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榮才
深情寄語《財政監督》
●彭榮才
實話實說,我每年訂閱近30種報刊,但我選擇好報刊有幾個評判標準:一是報刊要好看,要有吸引力;二是要實用,對工作、學習、生活有指導價值;三是要能受益、有所啟發、啟示。
每一期《財政監督》都使我有眼睛一亮的感覺,真正有種“讀起來有味、拿起來有用、放下來有感”的感覺。她以高度、高端、高雅和獨特的辦刊風格深深地吸引了我。她在立足實踐、研究工作、交流經驗和豐富生活方面很有厚重感。可以說,《財政監督》在業界是一份很負責任的刊物,似如一雙智慧的“眼睛”,感覺可讀可親。我雖不是專業人士,但漸漸地喜愛上了《財政監督》。我漸漸把你當作家人看待,將你擺在案頭,“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我把你看作賢者、能者、智友和引領者。
我的書櫥里定格存放著近年來的《財政監督》,經常翻閱前期出版的《財政監督》,感覺有些資料至今仍未過時,有些文章仍有價值。因為,隨著與《財政監督》接觸的時間增長,我發現“與時俱進”這個詞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
我始終覺得,一家媒體如同一個人。《財政監督》己創辦了300多期,可以說從呱呱墜地到成長豐盈,從青澀到成熟。有歡笑,有艱辛,有奮進,更有對夢想的追逐……
作為《財政監督》忠實的讀者,懷著“敬心、愛心、貼心”的誠意,冒昧說上幾句心里話。
《財政監督》要繼續樹立“王者得天下”的觀念,辦刊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品牌意識。多年來,《財政監督》以獨特的“觀點”,代表自己的“聲音”,代表了刊物的靈魂內涵。當然,《財政監督》不能滿足現狀,還有許多大文章可做。
繼續擴大《財政監督》的影響力。《財政監督》定位應是面向廣泛的讀者群,她的內涵和外延應追求時尚大氣與眾不同,多向大眾靠近些,在工作指導和服務生活上多下點工夫,案情和案例也能吸引讀者的眼球,這對一本刊物來說,可能不是個“小不點兒”。
作為讀者,我還有一點小建議,《財政監督》在封面設計和美化上不宜太活潑,力求監管類和廣告類風格,可以增加“有問有答”、“考考你”、“知識競賽”等欄目,做到大家辦、大家看。
我們期待風行久遠,更珍惜與您相伴。我們更期望每期《財政監督》和牛奶一樣新鮮。現代人對文化層面的東西追求頗高,可以精心去打造內涵和外延;《財政監督》創刊300多期,可以設一塊互動平臺,讓讀者與編者共同參與交流,做到下情上達,上情下傳,讓共同的目光能在紙中停駐。這樣既可做到定位高端、受眾強勢、覆蓋廣泛,又讓讀者感到可讀可親!
“收獲來自耕耘,奮斗孕育希望”。辦刊是件苦差事,要辦好一份負責任的刊物,必須凝聚著辦刊人的智慧、勇氣和汗水。
總之,辦刊是一種職業,也是一項產業,更是一番事業。最后我要借用一句公益廣告用語,表達我對編輯老師的一片敬意之情——“我不認識您,但我更要感謝您!”
江蘇省海安縣供電公司)
(本欄目責任編輯:尹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