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升干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現在數學的教學正面臨著很大的考驗.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初中時數學成績很優秀,而到了高中數學成績卻不理想甚至到了聽不懂課的地步.原因肯定有高中的知識深度、難度、廣度的增加,但更主要的是學生仍然沿用初中的學習習慣,對于知識只會簡單地記憶模仿.所以只有有效地培養學生課后反思總結的習慣,才能做到“授之以漁”.
一、問題提出
在教學中,我對所帶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調查,發現沒有課后主動總結習慣的學生成績都不太理想.不善于總結反思的學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Copy”初中的學習方法.
在初中由于知識點較少,學生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就可以考到高分.而進入高中后,注重的是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主動課后反思總結的學生,才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在《三角函數》那一章里的誘導公式的記憶問題:很多學生都是死記硬背,結果掌握的情況非常差,甚至到了高三,還是有很多學生不能完全掌握.要是善于總結的學生,肯定能發現它們共同的規律:“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看象限的方法是:“正弦上(x軸上方),余弦右(y軸右側),切一、三象限”.理解這兩句話,可以準確地掌握任何一個誘導公式.
2.教師的“盲目崇拜者”.
這類學生在做題中遇到難題,不是認真思考、主動探究,而是希望老師板演整個過程,結果每次考到同一類型的題目,還是有很多學生不會.所以只有學生學會解題后反思總結題目的類型,總結解題方法才能真正掌握這類題目.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
1.樹立學好高中數的信心
學生進入高中以后,必須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樹立個人的遠大理想.建議學生閱讀一些數學家的故事,了解他們學習成長中所經歷的種種挫折和克服困難的經歷.也可以讓一些數學學習優秀的學生談談他們的學習方法,以此來激勵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2.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質疑、思考、歸納、應用和課外學習.如何養成這些習慣呢?可以試著從這幾個方面做起:①堅持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前提.預習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②課堂上帶著預習中的問題認真聽課,思考老師解
決問題的方法并做好課堂筆記.③用自己的方式歸納總結新課中的數學方法,將所學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④課后一定要及時地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運用使知識由會到熟.⑤課外學習是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延續,指的是閱讀相關資料,參加學科競賽,還有和老師交流心得體會等方面,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知欲.
3.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數學能力包括: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在不同的學習環境.在平時學習中注意多參與一些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如數學第二課堂、數學競賽等活動.在學習中多注意問題的不同解法和舉一反三的訓練.
4.歸納總結常用數學思想和方法
中學數學學習中重要的數學思想有: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和變換思想等.比如求函數f(x)=lnx+2x-3零點個數的問題,本題考查的就是典型數形結合思想應用,學生解決這類問題只需要把函數f(x)=lnx和f(x)=-2x+3的圖像在同一個坐標系畫出來,觀察圖像交點個數即可.有了數學思想后,還需要掌握具體的方法,比如在數列已知遞推公式求通項中:Ⅰ.形如:an+1=an+f(n)(函數f(n)可以是項數“n”的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或指數函數),求通項公式的方法是“疊加法”.Ⅱ.形如:
5.針對個人的學習情況,采取一些具體措施
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靠自己的主動思維活動獲取的.所以數學的學習就是要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習中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措施:①課堂學習要記筆記,特別是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教師拓展的課外知識.記錄每節課你覺得有價值的例題或者數學思想,以及未解決的問題,以便課后補上.②準備數學糾錯本,把平時易錯的題型記錄下來,以防再錯.經常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形成知識板塊.③熟記一些數學規律和數學結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