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毅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我黨在總結改革開放30多年實踐經驗基礎上,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大理論創新。從“基礎性”到“決定性”的改變,必將全方位推動我國各個領域的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向著更加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首先,凡是能夠進入市場的各種要素,都要通過市場機制作用配置到相關企業和區域。價格的形成將主要由供求關系決定,通過“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來保證要素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而為了保證要素價值的充分發現,必須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進而促進要素價格的市場化。當前,雖然主要生產要素已經進入市場,但普通消費品、多數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人才、技術等的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相對充分,而土地、資金、產權、部分重要生產資料的市場化程度則較低,政府仍然掌握著部分資源的定價權和配置權,市場發揮作用的程度非常有限。深入推進這類要素的市場化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徹底改變部分要素不完全市場化的現狀,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其次,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必須有能夠愿意主動接受市場機制導向,善于利用市場規則參與競爭的合格主體。改革開放以來,國內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業,國有獨資和控股的公司,以及各類消費者,已經成為主要的市場參與者,能夠根據市場信號進行選擇,并且形成了一大批適應國際規則的合格競爭主體,從而使市場機制作用能夠在更大范圍內發生作用。然而,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還存在著諸多不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方面,市場機制的作用依然得不到充分發揮。既然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那么,如何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讓大多數國有企業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擴大混合所有制經濟比重等,也是當前面臨的重要改革任務。
第三,建立公平競爭和有序運行的市場體系,還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目前,地方保護、行業保護、市場保護的情況仍然很普遍,建立統一的市場體系,遇到了諸多障礙,政策法規出現相互沖突的現象不少。在《決定》中,促進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之外領域,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建立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的行為,都要求修改與市場機制作用不相融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而引發市場規則的全面改革。
第四,圍繞如何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需要從不該管、不善管和不必管的領域退出。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行政配置,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由此決定了政府改革的大方向是進一步轉變職能。一方面,政府要從過去管得太多向簡政放權邁進,讓“看不見的手”不至于變成“閑不住的手”,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另一方面,政府又必須在市場機制難以發揮作用的領域積極作為,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防止“缺位”和“失位”,需要在更大程度上推進改革。
此外,為促進市場體系的完善,我們還將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以及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政策性金融機構、科技體制等的改革方面,形成全面改革的新局面,從而推進上述許多方面的改革。打破現有利益格局,會觸及許多利益關系,遇到的困難和阻力會很大,需要以極大的信心和勇氣去攻克。(作者系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責編:裴佩)