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云 沈方敏 柳 陽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中心醫院 314005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在基層醫院中居各種急腹癥發病的首位。急性闌尾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青壯年,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近年來,已經證實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安全的,且一定程度優于開腹闌尾切除術[1]。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成熟,醫患雙方對微創意識的加強,經濟水平和住院報銷比例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急性闌尾炎,包括疑難復雜急性闌尾炎,可選擇腹腔鏡治療。我院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行腹腔鏡治療疑難復雜急性闌尾炎共158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58例,其中男97例,女61例;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43.3歲。以“轉移性右下腹疼痛”為主訴者85例,以“右下腹持續疼痛”為主訴者50例,以“臍周或全腹疼痛”為主訴者23例。查體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下腹固定壓痛;發病至就診時間4h~12d,平均23h。術前檢查:血象升高合并B超發現“右下腹不均質低(或偏低)回聲”者109例,僅血象升高者37例,血象正常及B超檢查無陽性者12例。158例患者中,急性化膿性82例,壞疽性闌尾炎48例,闌尾穿孔21例。異位急性闌尾炎8例,急性闌尾炎合并盆腔炎9例,回腸憩室2例,Crohn病1例。
病例選擇標準:有手術指征的主診為“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前能排除闌尾膿腫、泌尿系統疾病,患方同意。
1.2 方法 141例患者均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吸入復合全麻,三孔法,臍上緣做10mm切口,建立人工氣腹,壓力12~14mmHg(1mmHg=0.133kPa),置入10mm Trocar做觀察孔,置入腹腔鏡探查,直視下在麥氏點上方2~3cm處做10mm切口,恥骨聯合與臍連線中點處做5mm切口,置入相應Trocar,先置患者頭高腳低、患側傾斜15°,探查腹腔、盆腔,吸盡髂窩和盆腔滲出,改頭低腳高位,提起闌尾,“帆狀”展開系膜,分離鉗緊貼闌尾根部無血管區,分離結扎闌尾系膜,距根部約0.5cm結扎闌尾。剪除闌尾,電刀燒灼闌尾殘端黏膜。標本放入自制無菌標本袋中取出。常規生理鹽水沖洗髂窩、盆腔、肝下等至澄清,除闌尾壞疽、穿孔滲出多外不常規放置引流管,依次縫合切口。
158例患者中,除17例因異位急性闌尾炎、回腸憩室、Crohn病、闌尾腫瘤等中轉開腹手術,其余141例患者均在腹腔鏡下成功治療,手術時間50~165min,平均84min;住院2~9d,平均4.9d。術后病理:急性單純性闌尾炎7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或合并)闌尾周圍炎82例,穿孔、壞疽性闌尾炎69例。異位闌尾8例,其中腹膜后位4例,肝下2例,盲腸壁內位2例。7例患者(術中均見腹腔滲出較多)術后出現1~3d的腹瀉、小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癥狀,經加強抗炎、對癥、督促早期活動等措施,患者癥狀逐漸恢復,未發生闌尾動脈出血、腸瘺、腹腔臟器損傷等嚴重并發癥。隨訪時間0.5~28個月,平均4.6個月。除3例患者出現戳孔感染,換藥后痊愈,其余患者均無腹部癥狀。
急性闌尾炎是普外科常見疾病,經過20多年的發展,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已成為治療闌尾炎的首選方法[2]。然而,疑難復雜急性闌尾炎大多因為闌尾位置復雜、闌尾包裹壞疽、合并其他疾病等原因,往往病史不典型、病程較長、診斷治療困難,腹腔鏡治療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對初學者而言,不易掌握。通過回顧腹腔鏡治療疑難復雜急性闌尾炎158例的體會,結合文獻,筆者總結以下若干經驗。
3.1 操作孔的選擇 觀察孔選在臍部,隱蔽、美觀、損傷輕;主操作孔選在麥氏點上方2~3cm處,副操作孔選在恥骨聯合與臍連線中點,這樣三點形成一個近似等腰三角形,使各器械不會出現“打架”現象,主刀右手跨過助手所持的腹腔鏡,要求主刀操作技術較熟練。也可將主、副操作孔分別選在恥骨聯合與臍連線的上、下1/3點上,這樣主刀左右手持器械在下腹正中一條線上操作,與助手間隔遠,操作易疲勞,筆者認為前者優于后者。
3.2 闌尾系膜的處理 可吸收夾夾閉或超聲刀直接凝切,適用于系膜動脈組織瘦小、經濟上能承受的患者;Hem-o-Lok結扎夾夾閉或“階梯式”接力使用金屬鈦夾夾閉,適用于系膜組織腫脹粗大者;4號絲線結扎或雙極電凝至灰白色后切斷,適用于患方經濟一般、主刀鏡下打結技術熟練者。其中,Hem-o-Lok結扎夾夾閉或“階梯式”接力使用金屬鈦夾夾閉對主刀的操作要求最低,操作便捷。絲線結扎價廉、不易切割,缺點是要求操者熟練的鏡下打結技術。雙極電凝的作用范圍只限于兩鉗齒之間,對相鄰組織的損傷程度和影響范圍小,安全易操作。
3.3 闌尾根部的處理 闌尾根部的處理方法較多,具體視根部粗細、炎癥情況、患者經濟狀況、術者鏡下操作的熟練程度等方面酌情選擇,電刀燒灼闌尾殘端黏膜,既能消毒又能破壞黏膜的分泌功能,無須包埋殘端。闌尾根部壞疽穿孔者,4-0圓針可吸收線盲腸漿肌層“8”縫合或殘端包埋縫合,必要時大網膜覆蓋固定。自制圈套結(可吸收線或絲線體外做成馬蹄扣活結,送入腹腔)結扎力度容易掌握,對組織切割力較小,結扎方便、可靠、不易滑脫。
3.4 標本的取出 若直徑<1cm,直接拉入主操作孔Trocar內取出;若闌尾粗大,直徑>1.0cm,感染不重,可緊貼闌尾將系膜剪下,分次將闌尾、系膜取出;若闌尾感染重甚至壞疽、穿孔,可裝入自制無菌標本袋(用絲線將滅菌橡膠手套中部捆扎牢靠,距手指端1.0cm剪斷,手掌部分就是一個自制的無菌標本袋)協助取出;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闌尾直接接觸戳孔組織。闌尾取出前后用吸引器對主操作孔的Trocar腹腔部分沖洗干凈,能大大降低術后戳孔的感染幾率。
3.5 引流管的放置與否 若病情需要,引流管放置簡便易行,且能正確放置至髂窩、盆腔、肝下等任何位置。闌尾炎癥輕、周圍滲出少時,一般不放置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的刺激,減少疼痛和不便,可促進患者早期下床活動;闌尾炎癥重、滲出多、術中沖洗不滿意,應于盆腔或髂窩放置引流管[3],減少術后腹瀉、腹脹、早期炎性腸梗阻、腹腔膿腫形成發生。
3.6 關于中轉開腹 本組158例患者,17例因盲腸壁內闌尾炎、回腸憩室、Crohn病、闌尾腫瘤等中轉開腹手術。其中異位急性闌尾炎8例,腹膜后位4例,肝下2例,盲腸壁內位2例,回腸憩室2例,Crohn病1例。筆者認為對難以操作的“闌尾炎”,應及時中轉開腹手術:(1)闌尾局部粘連嚴重,解剖困難;(2)盲腸壁內、肝下闌尾;(3)回盲部蜂窩組織炎嚴重,不易操作;(4)難以控制的闌尾動脈出血[4];(5)闌尾惡性腫瘤可能;(6)鄰近腸管損傷;(7)合并腹腔鏡不易操作的其他腹部外科疾患,例如回腸憩室、Crohn病等。
[1] 孫偉君.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1 476例臨床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14(10):1484-1485.
[2] 王旺河,王志凱,田鵬,等.化膿性闌尾炎腹腔鏡治療的方法與技巧〔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12):889-890.
[3] 柳峰.化膿或壞疽型闌尾炎術后放置腹腔內引流管的臨床價值〔J〕.中華腹部疾病雜志,2005,(10):739-740.
[4] 伍賢能,蔣輝.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中轉開腹的原因及對策〔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5(7):55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