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克堅
回顧以往,我國的高中教育一直以必修課程唱主角的形式進行,使得既有的課程體系相對刻板、教條,思維模式固化。選修課在我國的高中教育體系中雖然被倡導多次,但是屢屢不能得以實施,基本被邊緣化。考慮到這些問題,新的課改中,將選修課程進行了全新的設計,選修課程在高中教育體系中終于“合情合理”化,也為選修課得以正常進行奠定了基礎。以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為例,根據新課改的最新要求,高中化學課程依照知識的門類劃分為八大模塊,其中選修占75%。如何高效運用選修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選修課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呢?現做如下探討。
一、如何實現選修課程的合理運用
1.從教學方式實現課程資源的合理運用
考慮到選修課同必修課有本質的不同,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課程資源的合理運用,必須創設新的教學方式,其大致可以劃分為:假設—實驗—分析—討論。選修課一般要借助大量的實驗資源幫助學生理解,通常先向學生提出假設,再進行實驗并歸納。比如在學習“化學反應原理”時,可以以電解池反應為例子,設置實驗,觀察氣泡、沉淀形成的位置,判斷陰陽極,在此基礎上滲透當前新能源電池的發展進度,將化學反應原理同化學技術聯系起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通過選修課程資源,向學生滲透新的化學原理
選修課程資源的重要性就體現在它的內容全部源于必修內容,但是又高于必修內容。比如,在《化學2》中,僅涉及化學平衡的有關內容,但在《化學與生活》中結合自來水中余氮的作用穿插了化學平衡移動的原理。對于學生來講,化學平衡移動是一個全新的內容,要求學生在建立平衡理念的同時,加深理解,并在生活中能用平衡原理解釋一些生活現象,比如,吃糖過度為何會產生齲齒。為了降低一些生僻概念的難度,可以充分利用選修課中大量的生活例子。比如談論酸堿性對于苯甲酸的防腐作用的影響時,可以選擇配料中含苯甲酸的食物,將其置于不同的酸性環境中,比較防腐作用的效果。
3.利用選修課資源,強化學生對于現實化學技術的意識
利用選修課資源強化學生的化學技術意識是當前素質教育的本質所在。鑒于化學學科知識點繁雜、知識體系凌亂等特點,為了強化學生印象,可以將理論同實際緊密聯系,側重分析技術實現的條件。比如,在講解合成氨、硫酸的生產工藝時,結合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原理,向學生講解金屬表面處理、電解原理等,實現現實生產同高中化學理論的有機聯系,深化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在選修課中發現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我們應該明確,之所以配置選修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增加對于課程的了解。為了現實選修課的初衷,作為教師,應該重視選修課資源的積極作用。比如,在學習選修課《化學與技術》一章中,提到了太陽能技術,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借此為契機,談論目前太陽能的應用成果,比如太陽能汽車、太陽能充電技術、太陽能發電技術等,讓學生了解新能源對于我們的重要意義。
二、對于當前開展化學選修課程的建設性意見
為了保證選修課的教學效果,在開展選修課時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同的學生要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在具體的講授中,應該盡量防止以下兩類情況發生,即以應試為主體,考什么內容就教什么內容,完全不能體現選修課的意義;教務處統一布置選修課的開展細則,各個班級缺乏差異性,不考慮學生的知識體系。作為學校而言,應該為選修課的開展創造環境和營造氛圍,提供硬件支持。為了確保選修課不被必修課占用,必須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如果遇到上述問題,學校應該堅決制止,讓選修課在全校范圍內被重視起來。在資金方面,提供選修課開課的資金支持,為選修課提供相應的設備、資料等。
三、小結
目前,我國的素質教育水平已經逐步提升,未來社會中,更需要培養善于學習、知識面寬廣的人才,只有在高中階段重視各個科目尤其是理工科的選修學習,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為他們接下來的學習深造打下基礎。因此,作為任課教師,必須仔細研究課程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對課程標準進行深入研究,力爭內容簡潔,在使用選修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既要滿足同必修課程的匹配原則,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實際,提高學生從理論到實際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品質,實現我國素質教育下選修課程教育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洪建,曹漢斌.關于高中選修課幾個問題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5,25(7):3-9.
[2]叢立新.普通高中課程結構改革的可行性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5,25(4):1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