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齊尚
創新成就紫光云計算“中國夢”
本刊記者/齊尚


高 宏
█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 2011~2012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科技標兵
作為技術出身的高層管理者,更多的是帶領團隊在技術創新領域深耕細作,更多的是對產品研發近乎苛刻的追求。也正是這種對于技術和產品的執著和精益求精,才造就了他多年的產品研發領導經驗,以及對全球信息產業高速變化的敏銳嗅覺。他就是2011~2012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科技標兵、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高宏。
技術總監的職責是根據公司的總體發展戰略,研究潛在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規劃公司技術發展路線,組織和實施新產品開發,為公司的中長期發展提供充足、必要的技術和產品儲備,確保公司在行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優勢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紫光已經進入向行業應用領域轉變的快速發展時期,公司高度重視企業技術創新工作,不斷加大總部的技術研發投入力度。作為公司的技術總監,必須帶領團隊努力提高產品與服務的科技含量。
近幾年,在公司整體戰略指導下,高宏帶領團隊全面評估了紫光數字影像技術領域的優勢和發展方向,對原有數字影像產品線進行了全面規劃和調整,加快了公司數字影像業務向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邁進的步伐。同時加大了數字影像應用軟件的研發投入,指導技術人員陸續開發了影像采集、數據處理、分類存儲、信息提取、數據交互等多種應用軟件,已建立起豐富的行業應用平臺,可充分滿足和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紫光品牌掃描儀已連續16年蟬聯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
去年12月,經過公司核心技術團隊近兩年的艱苦努力,紫光股份第一代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云計算機“紫云1000”成功問世,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工信部領導對紫光云計算機的創新設計思想、虛擬化關鍵技術,以及云計算機能有效提高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突出優勢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紫光股份能夠繼續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努力完善云計算機產品,推動其在國民經濟重點行業中的廣泛應用,為帶動國內信息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紫光云計算機是“云—網—端”物理架構的起點和中心,是公司“云服務”戰略中提供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的第一層次,也是紫光全產業鏈布局的龍頭之所在。紫光云計算機的成功研制,標志著紫光股份已在分布式計算、虛擬資源管理和快速部署等云計算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掌握并擁有自主可控的云計算機及其操作系統核心技術和相關行業解決方案,使我國面向行業應用的云計算平臺核心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云計算在我國信息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產業化基礎。
“云計算機”的構思、概念和定義是高宏總監經過多年的反復思考后提出的,公司于2012年1月正式立項,并投入6800萬元,全面啟動云計算機的產品研制工作。
“云計算機”的特點是:采用與個人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完全不同的分布式體系架構,借助于云計算的虛擬化技術,由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資源融合而成的一臺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計算機。它可高效支持大數據處理、高吞吐率和高安全信息服務等多類應用需求,其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可動態伸縮并無限擴展。
“云計算機”是云計算軟件與網絡、硬件、應用及服務深度融合的全新產品,研制技術跨度之大,設計約束之多,攻關過程之艱辛,給高宏研發團隊帶來的巨大考驗和一道道難關。他們先后攻克了系統虛擬化技術、彈性伸縮和動態調配技術、海量數據存儲、處理與檢索訪問技術、智能化管理監控技術、全自動軟件快速部署技術、智能化管理監控平臺技術等六大方面的關鍵技術,在分布式計算、虛擬資源管理和快速部署等云計算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掌握并擁有自主可控的云計算機技術體系和成套軟硬件系統。
從立項到產品發布,高宏研發團隊經歷了近兩年的艱難奮戰,相繼經過了可行性論證、設計方案論證、原理樣機研制和產品樣機研制等研發階段,于2013年4月進入為期近半年的用戶試用階段。經過無數次的設計更改和產品測試,最終于2013年11月完成紫光云計算機產品的設計定型,產品技術性能達到設計要求。作為紫光股份“云服務戰略”中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的核心組成,單臺“紫云1000”云計算機的CPU處理器數量可擴充至65535個,存儲空間可擴充至85PB,吞吐量可達到1.2GB/秒,運行的系統軟件包括自主知識產權的云計算機操作系統、虛擬化模塊、大數據模塊和自動部署模塊等等。

工信部領導調研紫光云計算機
其實,在云服務產業領域,紫光股份早已布局多年,并擁有了雄厚的技術及產業基礎。2012年,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紫光股份與南京市秦淮區合作,聯合實施“紫云工程”,紫光股份在南京市中國云計算創新基地建立了云信息服務產業創新中心。該中心是集云計算、大數據新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產業化創新基地,將為區域內的智能電網、新興通訊、智能交通、物聯網、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移動互聯提供云計算的SPI(SaaS、PaaS、IaaS)服務。
目前“紫云工程”已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紫云工程”被工信部命名為“新秦淮模式”,標志著紫光股份在云計算及大數據產業創新方面已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全球首臺“云計算機”的研制成功,為我國社會信息化提供了設備級云計算平臺;促進了云計算技術在政務信息化、社會信息化和經濟信息化等行業應用領域中的規模化應用;進一步推動了行業IT基礎設施架構從分立的x86服務器架構向云計算平臺架構方向發展;帶動軟件產業向軟硬一體化平臺模式轉型升級;為社會信息化提供低功耗的高性能計算手段,促進節能減排;提高了我國IT應用系統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北京市云計算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高宏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公司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的團結協作,銳意進取,得益于企業領導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得益于清華大學專家團隊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科協對我們的幫助尤其“講、比”活動給紫光股份的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