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云南大學體育學院,云南昆明650091)
2011年5月,國務院印發 《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確定了云南省橋頭堡建設的5大發展定位,其中一項就是要將云南省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的示范區。在中緬邊境地區長期以來有體育文化交往活動的傳統,這些活動強化和加深了邊境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經濟交往。因此,應積極利用體育文化手段加強我國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和文化輻射力,有效促進邊境地區的和諧穩定與安全。
中緬邊境地區世居的少數民族有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這些民族性格開朗、能歌善舞、熱情好動,愛好體育文化活動。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特有的傳統體育項目 (見表1)。
表1 中緬邊境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概覽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 “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要繼續貫徹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政策,共同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在我國的邊境建設方面,應妥善處理好邊境地區面臨的各種國際關系與社會問題。充分利用跨境民族天然的語言、文化與心理較為相近的族源關系,以及兩國邊民頻繁的體育文化交往活動,以文化促進友誼,以體育推進交流,以民間帶動政府,增進鄰國人民的相互認同與好感,逐步消除因政治制度、文化差異帶來的各種隔障,對我們構建睦鄰、穩定、富強的和諧邊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文化的不斷豐富,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與渴望也日漸增長。邊境地區接近緬甸金三角,“黃、賭、毒”常常侵襲當地邊民的日常生活秩序。由于社會提供給當地邊民休閑娛樂的文體活動太少,造成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匱乏。對此,生活在當地的廣大邊民深有感觸。他們認為:“在村寨多建一個籃球場,就如同搗毀一個賭窩;多進行一場球賽,就等于減少一伙賭徒。”邊民渴望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借助體育文化,吸引廣大邊民自覺地加入到體育鍛煉的隊伍中來。以此增強當地邊民的體質健康,逐漸擺脫不良生活習性的侵蝕。
經濟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多元特征。隨著人們的生活逐漸向拓寬消費領域、優化消費結構、滿足多樣化物質文化需求的方向發展,使加大發展邊境體育文化旅游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成為可能。邊境地區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觀資源。因此,應通過發展邊境體育文化豐富當地的人文旅游資源,吸引更多的內地游客到邊境民族地區旅游。以旅游業帶動當地經濟的迅速發展,進而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大環境。
由于中緬邊境位置居于泛亞國際經濟圈的前沿,也是境外毒源入境的重要通道。長期以來一直存在 “黃、賭、毒”違法活動,而且境外敵對勢力和邪教組織在這一地區也時有滲透。邊境居民的生產生活深受多重社會危害的侵襲,日常的生活秩序以及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擾。
邊境地區接近緬甸金三角復雜地帶。境外一些不法傳教士時常在邊境線一帶,借開展藤球、足球、籃球、游戲等體育文化活動之機,試機拉攏邊民信教、入教,開展傳教滲透活動,動搖邊民的價值取向,使得邊境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嚴重地影響了當地邊民的生產、生活及社會安定,對我國邊境地區的社會和諧與安全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中緬邊境屬邊疆偏遠、落后、貧困、經濟欠發達地區。邊境線上各個少數民族不同特點的體育文化活動開展受經費短缺、體育場地設施簡陋以及開展規模的約束。邊民心中喜聞樂見的體育文化活動因經濟的制約而無法常態化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所應發揮的功能遠沒有得到實現,邊境少數民族對體育文化活動的需求和強烈的參與欲望無法得到滿足,日常的精神文化生活受經濟水平的影響得不到保障。
邊境線上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族節慶日。如傣族的 “潑水節”、景頗族的萬人 “目瑙縱歌節”、阿昌族的 “阿露窩羅節”、傈僳族的 “闊時節”等等。按照慣例,無論哪個民族時逢自己的節慶日都會舉行豐富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開展有各種少數民族的拳術、棍術、刀術展演比賽,各類騎馬、摔跤比賽以及跨境邊民之間的足球、藤球友誼比賽等等。這些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深受當地少數民族的喜愛。但是每個民族節慶日時間大多只有三四天,一旦節慶日結束,各種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也隨之閉幕。也就是節慶日結束,廣大邊民參與體育文化活動的機會也就很少了。開展的時間、規模遠不能滿足邊民的需求。同時一些特有的少數民族傳統項目的傳承上也因沒有展示的平臺而面臨傳承危機。
體育可以超越國界,超越政治和意識形態。在中緬邊境許多民族跨境而居,他們同宗同源,具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化傳統,但又分屬不同的國家,其意識形態有別。當前中國周邊的安全形勢日趨復雜,與西南邊疆接壤的鄰國局勢也正發生微妙的變化。作為一個大國應充分發揮國家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來維護自身的安全,同時也是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把我國 “以鄰為伴、以鄰為善”的和平思想弘揚到周邊國家,通過體育文化把我國的政治、文化、經濟影響力和輻射力向外傳播,擴大我國西南邊陲外圍的和平緩沖地,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穩定。
邊境地區的安全與穩定關乎國家的整體和諧發展。針對當前邊境地區復雜時局的變幻,政府部門應主動承擔保障邊境體育文化開展的平臺,積極主動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提供讓廣大邊民開展、參與體育文化活動的場地和設施,豐富邊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當地邊民的民族認同感,進而加強文化的影響力并使其輻射到境外,維護中緬邊境縱深區域的和諧、穩定與環境。
邊境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人文地理資源。許多體育文化活動體現于各民族的節慶活動中,節慶中各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理想的體驗式和參與式旅游活動,能夠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性別游客的參與需求。應通過發展邊境體育文化活動豐富當地人文旅游資源,將邊境體育文化活動與旅游和商業活動緊密結合,推動邊境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以體育文化為載體,大力發旅游經濟,共同維護一個和諧、穩定、安全的邊境社會。
[1]石正義.影響我國邊疆民族地區安全穩定的美國因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
[2]饒遠.中國西南邊疆體育發展特征與模式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18-27.
[3]李若青.以和諧發展推動民族團結穩定示范區的建設 [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9(6):42-45.
[4]饒遠.我國邊疆體育建設的特點與任務 [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3(3):14-17.
[5]馬大正.關于當代中國邊疆問題研究的幾個問題[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4,11(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