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貴興
(中國人民銀行磐石市支行,吉林磐石 132300)
從商業銀行備付金、現金庫存管理模式的角度探索縣域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建設
——以吉林省磐石市為例
崔貴興
(中國人民銀行磐石市支行,吉林磐石 132300)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建設的通知》(銀貨金[2014]40號),對吉林省磐石市7家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備付金管理和現金庫存管理模式進行了調查,并結合近年來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建設的實踐,研究探索適合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備付金、現金庫存管理模式的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設。
近年來,各商業銀行對縣域分支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和庫存現金的比例實行限額控制,致使縣域銀行網點頻繁出現因備付金不足而導致在人民銀行準備金存款賬戶發生日間透支,無法及時在發行庫調款,制約現金供應尤其是小面額現金的供應。
(一)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在人民銀行準備金存款比例過低
調查顯示,7家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2013年1-12月日均存款余額僅占其各項存款的1.01%,部分分支機構經常出現當日存款余額無法滿足調款需要。(詳見表1)
(二)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庫存限額考核比例過低
調查顯示,多數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實行庫存限額考核,上級行核定庫存標準,按日進行考核,致使其庫存現金占各項存款比例不足1%,無法滿足日常現金支付需要。(詳見表1)

表1 2013年1-12月磐石市7家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準備金存款和核定庫存情況調查表單位:萬元
(三)大部分商業銀行的鄉鎮營業網點撤銷現金庫
近年來,為降低農村營業網點現金庫的風險,大部分商業銀行撤銷了鄉鎮營業網點的現金庫,實行“晨送晚取”的現金調運模式。調查顯示磐石市7家商業銀行,在農村鄉鎮設立了74個營業網點,其中58個無現金庫,占78.4%。設立現金庫的營業網點現金庫平均面積為6.7,而且安放保險柜,其存放現金容量相當有限。
(四)自動柜員機功存取功能單一
調查顯示,轄區金融機構共設自動柜員機(ATM機)56臺,其功能均只能收付100元現金,無法實現小面額人民幣的自動存取,其功能的單一性和局限性,制約了小面額人民幣的投放和回籠。
(一)影響商業銀行營業網點小面額現金供應
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營業網點取消了現金業務庫,實行由押運公司“晨送晚取”的配款方式,各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在人民銀行存款賬戶資金“頭寸”不足時,逐級向上級行申請下撥資金,資金到帳時間一般在上午10時以后,完成調款后,再押運到鄉鎮網點已經是中午或下午,影響營業網點對外支付時間在半天左右。如果當日調撥款沒有付出的話,除少量的尾款封包箱外,其余全部上繳縣級主管行,主管行次日再上繳人民銀行發行庫,這樣循環后,小面額現金又回到了發行庫。
(二)影響流通中小面額人民幣質量
由于農村營業網點現金供應不足,為滿足客戶兌換小面額現金的要求,采取“坐收坐支”的措施,無法顧及挑剔殘損人民幣,造成小面額殘損人民幣再次流入市場,這樣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小面額人民幣流通質量。
(一)上存資金比例過大
由于近年來一些商業銀行為保持發達地區和城市機構流動性需要,對縣域分支機構備付金比率實行限額管理,導致資金由農村流向城市和發達地區流動,使縣域資金出現“抽血”現象,嚴重影響了現金供應的及時性。(詳見表2)

表2 2013年12月末磐石市7家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上存資金情況調查表單位:萬元
(二)資金管理需要和利益驅動
多數商業銀行對縣域分支機構實行備付金余額限額控制,并將資金逐級集中到總行,由總行集中進行貨幣市場操作,賺取息差,使得各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盡可能將資金存放上級行,這一資金管理模式是導致各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備付率過低的重要原因。
(三)缺乏服務意識和有效預測機制
商業銀行因小面額兌換無利可圖,而且增加工作量和操作風險,因此一直處于消極應付狀態;其次,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在實行備付金限額管理以后,并沒有形成相應的小面額人民幣預測分析機制,只考慮大額現金的供應,而忽略了小面額現金的供應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磐石市支行自2012年11月建立了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實行分配指標、強制配款、敞口調繳、投新收舊、以獎代罰、監督考核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了小面額人民幣投放和回籠渠道的暢通,取得了實效。
(一)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是科學合理分配指標。為保證小面額原封新券投放和殘損券回籠,轉變銀行只滿足現金供應,忽略小面額現金的調配與回籠的慣性思維,科學、合理、公平地分配小面額人民幣原封新券和殘損券指標。指標的分配以上年末各家銀行存款余額、營業網點數量為權重比例,確定各銀行年度小面額原封新券投放和殘損券回籠考核指標,并將年度指標分解到月,按月進行統計考核。
二是強制配款。強制配款措施是為了保證小面額投放和回籠指標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能夠保證小面額人民幣“勻速”投放和殘損券回籠的常態化。強制配款是根據各銀行網點數量、取款額度、指標進度等情況綜合確定當日小面額人民幣各券別的搭配,其比例為日取款額度的5%至100%(連續5日繳款不取款的,必須單獨調取小面額人民幣)。
三是敞口調繳。在現金供應旺季(每年11-次年1月)和現金回籠旺季(2月-4月)期間,在規定的調繳款時間內,銀行可以多次預約調撥小面額人民幣和上繳殘損券,上繳大面額完整券的同時,也可以調撥小面額完整券,即“繳大調小”(上繳100和50元完整券,調撥20元以下的小面額完整卷)。
四投新收舊。根據市場小面額流通規律,在一段時期內,發行庫投放小面額人民幣原封新券,銀行不得上繳小面額人民幣完整券,只上繳殘損券;當市場上流通小面額人民幣處于供大于求的飽和狀態時,按上繳殘損券和完整券1:2的比例上繳,保證回籠入庫小面額人民幣質量。
五是以獎代罰。在日常監督管理上,對銀行網點采取不定期的檢查或抽查,一經確認對外支付殘損券行為,當即下達行政處罰通知書,對認識錯誤較好的,可以免于經濟處罰,獎勵5-10萬元小面額投放指標和回收小面額殘損券指標,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未完成的,按完成指標比例上繳罰款,但最低額度不低于規定罰款區間的下限。
六是監督考核。中國人民銀行磐石市支行設專人對各行完成指標情況進行考核,按月通報考核結果,對完成進度緩慢的,實行約見主管行長談話,同時將考核結果作為“兩管理、兩綜合”考核項目。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小面額人民幣投放和殘損券回籠實現雙增長。實施長效機制以來,2012和2013年投放10元以下小面額人民幣完整券3365萬元和7348萬元,分別較上年增長了211%和118%;回籠10元以下殘損券2026萬元和4626萬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71%和128%。
二是指標化為行動,殘損券成為商業銀行的“搶手貨”。通過實行小面額人民幣強制配款、投新收舊和殘損券回收等措施,多數商業銀行將指標分配到每個員工,并與績效工資掛鉤,調動了員工積極性。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員工或其親友與城鄉9000余家超市、醫院、飯店、公交車站、集貿市場、小賣店等現金流量較大的營業場所建立了小面額人民幣兌換和殘損券回收服務關系,形成覆蓋城鄉的網絡化服務體系。
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要適合銀行經營管理模式和經營特點,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取得實效和長效。
(一)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要充分考慮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的備付金和現金庫存等制約因素
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在資金管理和經營方面沒有制定政策和措施的權利,只能按上級行的管理模式去執行和運行,人民銀行縣級機構無法要求其增加備付金和現金庫存,因此,在制定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時必須采取強制措施,以保證長效機制的有效性。
(二)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要適合商業銀行的量化考核模式
商業銀行的考核模式習慣于量化指標考核,如存貸款指標、收息指標、利潤指標等,銀行無論是高管還是員工也習慣性地按照各種指標去落實工作。小面額人民幣兌換與殘損券回籠是無償服務性工作,投放和回籠多少不影響其效益,高管不重視,員工沒有動力,因此,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必須實行量化考核,分配指標,納入商業銀行的考核指標體系,只有這樣長效機制得以貫徹落實。
(三)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要靈活運用監管手段,實行正向激勵
在人民幣流通管理的相關法規中,商業銀行的違規行為多以處罰為主,缺少獎勵機制,很難調動工作的積極性,采取 “以獎代罰”的措施,既達到了整治和規范人民幣流通秩序和操作行為的目的,又促進了的小面額人民幣的投放和回籠,起到了“異曲同工”之效。因此,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要靈活運用監管手段,多一些正向激勵的措施。
(四)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要敢于突破和創新
《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發行庫管理辦法》中規定“一個業務日內,對一個開戶單位只辦理一次存款或取款業務,但辦理殘損人民幣存款業務除外……有特殊原因需要辦理多次業務的,應報經貨幣金銀部門主要負責人批準。”中國人民銀行磐石市支行突破了“一日一次”調繳款、“上繳完整券就不能調撥完整券”、“特殊原因辦理多次業務需要審批”的固有模式,為小面額人民幣調撥和殘損券上繳開辟暢通渠道。因此,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要敢于突破傳統做法,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應貫穿于人民幣收付業務之中
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應該貫穿于人民幣收付業務之中,只有長期堅持下去,才能保障小面額人民幣流通渠道的暢通,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小面額人民幣在流通中的整潔度,因此,將小面額人民幣供應長效機制的建立貫穿于人民幣收付業務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商業銀行流動性考核制度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事宜的函》(2013年6月17日)的要求,建議總行建立商業銀行流動性考核制度及措施,并納入“兩管理、兩綜合、一保護”的管理之中,確保商業銀行流動性充足,保障小面額人民幣投放和回籠渠道暢通。
(二)設計開發“現金收支預測分析電子網絡系統”,建立現金收支預測機制
建議總設計開發“現金收支預測分析電子網絡系統”,指導商業銀行正確利用客戶終端,通過對歷史各券別現金流量數據分析和未來各券別現金流量預測,提高流動性管理的主動性和科學性,提前安排足夠頭寸,保持充足的備付率水平,科學合理地調配小面額人民幣。■
(責任編輯:許國吉)
崔貴興,男,漢族,本科,中國人民銀行磐石市支行,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