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松濤,裴海龍
(華南理工大學 自主系統與網絡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640)
在無人直升機的控制系統中,比較常用的是慣導與GPS的組合導航,GPS導航主要提供系統的位置、速度、高度數據,但GPS數據中的高度項數據可靠性一直很低,當前的控制系統采用高度計對GPS高度數據進行補償,并采用擴展卡爾曼濾波器[1]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進行濾波。在進行高速機動飛行時,系統參數會以相當高的速度變化,這樣對高度項的數據精度就提出了更高要求,現有高度計的精度無法滿足要求,傳感器必須要進行升級;無人直升機是一個高階的非線性系統,系統本身傳感器的誤差漂移、載體機動引起的動態誤差會給系統數學模型的準確建立造成困難,采用常規的卡爾曼濾波不能保證濾波的最優性。針對控制系統這2個方面的需求,在參閱了當前主流高度傳感器的性能參數后,選取了一款測量精度比較高的高度計替換當前的高度計,并根據實驗結果驗證更新的必要性;在參閱了自適應卡爾曼濾波相關理論[2-4]后,這里選取一種帶縮放因子的自適應卡爾曼濾波[5]AKF(adaptive Kalman filter)來改進濾波器。當前氣壓計的改進已經投入使用,而自適應卡爾曼濾波器也即將投入使用。
本文所用到的無人直升機是由無人機機械平臺、飛控電子設備、飛控軟件系統這3大部分構成的[6-7]。飛控電子設備是在一塊以ARM7為核心的主控板上搭建起來的,外圍包括慣性導航傳感器、GPS導航接收儀、電子羅盤、氣壓計等飛機位姿感測模塊,這些模塊的數據傳輸到ARM主控板,經數據融合處理,傳送給控制器,由控制器進行運算后控制飛機的飛行姿態。飛機既可以手控,也可以自控。手控模式時,機師可直接使用遙控器通過中繼站向飛機發送遙控信號;自控模式時,只需通過地面站向飛機發送飛行目標,飛機即可按照預定的路線飛行。如圖1所示為飛控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1 系統結構示意圖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system
自控模式下的控制器采用雙閉環的控制器,如圖2所示為無人機系統的控制框圖。控制過程描述如下:在自控模式下,地面站路徑規劃給出位置和速度的參考值,經過外環PID運算后得到姿態角的參考值,將該值作為內環給定值與慣導系統參數對比,使飛機能夠跟隨給定的參考姿態角,進而按照路徑規劃中給定的位置運動。姿態信息采集主要通過三軸陀螺儀IMU和電子羅盤Compass,位置信息則由GPS和氣壓高度計BMP085獲取。

圖2 控制器的系統框圖Fig.2 Diagram of controller system
當前使用的氣壓計BMP085已經無法滿足系統需要,需要對氣壓計升級。
目前應用比較多的氣壓計有以下幾款:VTI公司生產的 SCP1000[8]、飛思卡爾的 MPL115An、博世的BMP085以及美國MEAS公司生產的MS5611。這幾款芯片在GPS導航增強、航位測算、室內外導航、休閑、運動和健康監測、天氣預報、垂直速度計算等方面都有應用,但是不同的傳感器有著各自的特點,這也是選擇傳感器的依據。表1是這幾款芯片在精度、工作溫度范圍、轉換速度、封裝方面的對比。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SCP1000在這4款氣壓計中測量精度最高,且較易于做防水,方便在硬件系統中安裝,缺點是轉換時間比較長;BMP085即原系統所用的傳感器在測量精度、體積功耗、轉換速度方面整體比較好,缺點是不易做防水;MPL115An的測量精度過低,可直接從選擇中排除;MS5611的優點是轉換速度很快、體積較小,但精度較差。
由于改進的目標是得到精度盡可能高的數據,所以這里選型以精度作為首要因素。綜合其它因素,這里選擇SCP1000來替換現有的BMP085,顯然前者的精度遠高于后者。
現有卡爾曼濾波器存在局限性,其根源在于卡爾曼濾波器使用的是常過程噪聲方差陣Q和常觀測噪聲方差陣R,所以必須找到一種改進算法,能夠根據目標運動狀態的變化,自適應地調整過程噪聲協方差陣Q,進而調整卡爾曼濾波增益。
這里采用一種自適應卡爾曼濾波方法[5],它引入一個縮放因子θ(k),該因子由觀測值和先前狀態估計值計算得到,因此包含了目標的機動信息。通過縮放因子θ(k)的變化使得過程噪聲協方差陣Q(k)自適應地調整,從而使卡爾曼增益K根據目標的變化自動調整。
下面給出這種自適應濾波算法的方程:
無人機的狀態方程可以等效為

θk即k時刻及之前的縮放因子構成的向量。
在k+1時刻,獲得觀測值Zk+1之前,可得狀態值Xk+1滿足正態分布 Xk+1~N(Xk+1,k,Pk+1,k),其中,

同時由式(2)可得,觀測值Zk+1預測分布的均值矢量為

由式(2)及 Xk+1~N(Xk+1,k,Pk+1,k)可得 Zk+1預測分布的協方差為

可求得濾波器這一步的新息為

這樣便有:

結合式(3)和式(4)便構成了帶漸消因子的自適應卡爾曼濾波算法。
經過上面討論,基本確定了改進高度氣壓計的方案,即通過升級傳感器,改進卡爾曼濾波器來提高高度項數據可靠性。
鑒于在現有飛控系統中使用ARM7芯片的I2C口來讀取氣壓計數據,這里仍采用這種接口方式來設計硬件。為了便于在現有系統上直接進行調試,將SCP1000做成一個單獨的模塊,通過接線與ARM7板相連。根據實際經驗,I2C接口的穩定性比較差,所以在配置SCP1000模塊的位置時,要使其盡可能地靠近ARM7中的I2C接口。在實驗中發現,這樣的考慮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項目后期就直接把SCP1000集成在ARM7板上面。
為了比較明顯地對比出更換芯片后的效果,要同時接收SCP1000和BMP085兩款傳感器的數據。此外,采用一款高精度的OEM4-G2差分GPS接收機接收的高度項數據作為基準值,這款GPS接收機工作于差分模式時,其高度的定位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所以完全可以將其數據作為基準值。
在傳輸傳感器數據時,由ARM7的I2C口分時讀取2款氣壓計數據,可通過定時器中斷來實現,讀取差分GPS數據時,則選用較為可靠的UART通信方式。
讀取得到的數據需要經過濾波器的處理,通過上面分析,可設計相應的濾波器程序。如圖3所示為程序流程圖。
在進行外場試飛時,必須要選擇合適的天氣。本實驗分為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2個階段。
在實驗中,采集以下3種情況的傳感器數據:
1)飛機靜態放在地面上,采集此時BMP085、SCP1000、差分GPS數據,設定氣壓計以及GPS的基準值,并對比SCP1000和BMP085的零點漂移特性;
2)飛機起飛,在空中作縱向飛行,并做一些機動性較大的動作,如急停、加速爬升、迅速下降高度,測試氣壓傳感器在飛機機動時數據的準確性。

圖3 程序流程圖Fig.3 Flow chart of program
為使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每個飛行姿態至少要采集3000組數據。
數據采集完畢后,對其進行濾波處理,首先對比2款氣壓傳感器的測試效果,分析靜態時二者數據的零點漂移,懸停時數據穩定性,機動時數據的準確性;然后對比濾波器的濾波效果,分別采用改進前后的濾波器對機動時SCP1000的數據進行濾波,以差分GPS高度數據為基準值,對比濾波后數據的可靠性,作出相應的均方根誤差對比圖,選擇性能較好的濾波器。
按照如上的方法進行實驗,采集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數據的處理發現,Q和R的取值不宜太大,否則會造成濾波器發散。在對比2套濾波器的濾波效果時,Q和R陣必須相同且合適,否則對比結果無意義。
圖4所示為2種傳感器在靜態時的數據對比圖,此時的參考高度為0。
圖5所示為2種傳感器在動態時的數據對比圖,此時飛機的高度在動態改變。
從這2個圖中可以看出,新的SCP1000傳感器相對于原來的BMP085擁有更適合飛控系統的性能,選擇其作為改進型高度計是可取的。

圖4 兩種傳感器在靜態時的數據對比圖Fig.4 Static data comparison of the two baroceptors

圖5 兩種傳感器在動態時的數據對比圖Fig.5 Dynamic data comparison of the two baroceptors
對比2種濾波器的濾波效果,從上面的分析可知,自適應卡爾曼濾波器的性能主要取決于對縮放因子θ2的估計,而θ2又決定于常數C,所以C的取值不能太大,否則小誤差會導致較大的θ2值,從而使卡爾曼增益較大,降低了濾波器的性能。經過反復驗證,這里C取值0.05。
圖6所示為在同一組數據進行處理的效果對比。

圖6 兩種濾波方式濾波效果對比圖Fig.6 Comparison of the two filters’filtering effect
圖7所示為2種濾波器處理后的數據相對于參考值的均方根誤差。

圖7 兩種濾波方式濾波均方根誤差(RMSE)對比圖Fig.7 Comparison of the two filters’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
由圖中可以看出,自適應卡爾曼濾波器在濾波性能上明顯好于原有的濾波器,新的高度測量模塊的優越性得到驗證。
新的高度計在精度方面確實要比原有的高度計有了很大的提升,它所測量的數據有更好的穩定性,這對于高速機動中的直升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改進后的濾波器的性能相較之前有提升,引入的縮放因子可以在線調整卡爾曼增益,優化濾波性能。這些改進不僅使得現用的控制器輸出更加精確,而且對于今后無人機的自主起降研究、超機動研究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1] Greg Welch,Gary Bishop.An Introduction to the Kalman Filter[M/O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2006-6-24.
[2] 范科,趙偉,劉建業.自適應濾波算法在SINS/GPS組合導航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航空電子技術,2008,39(3):11-15.
[3] 寧火軍,潘鴻飛,金巧生.采用漸消卡爾曼濾波器防止捷聯慣導系統濾波發散研究[J].戰術導彈技術,2007(2):83-87.
[4] 辛英,于靜.自適應卡爾曼濾波算法改進與仿真[J].中國科技信息,2011(22):59-60.
[5] 張謙,景占滎.一種過程噪聲自適應調節的卡爾曼濾波算法[J].電子測量技術,2007,30(5):18-20.
[6] 劉棟煉.無人機飛控系統硬件設計與數據融合算法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09.
[7] 陳勇,裴海龍.基于ARM小型直升機飛控系統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0,18(2):329-334.
[8] VTI Technologies Corp.SCP1000 Series Absolute Pressure Sensor Product Family Specification[M/OL].http://www.vti.fi,2007-10.
“智慧工廠”之云存儲(天津)專題產品對接座談會在天津召開
2014年8月28日,由機械工業信息中心主辦,全國離散制造業聯盟、濱海新區智能制造聯盟、天津市自動化學會承辦,希捷科技支持的“智慧工廠”之云存儲(天津)專題產品對接座談會在天津召開。本次會議圍繞“智慧工廠”這一主題,各企業行業、主管部門開展深入交流。天津市市委常委老領導楊競衡同志,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姚建銓先生,機械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全國離散制造服務聯盟秘書長劉功效副主任,天津市科協學會部副部長王婉瑩女士等天津市高校、企業,外省離散制造業聯盟多位領導和專家蒞臨現場參加會議,共計100余人。劉功效秘書長為大會致辭。
姚建銓院士為大會發表精彩演講,從“智慧城市”談到物聯網的應用,生動闡述了傳感器技術和大數據的發展趨勢,介紹了第三次工業革命與智能制造的關系。演講最后,姚院士以唐詩“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鼓勵與會各界專業人士為信息技術業發展貢獻力量,展望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業發展的良好前景。
在聽取了姚建銓院士的演講之后,希捷云業務資深經理農天使先生在會上作了以“智慧的存儲助力智慧的工廠”為題的報告。突出介紹了希捷智能云存儲按需定制、智能選擇、智能使用的特點,為“大數據”提出了解決方案。希捷品牌事業部業務發展經理陳玲女士在會上做了以“智慧工廠之私有云存儲應用”為題的報告,從產品分類、APP應用、領先技術方面介紹了智能存儲的個人解決方案和商用解決方案。
會議最后以專家訪談形式解答了參會專業人員關于存儲資源共享、存儲傳輸介質、智慧存儲節能方式、私人數據安全性等方面的問題,討論氣氛熱烈。通過此次座談,使與會者對“云存儲”、“智慧工廠”等新概念、新技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關科技產品推廣效果顯著。
自動化儀表網應邀全程參與并報道此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