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紅珍
(閩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福建漳州363000)
女子鐵餅運動自1928年進入奧運會以來,世界和中國女子鐵餅項目的發展都呈現出不同的特征。透過比賽,既可以看到競技比賽的特點,也可以窺探出優秀運動員訓練的部分信息[1]。本文收集了1952~2012年間16屆奧運會女子鐵餅決賽試擲成績和試擲情況等數據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客觀地揭示了世界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的比賽成績特征,為我國改進女子鐵餅訓練方法,指導女子鐵餅比賽與訓練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
選取1952~2012年所舉辦的16屆奧運會女子鐵餅決賽階段運動員6次試擲成績 (其中1952~1964年的4屆奧運會決賽只有前6名選手試擲6次,故選取前6名;1964~2012年前8名選手試擲6次,則選取前8名)為研究對象[2]。
1.2.1 文獻資料調研
通過中國知網和維普期刊網等查閱有關運動員比賽成績特征研究的文獻資料,并通過查閱 《田徑成績大全》和國際田聯網站、奧委會官方網站和中國田徑協會網站查閱本研究所需數據資料。
1.2.2 數理統計法
通過建立運動員成績數據庫,對運動員相關成績信息進行處理,分別計算運動員試擲成功率、最佳成績分布和各試擲成績發揮水平進行統計。
2.1.1 各次試擲成功率
根據奧運會決賽階段女子鐵餅運動員各次試擲成功率的統計結果來看 (見表1)。
表1 各次試擲成功人次占成功率統計表
各次試擲成功率排序依次是:第1擲>第2擲>第3、5擲>第6擲>第4擲。根據統計,奧運會女子鐵餅決賽階段運動員前3次試擲的成功率(81.9%)高于后3次試擲的成功率 (75.8%),表明在奧運會女子鐵餅比賽中,進入決賽階段的運動員,為了取得更好的專項成績和比賽名次,比賽一開始便會有意識地加快比賽節奏和用力程度,進而影響到試擲成功率。
2.1.2 試擲最佳成績分布特征
奧運會女子鐵餅決賽階段各名次段各次試擲最佳成績出現率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見表2)。獲得金牌的運動員最佳成績出現在第5次試擲人數最多(5人次),后面依次為第3擲、第1擲、第4擲、第2和第6次試擲。由于樣本量較小,冠軍運動員最佳成績出現規律在較大程度上受到運動員個人成績表現規律的影響。前3名運動員中第5次試擲表現出最佳成績的人次最多 (17人次),接下來依次為第2擲、第3擲、第1擲,以及第4和第6次試擲;前8名運動員出現最佳成績人次多少依次為:第5擲、第 1擲、第3擲、第2擲、第6和第4次試擲。采用K-Mean聚類分析法對6次試擲出現最佳成績情況進行分類,各次試擲表現出以下特征:1)第5次試擲出現最佳成績的人次最多,無論是冠軍還是前3名、前8名的運動員中都是在第5次試擲創造最佳成績的人次最多,說明對于大多數運動員來說都是在第5次試擲表現出最佳成績,這也符合運動員身體機能動員和最佳競技狀態調整的一般規律;2)運動員第1次試擲是在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完成的,而第3次試擲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運動員能否進入決賽的關鍵時刻,運動員為了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都能表現出較高的競技水平;3)運動員在進行第2和第4次試擲時,可能因為在心理上還有 “退路”,都會有意識加大動作的力度和幅度,第6次試擲比賽接近結束大部分的運動員都會放手一搏,都可能導致較多失誤,因此出現最佳成績的人次較少。
表2 各次試擲出現最佳成績統計表
2.1.3 試擲成績發揮率
為了能定量描述奧運會女子鐵餅決賽階段運動員各次試擲時比賽成績的臨場發揮情況,我們建立了 “試擲成績發揮率”這一概念,即以鐵餅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最佳成績為標準,各次試擲所取得的成績達到本次比賽最佳成績的百分比,以此來反映運動員各次試擲成績的變化規律。試擲成績發揮率=本次比賽最佳成績/當次試擲成績。通過統計分析可知:奧運會女子鐵餅決賽階段,運動員的比賽能力表現出曲折變化特征 (見表3)。
表3 決賽試擲發揮率統計表
冠軍運動員和前3名的試擲成績發揮率的變化趨勢高度一致,表現為第1次試擲的試擲成績發揮率較高,第2和第3次的試擲發揮率呈下降趨勢,在第4次試擲和第5次試擲有一個明顯的提高后,并在第5次試擲達到頂點,第6次試擲大幅下降,為整場比賽的最低水平。前8名試擲成績發揮率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前4次的試擲成績發揮率持續下降,并在第4擲達到比賽的最低水平,而第5擲有小幅上升后在第6擲稍有下降。
2.1.4 各次試擲成功率、最佳成績分布和成績發揮率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對各次試擲成功率、最佳成績分布和試擲成績發揮率綜合考慮可以得出奧運會女子鐵餅運動員6次試擲呈現出以下規律:第1次和第5次試擲在整場比賽中屬于關鍵階段,運動員比賽中關注程度較高,因而表現出試擲成功率、最佳成績出現比率和試擲成績發揮率都較高;第6次試擲由于是最后一次試擲,運動員為了能抓住提高成績或名次的最后機會都會放手一搏,比賽失誤和發揮失常的幾率大大增加,因而試擲成功率、最佳成績出現比率和試擲發揮率都較低;第2次、第3次和第4次試擲處于比賽中間階段,運動員的試擲成功率表現出下降的趨勢,最佳成績出現比率和試擲成績發揮率表現出上下波動的變化。
首先,參加奧運會女子鉛球比賽的運動員的競技水平都很高,運動員的自我調控能力極強,運動員通過賽前的準備活動在神經中樞的相應部位留下了興奮性提高的痕跡 (后作用),這一痕跡產生的生理效應能使正式比賽中樞神經系的興奮性處于最適宜水平,調節功能得到改善,內臟器官的機能惰性得到克服,新陳代謝加快,有利于集體發揮最佳機能水平[3];另外因為奧運會是非常重要的賽事,運動員第1次試擲時運動員都會比較謹慎,注意力高度集中,主要追求專項技術表現較為穩定。因此,在奧運會女子鐵餅比賽中,不少運動員在第1次試擲就創造了最佳成績。運動員經過第1次試擲后,競技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現,為了獲得更好的專項成績,提高完成第2次試擲的動作節奏和用力程度,進而使專項成績有進一步的提高,然而人體運動機能的動員和最佳競技狀態的激發并不能在瞬間完成,需要一個過程,并且這個過程并不是平穩過渡的。經過準備活動和前兩次試擲的調整與適應,運動員逐漸進入最佳競技狀態,身體機能動員充分,心理穩定性趨強,競技能力得以釋放,并在分別在第3次試擲和第5次試擲創造出了最佳成績,這一結果也是與運動員身體機能和心理穩定性的動員機制理論相印證的。
其次,心理狀態對運動員比賽成績產生明顯的影響。比如,在完成重大比賽比賽的第1次試擲、關系到能否進入下一階段比賽的第3次試擲和對比賽名次產生關鍵影響的第5次試擲等關鍵試擲時,運動員都會比較謹慎,關注運動技術的穩定性和完成技術動作的節奏,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得到較好的表現;而在第6次試擲時,由于接近比賽的尾聲,基于對比賽結果的不同預期,運動員的心理產生不同的變化 (如 “搏殺”或 “放棄”),這都會對不同的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產生不同的影響。
最后,比賽戰術的安排。在奧運會女子鐵餅決賽階段,運動員在第1次試擲就創造出極佳的專項成績能給對手一種震懾作用,取得較大的心理優勢,在心理對抗中能給對手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導致其緊張、心理失衡,技術穩定性下降,最終影響到其專項競技水平的發揮。部分運動員體能充沛,具有很好的心理穩定性和競技狀態的調控能力。根據比賽需要,在前3次試擲取得較好的成績確保進入后3次決名次賽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安排決名次賽階段3次試擲成績,力求在最后時刻表現出最佳的競技狀態,創造最佳的專項成績,不給競爭對手留出反超的機會,最終達到一種 “絕殺”的戰術目的。
我國女子鐵餅運動員應深刻把握世界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在大賽中所彰顯出的競技能力特征,在訓練中針對性的進行模擬訓練,提高運動員競技狀態的調整能力。運動員在日常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應該是強化平常的心態,形成積極的心理定向,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即將到來的比賽。合理調整比賽戰術,在確保充分發揮自己競技能力取得較好成績的前提下,通過采用不同的比賽策略戰勝對手,創造最佳成績。
[1]張建華,趙鑫,張健.第13屆世界田徑錦標賽投擲項目運動員的年齡、身體形態及競技表現研究 [J].中國體育科技,48(3):33-38.
[2]Mark Butler.田徑成績大全 [M].國際田徑聯合會,2008.
[3]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生理學 [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