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潔 晏 瓊 趙 靜 葉茹蕙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上海 201620)
我國外語外貿類院校資助育人體系的研究
陳 潔 晏 瓊 趙 靜 葉茹蕙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上海 201620)
本文以外語外貿類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現狀和問題,提出資助育人軸的概念,從發揮資助育人的功能角度出發,全方位構建外語外貿類院校特色的發展性資助項目體系,實現經濟資助和文化育人的雙重功效。
外語外貿類院校;資助育人軸;發展性資助項目體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未來我國教育發展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中央16號文件也曾指出:資助貧困生是新形勢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高校做好資助“育人”工作,不僅是合理有效配置社會資源,保障貧困生平等受教育權的體現,更具有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意義。
為進一步了解我國外語外貿類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現狀,課題組設計了學生和教師問卷。學生群體:困難與非困難學生,涵蓋不同民族、年級、專業和地區;教師群體:專職從事資助工作者、學工系統教師以及其他教師。調研涉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四川外語學院、浙江外國語學院、大連外國語學院共14所高校,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學生群體
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3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43份,回收率95.6%,其中,457名貧困和786名非貧困生。
1.困難學生的基本情況
①壓力大,積極樂觀。在調查中,有18.38%的貧困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活壓力很大,49.45%認為壓力較大,壓力來源是學業壓力(35.69%)、就業壓力(28.75%)和經濟壓力(25.42%)。一半以上的認為自己很開朗、很快樂,說明他們比較積極面對生活。②廣交朋友,融入集體。45.95%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為自己朋友比較多非常多,68.9%的同學經常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45.7%的同學會經常參加學校的學生組織或社團活動,③生活習慣良好。在對生活習慣進行調查過程中,11.82%選擇喜歡且經常吃零食;2%左右喜歡且經常抽煙、喝酒;喜歡且經常逛街購物的群體占3.94%。④就業目標明確。70.45%的貧困生有就業目標,近三分之一的貧困生選擇繼續深造,另有45.51%的學生選擇直接就業。
2.各類資助幫助較大,學生滿意度較高
50%以上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國家助學貸款、各類獎學金、各類助學金、困難補助金、勤工助學、減免學費等政策對其個人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幫助很大,而慈善愛心屋、各類送溫暖活動、各類考證補貼的影響稍弱。但仍有15.75%的被調查學生選擇“沒有滿足”。
(二)高校教師群體
共向14所高校發放140份教師問卷,回收135份,包括高校專職從事資助工作的老師30份、高校參與資助工作的老師85份。
1.對高校資助工作的認識
資助育人工作的內涵傾向于由“輸血式資助”向“造血型資助”轉變,助學模式從“授之以魚”轉向“授之以漁”。60%的人完備的管理辦法、工作機制、育人實踐平臺的搭建最重要。80%的認為最重要的是鼓勵困難學生飲水思源、自強自信自立。84.4%認為資助育人應包括心理健康扶助機制、交往能力扶助機制、職業能力扶助機制。
2.當前資助工作基礎
60%的人認為目前的資助育人體系比較完善。88.2%的教師認為貧困生每年只接受一次心理幫扶。37%的調研對象認為高校應加強貧困生的公益服務活動。61.5%的教師認為所在高校已將資助育人工作作為對本校辦學質量和水平評估考核的重要指標,12.6%認為需要教育部或地方教委頒布文件,統一將此工作納入考核指標。
發展性資助是指以學生成長成才為導向,設定發展目標和行動計劃,促進學生發展目標實現的資助。①發展性資助育人體系以資助育人為軸心,通過各類發展性項目鏈接資助工作的各項育人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圖1 我國校發展性資助育人體系
(一)資助育人軸
軸的本意指一圓柱形物體,周圍的點圍繞它旋轉。本文將資助育人工作既是軸,通過工作的不斷推進/轉動,使資助的育人功能發揮出來。
(二)項目系列設計
1.項目系列1——自強自立教育
(1)成長扶志——理想信念: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學業發展:引導學生規劃大學生活,制定合適的學業發展計劃。科研能力:培養學生開展研究型學習,提升科研水平。人文素質: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鼓勵學生除了書本知識的學習外,廣泛涉獵,了解古今中外文學、藝術、政治、經濟、歷史、社會各方面知識,培養學生的高尚情趣,提高人文修養。
(2)接軌社會——技能訓練:培養學生掌握日后工作中應具備的技能,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社會實踐與調查:鼓勵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進行社會實踐與調查,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3)理想就業——職業規劃:培養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能力,鼓勵他們明確努力方向,理想就業。創新創業:鼓勵和支持學生或團隊進行創業探索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與創新能力。
2.項目系列2——感恩教育
志愿服務: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志愿者活動,養成“助他”意識,學會感恩。慈善公益:鼓勵和支持學生從受助者轉變為資助者,關心其他弱勢群體,將愛心傳遞。
3.項目系列3——誠信教育
主題教育:通過榜樣教育、誠信展示等活動,營造氛圍,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理念傳播:通過誠信論文,鼓勵學生對于誠信教育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議,并發表。專業結合:通過對學生所在專業的行業領域進行誠信調研,培養誠信意識。
4.項目系列4——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拓展:通過多樣化的心理拓展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心理素養。團體輔導:通過對自由組合的團體進行輔導活動,預防、干預和疏導學生的情緒危機。
此外,項目體系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改進。
注釋:
①劉世勇等.學生激勵的新視角——發展性資助[J].湖北社會科學,2010(11).
Research funding education system of foreign colleges in China
Chen Jie, Yan Qiong, Zhao Jing, Ye Ru-hui
(Shanghai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University, Shanghai,201620, China)
This paper takes fund education in foreign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underst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id and education ax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fun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id and education, construct the assistance project system in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 to realize double effect economic aid and cultural education.
foreign funded colleges; fund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s funded system
G640
A
1000-9795(2014)01-0143-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2-02
陳 潔(1963-),女,上海人,教授,從事高校學生管理研究。晏 瓊(1967-),女,上海人,副處長,從事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研究。趙 靜(1983-),女,上海人,講師,從事高校學生管理研究。葉茹蕙(1984-),女,上海人,講師,從事高校學生資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