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裴佩
百姓自主制定“村規民約”,實現村民自治;學校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將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有機結合;社區開設巡回法庭,把法律送到老百姓家門口……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這是我省“治蜀興川”戰略施行以來各地出現的新變化。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為全力推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全省上下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斷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一場“深入推進依法治省、加快法治四川建設”的宏大部署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深入推進。
作為中國西部的內陸省份,四川面臨著各類錯綜復雜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順應老百姓對公平正義的期盼?如何將權力關進制度和法律的籠子里?
“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省委書記王東明深入思考后鮮明地提出了這樣一個重要論斷。今年1月9日,我省依法治省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召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工作進行總動員、總部署,拉開我省深入推進依法治省的大幕。
其實早在一年多以前,我省就已經開始尋求“法治四川建設”這一時代命題的破題之路。
2013年12月25日,一部被業內人士稱為“黨的十八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部署在四川的具體化、實踐化”的“法治總綱”——《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頒布。
歷經8 個多月醞釀的《綱要》系統提出了依法治省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實施進程,成為我省充分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指導依法治省工作的行動綱領。
“法治建設的關鍵在于落地生根,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推進辦法和評價指標體系,法治建設就會淪為一句口號、一紙空文。”省委副秘書長、依法治省辦公室主任楊天宗說。
近日,以《綱要》為“母體”和藍本的《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標體系》也正式頒布實施,對應“依法執政、科學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會法治、學法用法、監督問責、組織保障”8 個部分,以“基本要求+具體內容”的模式,針對重點領域,列出了60 條具體指標。
“《指標體系》旨在為《綱要》確定的各項工作的實現和實效程度提供‘度量衡’,是《綱要》的具體落實,以指標的形式整體推進依法治省工作,這一舉措目前在全國還沒有先例。”楊天宗說。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工作中,我省各級黨委政府統籌攬總,系統垂直推進,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實際行動有目共睹:
今年1月13日,王東明書記掛帥,成立依法治省領導小組;1月18日,省委辦公廳印發“川委辦”第1 號文件——《四川省依法治省2014年工作要點》,明確今年依法治省的重點工作、牽頭單位、責任部門、完成時限;全省21個市(州)、118 個省級部門、183 個縣( 市、區) 均制定出臺了貫徹落實《綱要》的實施意見和2014年工作要點;3月14-16日,全省舉行學習貫徹《綱要》專題培訓班……全省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領導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強化了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領導力、執行力。
四川,已成為全國法治建設的“先行者”。
深秋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暖陽照在鮮水鎮孜龍村卡車駕駛員扎西的臉上:“開了這么多年車,現在有了正規手續,心里踏實多了!”
甘孜州由于地處民族地區,車輛涉及面廣,對無牌無照車輛的管理長期沒有“逗硬”。但自2012年啟動實施專項整治行動以來,甘孜州嚴格執行相關法律規定,這種情況有了根本轉變。截至目前,無牌無照車輛全部辦理了注冊登記手續,這也徹底治愈了長年困擾甘孜州的“頑疾”。
“雖然民族地區受歷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影響,法治觀念淡薄,但必須直面問題,拿起法律的武器,打倒橫亙于社會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障礙。”甘孜州委書記胡昌升說。
“法治不應設立‘禁區’,在民族地區更要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才能促進地區的和諧、健康發展。”甘孜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煜康說。
不論是民族地區還是其他片區,如何讓法治浸透到四川的每一個角落,走出一條適應地方現代化發展的法治道路,正成為我省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探索的“一號工程”。
5月-7月,川東北片區、三州片區、川南片區依法治省工作推進會一波接一波地召開,有力促進了依法治省工作在基層的有效推進。我省政法系統也陸續開展專項行動,讓法治建設在四川落地生根。
法院系統開展“集中清理積案專項活動”,特別是對涉及民生的案件開展專項集中執行活動,半年執結案7679 件。
檢察系統將民事行政執行案件和久押不決案件的清理糾正工作納入了績效管理,完善對公安機關、法院辦理案件羈押期限的監督機制。
公安系統對清理出來的120件重點涉警信訪案件進行攻堅化解,健全了信訪事項源頭治理、督導、責任倒查追究三大工作機制。此外,還對30 個縣(市、區)治安復雜地區和矛盾突出地區進行掛牌整治。
“加快法治四川建設,必須強化用法治思維和方式管權管事管人。”省委書記王東明多次強調。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今年9月底,省檢察機關查辦涉嫌職務犯罪的廳級干部共31 名。其中既有地方的“一把手”,也有公安、教育、衛生等重要職能部門關鍵崗位的官員。
“要敢于直面問題、不護短、對違法違紀行為‘零容忍’。”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陳明國說。
法治重在治權,須給權力劃邊界、定規則。在我省的法治實踐中,不分地域、身份,讓法治的光芒照耀每個地區、每個人,成為貫穿依法治省工作的指導思想。
幾個月前,在中江縣東北鎮白梨村,“2014年低保戶花名冊”張榜,全村17 名村民主動退出低保。“以往大家爭低保爭得吵嘴打架,這次卻謙讓起來。”村黨支部書記呂長喜說。村民主動退保,呂長喜將其歸功于《白梨村村規民約》:“新村規民約實施后,人心更齊了。”
目前,中江縣837 個村全部重新制定實施村規民約,“中江經驗”也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示范創建典型在全省普遍推廣。
“基層是依法治省的落腳點,必須作為普法的著力重點。”王東明書記強調。如今,打開當地電視頻道,翻開當地報紙,收聽當地廣播,搜索當地網絡,各類法治新聞、法治專題、以案說法,撲面而來。
在民族地區,我省出臺藏區和彝區三年普法行動綱要,編印藏漢、彝漢“雙語”普法教材、普法讀物和藏傳佛教法制宣傳通用講義。省司法廳組織州、縣法律服務小分隊與“同心律師服務團”三級聯動,在藏區寺廟巡回開展入寺宣講活動。
在學校,全省各大高校采取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辦法,通過案例講座、主題體驗、法庭模擬、送法下鄉等形式,引導大學生依法理性表達訴求,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和能力。同時,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開展中小學校法治教育。
“宣講活動讓我們懂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法律知識,收獲很大。”7月,阿壩馬爾康縣“高僧大德宣講團”到白灣鄉德理寺向僧人講解民族宗教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寺管會主任龍真澤郎對此深有感觸。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對日常生活有很大幫助!”9月29日,川大學生高企明在校園聽完律師協會副會長程守太律師的“以案說法”之后說道。
“法律進寺廟”“法律進學校”是我省開展“法律七進”活動的內容之一,普法教育還在機關、鄉村、社區、企業、單位全面普及開來。
楊天宗表示,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進“法律七進”是依法治省工作的第一塊基石。隨著“法律七進”三年行動綱要(2014—2016年)的出臺和深入實施,依法治省工作將逐步實現各領域全覆蓋。
在四川,還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基層法治建設的積極探索和創新不勝枚舉:成都打造網上法治大講堂“@法治成都”;攀枝花構建“1 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廣安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瀘州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
全省廣大干部群眾普遍認為,推進依法治省動了真格,法治思維與法治意識更加深入人心,依法辦事成為人們的共識。
今年,“負面清單”成為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熱詞。
7月,成都學習上海自貿區經驗,成為在全國首個正式開展“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的副省級城市。
3 個試點區——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成都高新區、龍泉驛區(經開區),近日公開發布了各自的第一份“負面清單”,共涉及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區域發展、環境保護等四大領域。
對照“負面清單”,哪些是允許的市場行為,哪些又是禁止的市場行為,均一目了然。此外,成都還制定、公示各級政府“準許清單”,建立公開、透明的行政權力運行標準和流程;推行“監管清單”,轉變政府監管方式,規范監管行為,優化投資環境。
這是我省推進依法行政、構建法治政府的一個縮影。2013年以來,我省對99 個省級部門的行政審批(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征收進行清理,并晾曬“權力清單”,編制權力目錄,制定行政權力運行流程圖,實現全程電子化網上運行,進行實時網上監督。
目前,我省已在全國率先建成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的行政權力公開運行平臺,省、市、縣三級政府所有行政權力全部錄入行政職權目錄。
“全面深化改革攻堅到哪里,法治建設就應跟進到哪里。”川大法學院教授徐繼敏說,不論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或是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果缺少法治,再好的改革理念都可能會被扭曲誤解,再強有力的改革舉措都可能會偏離軌道,再美的改革藍圖都可能變成一紙空談。
我省黨委、人大、政府、司法機關“向自我開刀”的一系列做法,彰顯了我省以“法治”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
為加強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各級黨政及相關部門普遍建立常委會、常務會、黨委(黨組)會前學法制度。7月,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團成立。年末,各市州及縣市區法律顧問制度將全面建立。“一把手”帶頭談法治也已成為我省黨政主要負責人的“常態化動作”。
為提高立法質量,省人大將四川大學等8 所高校作為立法協作評估基地,遴選政治、經濟、法律等專業的139 名專家學者,為我省地方立法提供專家咨詢。今年以來,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修改、批準地方性法規13 件,審查批準民族自治地方單行條例5 件。
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我省將司法公正當作司法工作的靈魂。目前,我省人民法庭增至925 個,一審結案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 個百分點。
實實在在的成績表明,只有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四川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業,治蜀興川各項事業才能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并不是一片坦途,在新形勢下,我們更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不斷夯實治蜀興川的法治根基,奮力譜寫法治四川建設的宏偉篇章。(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