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宗,王永華,劉 雄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191;2.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天津300401)
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模型及其支撐條件研究
張國宗1,王永華2,劉 雄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191;2.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天津300401)
大型公益項目管理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是指從項目決策、規劃設計、實施、運行維護、結束等階段的項目過程集成。本文以實現項目全壽命周期目標體系為目的,以系統觀點、過程觀點及價值工程思想為指導,研究了從項目策劃、規劃設計、實施到運營的全過程集成管理,及其不同階段不同任務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建立了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模型,并討論了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的支撐條件,實現項目全壽命周期的平衡與和諧,提高了項目投資效益和社會公益服務功能,從而提高了大型公益項目的價值。
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支撐條件
大型公益項目一般指由政府等公共組織發起的非盈利性的且具有社會效益性的建設項目,其特點具有公益性、計劃性、投資多、規模大、程序嚴格、服務年限長、受益面寬、社會影響深遠等,如醫院、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雖然不同的項目在具體使用功能、資金來源、規模結構等方面各有不同,但項目的公益性和作為政府投資代表的項目法人制度,使對這一類建設項目的管理活動擁有諸多共同點,例如,遵守項目法人負責制,嚴格履行國家和地方的基本建設程序,且涉及到的參與方眾多,項目功能較為復雜,以實現項目的公益服務功能為目標等。
項目管理者在傳統的項目管理模式下,通常僅在項目全壽命周期內的某一階段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而在現實中實際的情況是包括業主在內的項目各參與方,通常只在某一階段的集中工作,人員調動頻繁,這種現象在大型公益項目中較為普遍。而這與項目法人全壽命周期負責制形成了矛盾。這種矛盾集中體現在,決策期和建設期的項目管理者很難從運行維護階段的角度考慮問題,造成很大的弊端。項目各參與方階段性的服務和項目管理者的不穩定,在事實上對項目全壽命周期造成了人為的分割。
要解決這些弊端,以實現項目全壽命周期目標體系為目的,以系統觀點、過程觀點及價值工程思想,項目管理包含了從項目策劃、規劃設計、實施、運營維護的全部過程,共四個階段,還包含各個任務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項目全壽命周期的平衡與和諧。更要注重各個階段內在關系的有效銜接,以公益服務為導向,以提高項目價值為核心,實現項目總體目標。
時間的有序性是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任何項目都有其發生、發展到結束的一個有機過程,是有起點和終點的。Metry等認為,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是指從建設項目構思開始到建設結束的全過程。在全壽命周期中,建設項目經歷前期決策即啟動階段、開發即設計階段、執行即施工階段和投入使用即營運階段共四個階段[1~4]。針對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劃分,ISO在《Clas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簡 稱 ISO/ TR14177中,將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劃分為建造階段、使用階段和廢除階段,其中建造階段又進一步細分為開始、設計和施工,如圖1所示。

圖1 ISO對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的階段劃分Fig.1 Total life cycle stage division by ISO of large-scale public utility project
根據我國基本建設程序要求和大型公益項目的特點,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可劃分為決策階段、計劃/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營階段四個階段,具體如圖2所示。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中各階段和各任務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從項目壽命周期發展角度看,是以順序流水關系為主,平行、交叉關系為輔,又相互內在影響的項目過程,是項目時間和業務流程關系的綜合反映,因此在項目實踐中,為了提高管理效率,各階段、各任務之間經常采用平行流水交叉結合的項目計劃。如項目決策是全局的基礎,項目計劃和設計既制約著項目實施的開始,又為項目決策和工程手續辦理提供必要的基礎資料;項目組織管理模式決定了項目運行方式,項目基礎設施的條件又決定了土地整理、施工建設的總體進程與并行方式;項目運營方案必須充分結合大型公益項目設計思路和施工技術特點,提前進行準備,確保項目交付后順利運行等。這些關系的總體把握與處理,是大型公益項目實現其目標的重要因素;其關系和相互之間的影響,是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的動因。

圖2 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階段劃分Fig.2 Total life cycle stage division of large-scale public utility project
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應首先通過過程建模技術建立模型,從而深入研究項目各個階段之間的必然聯系。美國空軍的ICAM definition method(IDEF)建模技術[5~7]較具代表性。IDEF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integrate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ICAM)工程在結構化分析和設計方法基礎上發展的一套系統分析和設計方法。IDEFO方法是其中的一種,在ICAM中用來建立加工制造業的體系結構模型,其基本內容是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ology(SADT)的活動模型方法。IDEFO方法是用結構化方法描述系統功能的一套圖形模型。IDEFO建立的模型可以使人們全面描述和理解系統,對已有的系統來說,IDEFO方法能分析應用系統的工作過程,完成功能及記錄實現的機制;對于新的系統來說,IDEFO方法能描述新系統的功能及需求,進而表達一個能符合需求技能完成功能的實現。使用IDEFO建立的功能模型是用嚴格的自頂向下地逐層分解的方式來構造模型,使其主要功能在頂層說明,然后逐層分解得到有明確范圍的細節表示,每個模型在內部是完全一致的。這與價值工程在進行功能分析時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Sanvido于2001年提出了集成化建設項目過程的概念模型[8]。他認為建設項目中有兩種工作過程,一種是為完成項目對象所必需的專業性工作過程(product-oriented processes),如產品設計/計劃、建筑施工、安裝、運營等;另一種是在這些專業性工作的形成及實施過程中所需的計劃、協調、監督、控制等一系列項目管理工作(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es)。專業性工作過程之間以及專業性工作與項目管理工作之間存在大量的實物傳遞和信息傳遞。管理工作過程和專業性工作過程之間存在大量的管理措施運用和效果反饋。上一過程的成果作為下一過程的輸入,項目最終輸出也有兩種,一種是項目的運營輸出,另一種是項目各過程后評價總結、提煉出IDEFO方法的知識和經驗。
我們根據大型公益項目的特點,借鑒IDEFO方法,建立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模型,清晰的表達項目從決策、計劃/設計、實施到運營整個過程的基本功能及其過程之間的聯系,為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有效的集成管理提供依據,如圖3所示。

圖3 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模型Fig.3 Integrated model of the life cycle of large-scale public utility project
4.1 建立網狀虛擬項目組織和項目過程集成促進組
大型公益項目涉及眾多部門和大量的外部項目干系人,同時項目管理難度和專業技術復雜性都很高,需要較多的參建方共同完成。這些組織在項目過程中承擔著不同的任務,有各自不同的目標,也有各自不同的工作方法。這種組織方式阻礙了項目參與方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了解,影響項目過程的各種信息的共享,及不同階段、不同參與組織的互相取長補短。缺少新型的項目組織方式,就很難實現項目參與各方的協調和合作,也就更不能保證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管理思想的貫徹。這就需要有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協調各參與方沖突的能力,并且能夠充分利用各參與方的優勢為項目目標服務,使這種組織形式形成全壽命周期的統一思想、積極參與、廣泛合作是大型公益項目過程集成管理成功的核心。
由于技術和組織發展的影響,虛擬團隊廣泛的出現在組織和項目中[9]。凡是團隊成員或多或少的在工作中通過跨越空間、時間和關系邊界而彼此依賴的完成某項任務的團隊都可以稱之為虛擬團隊[10]。虛擬團隊的定義表明了虛擬團隊的優勢:跨越空間、時間以及跨越組織。因此虛擬組織形式非常適合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管理。網狀虛擬組織結構是一種靈活、松散的組織形式,需要一個組織、控制和協調的核心,以利于統一思想、溝通信息,保障項目目標的實現,可通過建立項目過程集成促進組完成這一任務。項目過程集成促進組是指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由業主和各主要參與方選派一名或兩名負責人一起組成,是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管理的實現機構。該小組負責明確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目標,統一項目管理理念和方法,組織、協調各個參與方之間的信息交換。
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網狀虛擬項目組織是以過程集成促進組為核心,組織、協調各個項目參與方,完成上述職能,促進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實現項目整體目標。各項目參與方根據項目的需要,進行開放式的協作,可以達成書面或口頭的備忘錄、承諾或協議,進行合理的職能分工,重視不同階段的參與方相應項目信息的交流與互換,尤其決策、計劃/設計階段的相關組織更要關注實施、運營階段的項目信息,實現項目建設期和運營期的平衡,如圖4所示。

圖4 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網狀虛擬組織模型Fig.4 Integrated netlike virtual organization model of the life cycle of large-scale public utility public
4.2 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重組
1993年,美國教授Michael Hammer與咨詢專家James Champy在《企業再造——管理革命的宣言》一書中提出企業業務流程重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思想,對企業的業務過程進行基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重設計,使得企業在成本、質量、服務、速度等關鍵的業績指標上獲得巨大的提高[11]。近幾年以來,很多學者吸收企業管理的先進管理理論和方法,圍繞建設過程的重組和重設計展開了大量的研究,試圖進行建設項目的全壽命周期過程重組,并提出了“建設過程重組”(construction process re-engineering,CPR)和“精益建設”(lean construction)等概念。
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重組是指以項目公益服務整體目標為導向,以項目過程集成促進小組為中心,逐步建立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管理的一整套方法。其目的在于優化項目過程的可預見性,通過不同階段、不同業務、各個參建方的信息共享與交換,達到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的平衡。其核心思想在于以建設完成為目標,在關注全壽命周期過程的基礎上,以項目順利運行、充分實現公益服務功能與社會和諧統一為目標。
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重組過程包括過程重組準備、原有過程的分析、新過程設計、新過程實施、持續改進五個環節。如圖5所示。

圖5 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重組過程Fig.5 Reorg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life cycle of large-scale public utility project
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重組關鍵在于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方法的統一。所有參建方必須形成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管理的觀念并體現在日常的工作當中,如設計方在完成設計任務時,不僅考慮項目批準部門的意見和業主的需求,也要將項目施工、材料、設備的實施過程因素融入設計工作,還要認真分析運營中的服務品質、運行成本、運行管理模式等工作對設計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大型公益項目建設期和運營期的平衡,更好地完成公益服務任務。
4.3 運用價值工程思想
1958年創辦的美國價值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Value Enginneers,SAVE)認為,“VE是一種系統化的應用技術,通過對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分析,建立功能的貨幣價值模型,以最低的總費用可靠地實現必要的功能”[12]。該定義所揭示的價值工程的內涵一直沿用至今。價值工程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技術經濟的方法,更是一種管理思想,價值工程從管理方法的叢林中走出,被定義為方法的方法。
價值工程提出三個基本要素:功能、壽命周期成本和價值。其公式為:V=F/C,其中:V代表價值,F代表用戶所需要的功能,C代表產品的壽命周期成本。根據價值公式,得到五條提高價值的途徑:a.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價值;b.功能不變,降低成本,提高價值;c.功能有所提高,成本不變,提高價值;d.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提高價值;e.適當提高成本,大幅度提高功能,提高價值。
按照價值工程的思想,在項目全壽命周期的設計階段應用價值工程能夠取得最顯著的效果,對項目價值提升也最大。但是也要從系統角度在其他階段及全局應用價值工程,做到主次分明,考慮周全,才能更好的支撐項目全壽命周期理論模型。基于價值工程的思想,不僅能夠為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提供方法和理念的支撐,更能夠從全壽命周期的角度來研究如何降低項目全壽命周期成本,實現項目全壽命周期價值最大化,為項目過程集成管理實現提供理論與方法支持。
4.4 項目信息綜合管理
集成化的建設項目管理系統,是通過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應用,結合項目管理理論,實現對項目全過程的管理和控制,為項目管理職能部門和各級領導提供決策支持信息,達到協調項目進度、控制項目費用的目的,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全壽命周期信息集成即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管理信息的集成,是指在各階段各個環節的管理信息,通過充分的交流和控制集成為一個整體,使得項目管理信息在項目的各個階段之間能準確、充分的傳遞,各個階段的參與方能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合作,以及下階段參與方能完整準確地獲得上階段參與方信息。大型公益項目同時具有成本、工期、質量等多個相互影響和制約的要素。管理要素信息集成需要針對項目全壽命周期中不同階段對這些管理要素、尤其是核心要素進行通盤規劃和考慮,以達到對項目的全局優化。以“合作”、“雙贏”為理念構建一個多方參與的信息集成系統,為項目參與各方提供快捷、準確、平等的協調與溝通途徑,最終達到降低成本、加快進度、保證質量、控制風險、多方共贏的目的。
4.5 運用并行工程原理
并行工程的概念于1988年由美國國防部提出,目的在于幫助其供應商在更短的時間內,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按照這一思想,逐步形成了成本設計的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進行項目設計及其相關的各種過程(包括施工過程與支持過程)的系統方法。Prasad于1996年提出了并行工程的基本原則[13],Jafaari認為建設過程可分解成一些縱向的“簇”,這些“簇”包含多個上游和下游活動,并提出了有效實施并行建設的基本方法。Peter Love等分析了并行工程與項目效益關系[14],其重要特點在于以業主為中心的項目協調組,以及協調組成員的盡早介入。美國建筑工業協會(Construction Industry Institute,CII)認為“并行工程是一種計劃縮短方法”,在減少工期的同時,并不導致項目成本的增加。
從上述看,前人對并行工程的研究與應用主要集中在項目建設期,尤其主要關注設計和施工活動的有效并行,這必然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大型公益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并行工程的原理更應該是一種貫穿項目全壽命周期的過程管理理念。因此,建設項目的并行工程原理的運用主要任務在于建立一種促進全部參建方積極、廣泛參與整個項目過程的機制,形成信息與知識的共享。為實現這一目的,需要在項目決策階段實現所有參與方的協作,從而方便后續階段的實施。
因此決策階段、計劃/設計階段、實施階段、運營階段等各階段應遵循和綜合運用并行工程原則,實現本階段和其他階段的并行,各個階段、各項工作之間復雜聯系,通過并行工程的理念,增強互相之間的支持與補充,實現項目過程集成管理。
大型公益項目管理全壽命周期過程集成是指從項目決策、規劃設計、實施、運行維護、結束等階段的項目過程集成。通過這一集成管理過程實現全壽命周期的整體優化,改善當前項目實踐中重建設輕決策、重建設輕運行維護、重建設輕公益服務功能、重施工輕規劃設計等情況,同時更以系統思維方式深入研究項目過程中各階段的內在聯系,處理好各階段的相互銜接和相互作用。也就是在集成系統中,將建設項目管理工作按照其內在聯系,進行工作流程再造,即運用價值工程的思想不斷對模型進行優化,提升項目的價值。針對大型公益項目的公益特點,尤其要解決好項目的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關系,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項目投資效益和社會公益服務功能。同時,管理理念的貫徹,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各方特有的知識和經驗為項目服務;另一方面需要更好的協調各方的沖突,從全壽命周期角度對其進行優化,使這些組織形成項目全壽命周期的統一思想、積極參與、通力合作,這是大型公益項目過程集成管理成功的關鍵。
[1] Metry L Wallin.LCA-A tool for marketing clean products[J]. Journal of Clean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1991,32(5):205-213.
[2] W Ronald Hudson.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Integrating design,construction,maintenance,rehabilitation,and renovation [M].New York:McGraw-Hill Education,1997.
[3] Guetari R.Formal techniques for design of an information and Life-cycle management system[J].Integrated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1997(40):137-156.
[4] Esselman T,Eissa M,McBrine W.Structural condition monitoring in a life cycle management program[J].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1998(5):163-173.
[5] 于少軍,董智力,邱奎寧,等.用IDEFO方法建立建筑項目的活動模型[J].工程設計CAD與智能建筑,1999(4):29-31.
[6] 徐曉飛,田雨華,薛勁松,等.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知識新解[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0.
[7] 陳禹六.IDEF建模分析和設計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8] John I Messner,Victor E Sanvido.An information model for project evaluation[J].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2001,8(5):391-400.
[9] 李國軍.國際項目管理[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6.
[10] Martins L L,Gilson L L,Maynad M T.Virtual team:What do we know and where we go from her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4,30(6):805-835.
[11] 盧 勇.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重組[J].基建優化,2003(4):6-10.
[12] Stuart D,Perter A Poppet.Value Engineering,the Search for Unnecessary Cost[M].London:CIOB,1998
[13] Prasad Kumar Dey.Process re-engineering fo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9,17(3):147-159.
[14] Love P E D,Guna Sekaran,Li A H.Concurrent engineering:A strategy for procu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8,16(6):375-383.
Research on the full life-cycle process integration model of large-scale public ut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its support conditions
Zhang Guozong1,Wang Yonghua2,Liu Xiong2
(1.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t 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2.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The life cycl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large-scale public ut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s refers to the process integration of every stage of the project from decisions,planning,design,implementation,operation,maintenance to the end.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ull life-cycle target system,we studied the whole process integr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interrelation of different assignments in different phases.The full life-cycle process integration model of large-scale public ut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s was proposed.And on this basis we discussed the support conditions of full life-cycle process integration of large-scale public ut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s so that the project can achieve balance and harmony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as well as the investment benefit and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large-scale public ut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full life cycle;process integration;support conditions
F284
A
1009-1742(2014)10-0106-07
2014-07-04
張國宗,1972年出生,男,河北霸州市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后,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項目集成管理與價值管理;E-mail:zhangguozon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