限制。有些是由為了逃避計生工作,有些是為生意,還有一些家庭因素,如經濟問題、重男輕女思想。人口流動性大,衛生服務覆蓋又難以兼顧得到,綜合指標上不去,導致惡性循環出現[3]。
3.2 對策 (1)在全國各地區規范預防接種登記。有專家[4]指出,不同地區疫苗接種水平跟公眾和醫務人員對疾病的重視程度及對疫苗的認識程度密切相關,而與人均健康消費水平并沒有直接關系,即與該地區的免疫策略、公眾的參與和醫生的推薦有關。因此,在全國各地區規范計劃免疫登記,憑證入學等工作可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2)加強對流動人口的公共衛生管理和疾病監測,依靠網絡,準確把握流動人口信息,完善流動人口登記工作,定期把信息提供給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定期開展流動兒童摸底調查,及時進行查漏補種,提高流動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5]。開展“地毯式”查漏補種是預防、控制計劃免疫相關疾病的有效辦法[6]。(3)加大投入:實行免費接種是提高接種率行之有效的途徑。(4)發揮社會支持作用,在外來兒童中建立教育、衛生保健一體化政策很有必要。行為改變的成功,政策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兒童家長對兒童計劃免疫重要性的認知情況雖然提高了,但其行為上卻沒有提高,造成認知與行為分離。因此,如果有外來兒童教育、衛生保健一體化的政策支持,社會新聞媒介的參與,流動兒童家長的思想發生轉變,他們必然更加支持計劃免疫,從而提高接種率。(5)提高計免人員素質,改善服務態度,是提高計劃免疫率的保障之一。
綜上所述,建議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和現狀,認真調查研究,制定適合本轄區開展預防保健工作的服務新模式,確實把關系民生的醫療衛生改革引向深入,見到實效。
[1]杜艷,張莉萍,金寶芳,等.上海市閔行區外來兒童計劃免疫管理相關人員的知信行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22(1):57-59.
[2]孫華,趙麗娟,王浩杰,等.烏海市流動兒童計劃免疫狀況及影響因素〔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6,38(4):375.
[3]Bluestin D.Preventive services:immunization and chemopre-vention〔J〕.Geriatrics JT-Geriatrics,2005,60(3):35-39.
[4]郭春暉,安琳,高燕秋.138名北京外來流動兒童免疫接種現狀〔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4,15(6):334-337.
[5]胡連鑫,陳燕燕,李杰,等.開發區流動人口疾病預防控制現狀和對策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3):245-246.
[6]李桂嬌,梁建平,等.1998-2001年中山市流動人口傳染病流行現狀及防制對策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2,2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