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庭清
(上海遠躍制藥機械有限公司,上海 201716)
在制藥裝備領域,夾套容器經常被用于工藝介質的熱傳遞過程,而整體夾套由于結構簡單,所以應用相對較廣。一般而言,為了獲得更好的傳熱效果,整體夾套需要設置螺旋導流圈,但導流圈的設置并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方法,本文通過討論夾套內熱流體的壓力降情況來提出一種設置準則,以期使設計工作規范化。
典型的帶螺旋導流圈的整體夾套如圖1所示,b為導流圈的節距,s為夾套的寬度,流體的流動通道為b×s,顯然這是一個四邊形的截面,且這個截面將是螺旋向下延伸的,這種情況使其比普通管輸送流體的模型更加難以分析。
圖1 典型的帶螺旋導流圈的整體夾套
假設夾套內的加熱介質為0.20 MPa的飽和水蒸氣,氣體流速取15m/s,由此開始討論其在流動時摩擦阻力所引起的壓頭損失情況。
(1)圓截面直管計算壓力降的基本方程:
式中 ΔP——壓力降,kPa;
f——范寧摩擦因子;
L——流體運動的長度,m;
D——圓管直徑,m;
u——夾套內流體的速度,取15m/s;
ρ——夾套內流體的密度,取1.15 kg/m3;
λ——無因次摩擦因子;
n——螺旋導流圈的圈數;
Di——圓筒的內直徑,m;
De′——當量直徑,m;
b——螺旋導流圈的節距,m。
顯然,上述模型與該方程是有一定的出入的,首先模型通道截面為四邊形,其次模型中的流體流動軌跡并不是直線,所以需要將該方程進行修正。
(2)當量直徑的確定:
當四邊形的長徑比過大時,水力半徑為1/2通道寬度,則De′=4×0.5×0.5=0.1m。
(3)流體雷諾數的確定:
(4)摩擦因子λ的確定:
當Re≥2 000時,摩擦因子與Re及管壁粗糙度ε均有關系,湍流λ可分成3個區域:水力光滑管區、過渡區及水力平方區。
查閱文獻[1],取ε=0.02~0.1 mm,前文已述De′=0.1m,則∈(0.2e-3~1e-3)。
經過簡單的判斷,λ會位于過渡區,則會有:
式中 λ——無因次摩擦因子;
ε——當量粗糙度,mm;
Re——雷諾數;
De′——當量直徑,m;
D——圓管直徑,m。
(5)螺旋通道的特殊考慮。流體在螺旋形路徑中流動時,流體會在垂直于流動方向(流動截面上)產生二次流,從而使螺旋管的阻力大于等長度的直管,查閱文獻[2],需以螺旋管的摩擦因子λ代入式(4)。
前面已述,飽和水蒸氣在夾套內的流動為湍流,則:
式中 λ——無因次摩擦因子;
Re——雷諾數;
r——螺旋管的當量半徑,m;
R——螺旋管的曲率半徑,m;
De′——當量直徑,m;
Di——圓筒的內直徑,m。
由以上內容可以得知,在工藝流體已經固定的情況下,壓力降只與節距b或者圓筒上設置的螺旋導流圈圈數n及圓筒直徑Di有關,即:
式中 ΔP——壓力降,kPa;
n——螺旋導流圈的圈數;
Di——圓筒的內直徑,m。
選取幾個比較常見的圓筒規格500mm、600mm、70 mm、800 mm、1 000 mm、1 200 mm、1 500 mm、1 600mm作案例,容器的高徑比取2:1,圈數設置為1.5、2、3、4、5圈進行方析,可以得到分析結果(圖2)。
從圖2不難看出,當導流圈數增加時,壓力降呈直線上升,而當容器直徑達到1 200mm時,即使設置較少的導流圈,過高的壓力降仍不能避免。
在整體夾套容器設置導流圈時應考慮圈數與直徑的影響,在不需要導流圈參與筒體外壓降時,圈數可以盡量少,可以以筒體直徑作為導流圈的節距進行設置,而直徑1 200 mm或以上的容器則不宜再使用整體夾套,而應根據操作工況考慮選擇其他型式的夾套。
圖2 案例分析結果
[1]時均,汪家鼎,于國琮,等.化學工程手冊[M].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
[2]氣體加工和供應者協會.氣體加工工程數據手冊[M].石油工業出版社,1984
[3]HG/T20569—1994 機械攪拌設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