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力
西藏曾是李國柱同志魂牽夢繞的地方,雖然她已調離西藏40余年,退休也已20余年,但她仍滿懷深情地關注著西藏,仍然跟隨著時代的步伐,以“老西藏”精神,在人生道路上不斷拼搏。退休20余年來,她還像在職時一樣按時作息,有時還廢寢忘食。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西藏的歷史,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過程和西藏的社會主義建設,她多年筆耕不止。在她的帶領下,首批進軍西藏的女兵,嘔心瀝血寫出了《首批進軍西藏的女兵們》。她自己又歷經多年寫出了影響頗大的《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等書。
心系西藏,情滿高原是這本書中所充分表現的東西。書中的《雪域在召喚》一文,是記述2011年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陰法唐、李國柱夫婦參加慶祝活動的經歷。我們仿佛看到一個年近90歲的老人和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在夏日西藏湛藍的天空下,與人流共同走向慶祝活動現場,那里音樂歡樂,那里鮮花綻放。會場上的大多數人可能不認識這兩位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巨大貢獻的老人是誰。李國柱在走向會場時,也許會想到1950年,她,一個18歲趕著牦牛進藏的女兵和其他1100余名女兵與男性戰友一道徒步穿越高寒缺氧、人跡罕至、被歷代商隊和軍隊稱為“險途”的3000公里的康藏古道。在這條艱難的進軍西藏的道路上,他們與妄圖阻撓西藏和平解放的西藏上層反動集團及其軍隊進行了殊死戰斗。最后,英勇的十八軍將士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光榮使命。
書中記述,陰法唐、李國柱夫婦參加完中央代表團在拉薩的三天慶祝活動后,又馬不停蹄工作起來:連續參加了三個會議,其中有陰法唐教育基金會第四次理事會,個人和單位向陰法唐西藏教育基金會捐贈會和陰法唐西藏教育基金會向西藏大學捐贈會。基金會從1998年成立時僅有26萬元資金,發展至今已擁有近1000萬元,已捐助學校17所。現又向西藏大學捐贈基金100萬元人民幣。陰法唐、李國柱夫婦用自己的部分工資和子女的部分工資建立這個基金會,完全是為了西藏的教育事業,反映了他們心系西藏,情滿高原的崇尚品質。在西藏大學學生們那充滿憧憬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了西藏的希望。
與《雪域在召喚》一文相配的是李國柱同志與西藏那曲牧民在一起的合影,李國柱同志和一位抱小孩的西藏婦女笑得都十分燦爛,那位西藏婦女笑的是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李國柱同志的笑是意味深長的。在黨中央和毛主席領導下,她和她的戰友們推翻了西藏的農奴制,解放了百萬農奴。又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西藏終于有了公路,有了飛機場,通了鐵路,這是百萬農奴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新中國成立后,在黨中央領導下,在解放軍的幫助下,在廣大西藏干部群眾的艱苦奮斗下,西藏日新月異,終于獲得了新生。
割不斷的西藏情緣,忘不掉西藏的同志和鄉親。書中《割不斷的西藏情緣》一文中寫道:“我1949年年底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6月自愿申請去西藏,當年18歲,成為第一批解放西藏部隊女兵中的一員。在西藏工作了23年,我能將青春年華獻給西藏,現在一直為之自豪。當然,我遠比不上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及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為新中國浴血奮戰的前輩們,但我親身經歷和感受了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艱辛,切身感受到了西藏的穩定對新中國穩定的意義。”
1989年李國柱退休后,本想著手寫寫她在西藏的23年經歷,可是,西藏自治區“一江兩河”開發建設委員會聘她到此單位駐北京辦事處聯絡處工作,使她這個美好愿望暫時放下。李國柱雖然離開西藏很多年了,但在那里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歲月,她的感情一直緊緊系著西藏。她在這個單位一絲不茍工作著,她在辦公室認真做著文書處理、會議記錄、整理簡報、起草文件、接待等平凡的工作。
李國柱家里藏書的三分之一是有關西藏的,每年訂有西藏各種報紙雜志,經常收聽、收看西藏廣播電視,特別是藏語節目,經常關注西藏前進的步伐。西藏亞東縣嘎林崗鄉是李國柱曾經蹲點一年多的地方。那里留下她多少青春和人生記憶啊。西藏亞東縣有個貧農的女兒在中央民族大學上學,寒暑假時,李國柱就把她接到家里住,改善伙食,補充物資,進行學業輔導。陰法唐、李國柱夫婦關心西藏人民,西藏人民也想著他們。2003年,“非典”期間,西藏農村一個房東的女兒專門從西藏寄給他們藏藥預防“非典”。這些細微之舉,折射出漢藏民族深厚的感情。
讓人生的童年過去,讓心靈的童年永存。李國柱同志雖已80歲高齡,仍然以40年前在西藏工作的那種精神生活著,工作著。可見“老西藏”精神已經溶入她的血液里。在我們的祖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進程中,讓“老西藏”精神鼓舞和激勵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作者單位系解放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